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夏日怪談(中)
【明報專訊】日本在戰國時代,經歷了近150年戰爭。怪談熱潮始於戰國的下一個時期——江戶時代(1603-1868):長年內戰結束,和平讓平民百姓再次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從而尋求超自然的娛樂。畢竟打仗時血肉飛濺,被斬斷的頭顱並非故事而是現實,人們的確不會想以血腥的恐怖故事作為消閒娛樂。江戶時代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掌權後,將印刷技術引入民間,自此平民百姓也能學習文字、閱讀書籍。當時大受歡迎的書籍是怪談集。怪談故事大受歡迎,但初時幽靈並沒有固定、典型的外觀:有時是白骨,有時是腐屍,大多時是和人類差不多的模樣。直到1750年圓山應舉所畫的幽靈畫《幽靈小雪》問世,其面容蒼白、身穿白長袍、散亂黑色長髮以及消失的雙腳,成為了「幽靈」的具體形象。
上篇講到夏季時會上演恐怖歌舞伎劇目。歌舞伎演員有時會在同一齣戲裏分飾多角,為了讓觀眾隨時分辨到演員所扮演的角色,特定類型角色會有特定的服裝和化妝。比如說代表英勇戰士的妝叫「筋隈」,又粗又黑的眉毛線條向上延伸,並於臉部畫上漸層紅色;代表幽靈、藍色勾線的妝叫「藍隈」。歌舞伎演員還模仿《幽靈小雪》穿上白色壽衣,與其他角色的艷麗服裝形成強烈對比。「白」對日本人來說,可以是死亡的顏色,也可以是慶典的顏色。在日本參加婚禮、畢業禮等慶典,男士多會打上白色領呔。另外,跟西方傳統一樣,新娘禮服也是白色。在日本的傳統婚禮上,新娘會穿上「白無垢」,純白的和服象徵獲得淨化,不受世間污染。而這種象徵純潔的白色和服,通常只有神職人員、新娘和屍體會穿著。
屬於屍體的白和服名為「經帷子」,相傳死後的世界與現世顛倒,跟生人所穿的和服相反,壽衣右襟必須覆在左襟上。以前上過幾個月「着付師」課程,學習如何幫人著和服。同學一旦把左右襟搞反,老師就會走來說:好,你現在死了。動漫常出現的幽靈,除了穿白色和服,頭上還戴着白色三角巾。一般說法是尖角具有辟邪效果,可避免邪靈或魔鬼從頭部進入死者空着的身體導致屍變。這些幽靈的外觀特徵以及歌舞伎表現的舞台效果,直接影響到日本所拍的恐怖片與西方表現的鬼魂大相徑庭。像是導演清水崇所拍的《咒怨》系列、上篇提到的《事故物件ゾク 恐い間取り》裏所出現的幽靈,無一不是披頭散髮、身穿白衣、整個人像沾滿了爽身粉般白。
文:Papaya Fung(喜好是觀察人類,著有繪本touch和漫畫《地獄行》)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