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驗:五十男組團奏管樂 不止社福 還要玩得好
【明報專訊】他滿頭大汗,手提小號箱。仔細留意會發現,皮箱上有薄薄灰塵——出門前大概已稍稍抹拭過。每逢周二傍晚7點,葵涌貨櫃碼頭附近工廈單位,有一班沒有著老西、非值青春年華的樂手,「嗚嗚嗚」地吹奏着。穿著夏威夷風紅色恤衫的叔叔,7月初首次到樂室上課,成為「五十男樂團」初團一員。現場色彩談不上繽紛,倒是親切的冷色系雜燴:穿Polo恤、T恤和足球衫的,顏色總是黑、藍、灰和白。這個他是別人的爸爸,那個他是一家之主,還有很多個他放下樂器數十年,重新吹一吹,又在手心寫筆記,躍躍欲試。
背景
項目:五十男樂團
目的:讓五十歲以上的男士重拾音樂樂趣,一大班人合奏管樂成藝術
人物:樂團創辦人、導師及團員
學樂器 練配合 合奏不簡單
記者無法切身體會,年僅25歲的候任香港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貝托祺,要花多少心血才達至年少有為。但一看五十男樂團指揮Bill Sir(葉育泉)便知道他不足五十,甚至四十,要教授廿多個壯、老年團友奏管樂,大概同樣不簡單。
「你肯定會問我:你肯定不足50歲!」Bill Sir先發制人。他要發揮個人魅力,手勢齊出,又用男士易理解的比喻傳授樂理,說服年紀更資深的多個他,相信自己的教導。Bill Sir站在高一級的指揮台上。「可能大家以往曾經學過管樂,不過有沒有試過跟一大班人一起玩?究竟管樂樂團是怎麼運作的呢?我們是一個團,每個人要懂得吹自己的樂器,也要學懂合奏的技術和想法,才能一起玩。」
不同樂器有其調性,如單簧管常見為降B調,比別的樂器調低。在樂團合奏中,指揮會為各樂器設定同一「concert pitch(演奏音高)」,降B調單簧管樂手則吹較高一調,與群體脗合。讓硬朗的男士互相配合實在不易,幸好大家目標一致,都是做好音樂,配合大多得宜。
鄉間植物是介紹樂器的切入點。單、雙簧管有用蘆葦製成的哨片。Bill Sir留下懸念:「蘆葦呢,大家可能見過,可以網上搜尋一下。用一塊和兩塊簧片的分別,就可以問問團友。」樂團還有長笛、色士風、法國號、小號、長號、次中音號、大號、巴松管和敲擊樂器。樂器沒那麼神秘。「你可能街上見過有人用垃圾桶敲出聲音,垃圾桶都可以奏敲擊樂,只要打得好聽。」
樂團內以樂器種類安排座位。樂團創辦人連家駿說,「可能受(美國色士風演奏家)Kenny G影響,好多人想吹色士風,只是不可能每個人都吹色士風,我經常都要拒絕他們,哈哈」。其實其他管樂樂器同樣精彩,樂室中一眾50歲以上的型男們,個個眼望樂譜,偶爾觀察鄰座指法,又留意Bill Sir指揮,務求時刻跟貼課堂進度。
「管樂相對比較平民化,相對容易處理,用管樂演奏流行的音樂亦不困難。」連家駿左手放在腰下——「如果管樂的地位是在這裏」,右手舉在頭上——「那小提琴、鋼琴會在這裏」。「很容易被人覺得管樂就是吹(華人白事常用的)『啲打(嗩吶)』,你很少聽人講他會去聽管樂團音樂會,但就有不少人去管弦樂團音樂會。」連家駿反而認為管樂平易近人,不奏貝多芬,卻可吹約翰.連儂(John Lennon)。他曾在社福機構工作,籌組退休男士樂團,五十男樂團的目標則不止社福,固然照顧社福較少的中老年男士,他還要與五十男們一同達成藝術造詣,「要玩音樂玩得好」。
為何是五十「男」 不是五十「女」
樂團分為樂器班、初團和大團,可從零開始一級級升班。初團第一堂,團員的簡歷是這樣的:一位40嵗年輕學過雙簧管,一位多年前學過單簧管,是大團團員,又額外以雙簧管樂手身分加入初團;一位年輕時學長笛3年,另一位自疫情和社會運動後,長留在家,把房間內塵封的舊樂器拾起……連家駿說,經驗是多是少都不要緊:「我們的目標不只是你懂得吹樂器,還要入到樂隊,享受最快樂的時間。如果你堂堂一個人練習吹音階,肯定會痛苦。音樂的樂趣是跟別人一起玩嘛!」
港府為長者推廣「銀髮經濟」,《論語》稱「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沒為樂團申請資助,僅自掏腰包,獲各界友好相助的連家駿,對五十男樂團的寄望沒那麼高,只要團友做到「樂齡生活」,演奏出中學樂團的水準,已非常好。「50歲,在邁向老年的過程中應該要早點部署,才可以防止一些社會問題。如果你早點告訴他,其實你可以去玩音樂,可能已經處理了很多問題。」
「老人政策是有很多的,但專注在藝術、還要是專注在男士藝術的,幾乎沒有。你會見到大多老人政策是服務女士,有個結構性問題:現在的老人,就是1970年代出社會工作的一班人,那時社會還是很男性主導,男士出去工作,生活圈子就只是工作。」連家駿如是解釋,為什麼樂團是五十「男」,而不是五十「女」。
長年生活圍繞工作的男士,退休後重拾生活,很多時面對調適困難;長者焦慮和抑鬱的情况,近年有不少調查佐證。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本月12日公布,2024年間70歲或以上男士自殺死亡錄得272宗,佔整體23.9%。會方認為男士受傳統性別角色期待,承擔工作和家庭責任壓力,社區又缺乏相應支援。
香港心理衞生會去年底發布的調查結果也指,男士精神健康問題較隱蔽,經濟環境轉差,經濟壓力明顯上升,容易感到自身「無用」。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2023年公布的委託調查顯示,近一成60歲或以上的長者被診斷患有焦慮症和抑鬱症。「你想想,有什麼活動是可以一大班中老年朋友一起玩的?踢波?打籃球?但體力都會下降。而如果我們的團員健健康康,是會見一世的。」連希望樂團同樣是社群連結。
導師精妙比喻循循善誘 團員熱血自律密密操練
叔叔們腰背坐直吹樂器,獲Bill Sir讚好,「吹的氣就等於樂器的食糧,等於汽車的油,坐直比較容易吹得順」。對嘗試吹音階數次未果的團員,他就提議不如唱一唱那個音,「如果唱得到,也會吹得到,返屋企可以繼續試吓」。不要怕錯,怕拖累他人,有難題就發問;在Bill Sir又食糧又車油的比喻下,樂室內長滿男士可安心學習音樂的氣氛。
Bill Sir解釋,掌握一種樂器,有三大要素:音準,「初期吹長音都會『噢哦喔喎』,慢慢嘗試盡量準確」;音量,要維持同一聲量,不要時大時小;音色,是最難的,「講話可以用普通聲線,可以用雞仔聲,樂器也有不同聲音,可能緊,也可以嘗試放鬆點」。
擔任五十男樂團導師5年多來,Bill Sir認為這班叔叔們比起其他業餘成年樂團更「熱血」一點。他本身是小號演奏家,亦教授團員小至5歲,大至70歲的不同樂團。「到了他們這個年紀,仍有心去玩,其實全部人的心態都很好」。連家駿認為五十男樂團是全港業餘成年樂團準時之最。Bill Sir就稱,當叔叔們均自發想玩音樂,自然自律參與,甚至花額外時間練習。
談到運用手勢和比喻,Bill Sir笑了笑說,「叔叔們比我的歷練更多,我可以用多些比喻,令他們更容易明白我說的話」。他希望團員在這裏玩得開心,不用像小朋友操樂器般追成績、級數和獎項。
「這班叔叔完全不需要這些,他享受的很簡單:『這首歌我聽了幾十年,我沒想過自己能吹到,很開心」。可能英女王出場時演奏的Pomp and Circumstance(《威風凜凜進行曲》),可能是Kenny G,近來導師們為歌單加入《鬼滅之刃》主題曲,打破管樂只奏鄧麗君的印象。
不要憐憫的掌聲
中老年樂手身體機能未必及得上青年,難演奏飛快音節,不代表其音樂演奏低人一等。「是有limitation的,團員們是正在老去,可能會跌watt(機能下降),但可以嘗試克服這件事。」連家駿對每次樂團音樂會表演後的掌聲,有執拗的追求:「別人拍手掌,拍的是什麼呢?是憐憫你的手掌,還是覺得你的音樂出色?我們就不要憐憫的掌聲,而要去做到一些音樂出來。」
Bill Sir曾擔心密密操練技藝對團員們的要求會否太高,「可是這班叔叔不斷給我們驚喜,先試試,又準備好就回來或吹或奏,然後嘗試難度再高一點,又做到喎!」未來,他希望帶團員到世界各地交流和開眼界,前年已曾到台灣嘉義市國際管樂節表演。
問及五十男有什麼信息給十男、二十男,連家駿說「我們不一定要贏在起跑線,不贏在起跑線都可以。」樂團洋名為Men of Winds,他希望團員成為風一樣的男子。
文˙ 梁景鴻
{ 圖 } 黃志東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梁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