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側探雨量 花期冰川難料 寰宇氣候變萬千 港人鏡頭窺一二
【明報專訊】踏入8月,截至本周二(8月5日),香港已經發出6次紅雨及3次黑雨。連番暴雨,似乎是一個契機思考更多。出生於香港的風景攝影師袁斯樂(Kelvin)接受本報訪問,以他多年來的風景攝影作品窺探香港,乃至全球的氣候變化。
Kelvin 18歲始接觸風景攝影,2019、20年大學畢業前後開始到世界各地,尤其是荒野、極端天氣頻發之地攝影,也會定期在港攝影。Kelvin用兩張拍攝馬鞍山的照片,觀察到降雨量的變化。(圖1)是2020年1月拍攝,Kelvin說大多都是在春季——受海洋氣流影響——才會影到山被雲海環繞,那時的山整體偏啡紅色,但在2024年5月拍攝的(圖2),仍舊影到馬鞍山被雲海環繞,這時山卻已成綠色,他形容情况罕見,「要像我們前兩天下這麼大的暴雨,地面吸收很多水氣,才有機會在夏天出現這樣的雲海」。(圖3)攝於香港地質公園,Kelvin說這原本只是一塊普通石頭,但是在暴雨後變成一條小瀑布,這個他形容為「期間限定」的景色,是他在2022年6月一次紅雨後的翌日拍攝。
Kelvin在2020年5月拍攝昂船洲大橋及遠處的閃電(圖4),類近的閃電亦見於2024年3月的桂林(圖5),前者他提早思考構圖、研究閃電路徑;後者他本是想影日出,卻遇上突發惡劣天氣,意外捕捉到群山間的一抹閃電。
Kelvin在2024年12月的西藏偶然拍下一個冰洞(圖6),他說就算每年同一時間去這些冰洞,都無法估計其形狀,因為每年融冰情况不同,也可能因為溫度太高,令冰的結構不穩,無法進洞探索。Kelvin說,近年拍攝冰川不時會聽到雪崩、冰柱斷裂和掉落的聲音,「我沒有10年前後的那種對比圖,但我仍切身體驗、感受到」。
(圖7)和(圖8)分別是2024年8月在新疆、內蒙古等地交界的戈壁沙漠,以及2025年4月在美國死亡谷拍下的沙塵暴,「這些地方極度乾燥,也缺乏植被,所以每當有風暴時,就會把風沙吹起,形成強烈沙塵暴」。拍攝經驗讓Kelvin了解到人類過度開墾,令植被消失,沒有植被抓住泥土,導致嚴重荒漠化。他續說,吹起的風沙甚至會傳至別處,因而出現數年前經常聽到的霧霾等情况。
(圖9)和(圖10)都是Kelvin嘗試捕捉花期而拍下,前者如願在2025年7月的美國蒙大拿州成功捕捉,後者攝於2025年6月的新疆,「在新疆因為氣流變化,花期延遲,令我變成拍一些結了冰的湖泊景色,而拍不到花;但是在美國反而花期提早,剛好遇上一個盛開的花海……氣候變化都會令我在取景上有很深刻的體驗」。
Kelvin 10年來從風景攝影確切觀察到氣候變化,「香港(的氣候變化)很明顯,多了忽然的惡劣天氣、多了沒有預想那季節會出現的天氣條件,如暴雨、雲海……我旅行的年資不長,但體驗較深的,就是冰川融化的變化,每年冰川形狀無法預計;花期都會受氣候、氣溫的改變影響,或會延後1至3星期,甚至幾年才有一次(花期)大爆發」。
文:譚雅詩
圖:袁斯樂(Kelvin)
風景攝影師,IG @kelvin_yuen_
設計:賴雋旼
編輯:梁曉菲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