台灣特有的肺癌基因!《Nature》揭露肺癌基因突變竟與馬兜鈴酸有關
台灣非吸菸肺癌患者竟有特別基因!一項發表於權威期刊《Nature》的研究分析871位非吸菸肺癌患者的基因後,驚人發現台灣病患樣本中存在一種與「馬兜鈴酸」相關的罕見基因突變SBS22a。這項研究不僅揭示肺癌成因的多樣性,更提醒我們生活環境中潛藏的健康風險可能遠超過想像。
台灣非吸菸肺癌患者有罕見基因突變
台灣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這項橫跨28個地區的國際研究透過全基因體定序技術,分析了871位從未吸菸的肺癌患者樣本。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SBS22a的罕見「突變簽名」,幾乎僅出現在台灣的病患樣本中,占此類突變的近九成。張家銘表示,這種突變與「馬兜鈴酸」有關,這種成分過去曾廣泛存在於某些傳統中藥中,包括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
馬兜鈴酸雖已禁用多年 基因卻仍記錄著過去的毒素暴露
雖然台灣早在2003年就已全面禁用馬兜鈴酸相關藥材,但此次研究首次在肺癌中發現與馬兜鈴酸相關的突變訊號。張家銘解釋,這種突變的「地理集中性」讓國際研究團隊推測:可能存在尚未完全釐清的暴露來源、歷史習慣,甚至是管制外的使用方式。
「我們並不是說現在還在接觸馬兜鈴酸,但有些偏方、保養品、來路不明的草藥,可能在無意間留下長期足跡。」張家銘說道。他強調,基因不會說謊,它只是默默記錄著我們曾經接觸過的每一份風險,哪怕那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事,影響可能一直潛伏在細胞裡。
空氣污染成為非吸菸肺癌的另一大隱形殺手
除了馬兜鈴酸突變,研究也揭露了空氣污染(PM2.5)是另一個「隱形殺手」。研究發現,當居住地PM2.5年均濃度超過20微克/立方公尺時,肺癌病人的突變量會激增,還會導致端粒縮短、TP53突變等變化,這些都是肺癌的分子特徵。
更令人意外的是,PM2.5對基因的破壞甚至比二手菸還更明顯。張家銘指出,這意味著在都市生活、每天通勤的人們,即使沒抽過菸,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暴露於更高的基因風險中。
從日常生活中預防非吸菸肺癌
面對這些新發現,張家銘提出幾項預防建議:首先,對偏方保持警覺,避免使用來路不明或無清楚標示的成分;其次,留意保健品的成分來源與衛福部登錄狀況;第三,減少暴露空污,特別是在空氣品質不佳時外出時佩戴口罩;最後,若有肺癌家族史,可考慮早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部檢查。
肺癌不只是吸菸造成的疾病
這項研究重新定義了我們對肺癌的認識。張家銘表示,肺癌不僅是抽菸造成的,更可能是長年累積的環境暴露、體內代謝毒素與基因交互作用的結果。對許多從未吸菸卻罹患肺癌的患者來說,這項研究終於為他們長年的疑惑提供了科學解釋。張家銘常聽到病人困惑地問:「我這輩子一根菸都沒抽過,怎麼還會得肺癌?」如今,科學已經為這個問題打開了一道窗。
未來防治方向 需持續監測潛在風險
儘管馬兜鈴酸已被禁用多年,但張家銘提醒,衛生單位仍需持續監測是否有非法使用、民間流傳、黑市產品或跨境電商流入的情況。同時,對於空氣污染的控制與個人防護也應更加重視。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張家銘醫師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