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蝸牛殼內的世界
【明報專訊】我從小就好喜歡看以黏土製作的定格動畫電影,小時候看過最出名的,莫過於英國的動畫片《超級無敵掌門狗》系列。當年大概8歲未到的我,即使不諳英語,光看動畫的鏡頭和公仔的動作,都能猜到故事大概,樂此不疲地叫父母不停從租碟舖租LD回家看。
時間又飛到30多年後,想不到這種黏土製作的定格動畫電影沒有式微,技術更不停創新,公仔的造型、故事的複雜性、場面調度等等亦因此變得更精彩有趣。
2024年,澳洲上映了一套好評如潮的黏土動畫電影——《蝸牛少女回憶錄》(Memoir of a Snail),不僅在澳洲國內受歡迎,還提名了第9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電影,並獲倫敦影展等不少國際電影節頒發大獎。
你可能會問,澳洲這麼大,這個電影跟墨爾本又有什麼關聯?原來這部迴響這麼大的定格動畫不少場景都呈現了1970年代的墨爾本:Grace細說兒時跟攣生哥哥和父母住在Collingwood區內的公共屋邨,雖然母親早逝,父親酗酒,但她和哥哥還是有一個很幸福的童年。天生兔唇的她,在學校慘被欺凌,但有哥哥和媽媽留給他的蝸牛收藏品(例如蝸牛的杯、圖畫等),她就不怕寂寞。兒時快樂的回憶,亦包括位於墨爾本的Luna Park遊樂園,雖然生活困苦,但和父親、哥哥玩過山車的時候,總能讓她感到同現實抽離。可惜父親後來早登天國,年紀還小的Grace和哥哥被迫分開,在墨爾本的大街上,哥哥和她分別坐上不同的車,各自被送離墨爾本,到寄養家庭生活。
獲得這麼多大獎與正評,電影的終點當然還沒有停下,澳洲不少觀眾都對電影中的故事、背景,甚至製作都充滿好奇。墨爾本的電影博物館澳洲動態影像中心(ACMI)就免費展出了電影的場景、各個角色的黏土人偶,還有訪問和設計原稿。毫不吝嗇,電影的一筆一畫都放在眼前,特別是Luna Park和Brunswick Street。故事後期雖然主要敘述Grace和哥哥在坎培拉和珀斯的家,不過主要的回憶場景都是發生在墨爾本,所以展覽就主力展出各大墨爾本場景的黏土製作。導演Adam Elliot在澳洲的童年生活雖然沒有如電影中的主角般淒慘,但他的手部會經常不由自主地顫抖。要克服這個問題去製作黏土,也真令人讚歎。如果仔細看黏土,你會發現有不少線條是彎曲的,亦有些位置凹凸不平,這些都是因為Adam的手先天性的不同,然而卻成為他獨有的風格。
站在展館內看着他的作品和訪問,本身已是定格動畫愛好者的我,再一次誠心佩服參與製作的每一個藝術家,每一格都是一番心血,每一秒都是不少時間的結晶。這次導演能衣錦還鄉,作為觀眾的我,也真要去博物館支持一下。
文:小柔(80後,生於香港,移居墨爾本9年。認為藝術就是生活最美好的事情)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