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現場:新手Coser手搓出場:道具不止是複製品
【明報專訊】本年2月,香港太空館外罕見出現排隊聽講座的人潮,原因不是天象異動,而是一場結合動畫《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簡稱《地》)與天文學的跨界講座。
身為天文愛好者兼教學者,主講人趙大福認為兼具敘事張力與天文學理的動畫可作公眾話題,「可以藉此討論,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究竟如何成為常識?」他向香港太空館提出以動漫討論天文學的設想,未料講座一舉爆紅,經社交媒體與報道傳播,太空館講座久違地出現排隊場面,後續又衍生出小型私人討論聚會和觀星活動,在天文教育和動漫界分別雙向「出圈」。
「天文學只是幌子,倫理、哲學與人文關懷才是核心。」大福指出,《地》不僅呈現天文景象,更牽動深層的思想史動態與知識建構脈絡。結合自身的社會科學背景與對歷史、古天文學的興趣,他在講座中逐幀考據作品的歷史背景與天文元素,結合歷史與科學背景一一對照。記者嘗試消化大福傳來的139頁PPT講稿,從地心說、日心說、哥白尼革命談起,串上普勒三大定律、金星盈虧等概念,延伸至哲學、宗教、社會秩序與知識傳遞的論辯。對於那些並非歷史或天文愛好者、單純因動畫而入場的觀眾來說,講座帶來了意外新鮮的高密度知識串燒。
作品中,嘗試更新科學思想的角色被打為異端,大福開啟的天文學動漫討論也意外成為另類的「異端接頭大會」——來自不同領域、原本難以交集的人們,因對動畫與知識的雙重熱情開啟跨界對話。有位長輩聽完講座後為大福繪製肖像作紀念;也有一位coser Hennin邀約,與大福一同認真考據動畫設定,於今年香港動漫節搭檔還原作品中的關鍵角色:12歲天文學研究者拉法爾和巴德尼神父。
「天文人」踩入cosplay界
事實上,在太空館講座當天,大福已經開始扮作12歲的拉法爾——著藏藍色大衣(實則來自MUJI現成單品flannel shirts),頭髮則以髮膠固定造型,未戴假髮,低調卻明確地以角色之姿現身。在他眼中,cosplay從來不止是還原角色的裝扮遊戲,更是一種憑藉虛構身分借身成言的方式,「關於動畫與相似社會現實的討論,也難直接說,但我可以借助(拉法爾)這個面具傳達出來」。談及本地社會,大福提到10年前,亦有人藉由《進擊的巨人》等隱喻性強烈的作品,引發對社會處境的反思與討論,他則想要用適度抽離但客觀的現實角度將動畫中的討論推得更深。
故事和角色所提供的「面具」讓言說在虛構與現實之間游走,留下一道可供穿越的縫隙,在不能說的語境中,仍能傳遞某種經驗與感受。
既然認真準備,「cosplay高手」Hennin與大福一同去揀選最合適cosplay的彩con(有色隱形眼鏡),向他解釋一輪「約妝」、「毛娘」(指護理假髮的女性)的行規,又與負責妝髮的設計師約好時間,希望還原角色神韻、脗合作品畫風的立體感。
「在旺中的小角落才認識到完整的產業鏈,假髮由最平網購40元一頂原胚,到高質素訂製幾乎上千,露額的假髮還要再改,coser也會按臉型和氣質自行修剪,也是一門學。」開始跨界入行的大福領略到動漫圈的生態,自己也開始低成本DIY,用office長期閒置的天文教具搭配「裝備」。
道具星盤本地化
萬事俱備,只欠一個還原動畫中關鍵道具——「星盤」。
參考過其他coser以3D Print製作的版本,以及網上販售的「現代版」仿製品,趙大福發現,《地》中的黃銅星盤是主角的象徵物,但故事設定在波蘭——緯度約北緯50度以上,與香港的天文觀測條件大相徑庭。視覺上亦不夠精緻,整體既不科學也不美觀,他索性另闢蹊徑:「不如乾脆customised啲,純手搓一個香港星盤。」
大福嘗試自己用紙板裁,也找另一位天文教學者朱清天合作,結合科學資料還原本地化香港星盤。清天以動畫原作於日本科學未來館特展中展出的波蘭製星盤為基礎,修改網絡上開源程式碼,設計出以香港所處北緯22.4度為基準的新版本,線條、坐標皆對應本地觀測到的星星與天體運行軌迹。他考據拉丁文註記與字體,繪製向量圖形再以激光打印、手工組合,最終成品兼具科學與美觀,大福笑稱自己「實現了星盤自由」。
手搓道具 展現跨自主創作熱情
「當ACG尚未成為主流消費文化時,許多cosplayer一手一腳所有服裝由零做起,手作派未必比得上產業直銷,但誠意分100。」雖然大福與朱清天的「香港星盤」涉及大量天文數據與科學考據,但手搓道具的價值從不取決於專業背景,而是來自跨自主創作的熱情。
記者採訪到讀中學二年級的學生Candice,她接觸手作與二次元文化不算久,卻挑戰了自製「Kigurumi系獸頭」用於cosplay。與大福的出發不同,Candice的創作動力來自角色本身的開放性——「初音未來可以接受任何二次創作」。
在沒有「妝娘」、「髮娘」等協助的情况下,她購買假髮片、設計並打印角色眼睛圖樣,再以獸頭模板為基礎拼製整個頭套。「自己產糧,自己畫自己想要的東西」,她分享了自己如何在財力、圈規與創作之間摸索平衡。雖然來自不同代際與背景,Candice與大福一樣,在手搓文化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讓漫展道具不再只是標準化的複製品。圖示(下圖)Candice組裝初音獸頭的過程,各位讀者不妨親身試試手搓,無論技術門檻高低,皆能為今年動漫節添上一點自己的創意與可能。
文˙于惟嶼
編輯˙王翠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