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紀錄一隻洞螈 牠定格不動長達2569 天
科學家在巴爾幹地區的洞穴中研究一群洞螈時,他們原本只是想了解這些迷人兩棲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的行為模式。但萬萬沒想到,有些個體竟懶到令人難以置信 , 其中一隻甚至數年都沒有離開原地一步。
洞螈是一種稀有、生活在洞穴中的蠑螈,原產於歐洲,僅分布於巴爾幹半島的地下水道中,特別是在義大利東北部、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以及蒙特內哥羅北部的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區。
牠們皮膚蒼白、身形細長、四肢細小,看起來就像水中漂浮的幽靈小蛇。根據當地民間傳說,這種難得一見的生物據說是地底巨龍的後代,會在暴雨期間神秘現身。
由於一生幾乎都在黑暗中度過,洞螈演化到幾乎失去視力。牠們的眼睛發育不全且被皮膚覆蓋,等同於全盲。為了補償這點,牠們擁有極為靈敏的化學感知能力,能偵測水中微量有機物,進而捕捉獵物如昆蟲幼蟲、小蝦、蟲子與蝸牛等。
若周遭沒有食物,對洞螈而言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牠們能多年不進食也不餓死。這種驚人的耐餓能力讓牠們不必浪費精力覓食 , 如此也就造就牠們極度遲緩的生活方式。
在 2010 年到 2018 年之間,來自匈牙利厄特伏什•羅蘭大學(Eötvös Loránd University)與英國德文石灰岩研究學會(Devon Karst Research Society)的三位研究人員,在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Gorica 地區的一處湧泉洞穴中,標記並追蹤了 26 隻洞螈。
研究人員對這些生物的「原地不動」程度感到相當震驚。根據 2020 年《動物學期刊》(Journal of Zoology)的報告,牠們一年平均僅移動約 5 公尺,而有些個體在多年內僅移動數公尺。其中一隻甚至在 2569 天內(整整 7 年)一點也沒動 , 真的是一點也沒動。
這種行為與以往在實驗室觀察到的情形完全不同, 大多數過去對洞螈的了解都來自人工飼養環境,而在那裡,牠們會移動、躲藏,甚至展現出某些社交行為。但在野外,這些洞穴居民似乎完全沉迷於幾乎靜止不動的生活方式。
研究團隊推測,這種靜態行為其實與牠們的。生存策略密切相關。洞螈壽命長(可活達百歲)、繁殖頻率極低(約每 12.5 年一次)、且能靠極少的食物生存。因此,牠們根本沒必要浪費珍貴能量四處奔波。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這一群體的行為未必能代表整個物種。儘管研究中的洞螈群體健康狀況良好,但基因分析顯示其遺傳多樣性幾乎為零,這可能意味著這種「超懶惰」只是在地特有的行為表現。
儘管如此,這項研究清楚說明:相比實驗室,觀察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行為,依然能提供遠比想像中更豐富的資訊。
▼ 龍 ?
動物 ,自然科技 ,可愛趣聞
Source: Extreme site fidelity of the olm (Proteus anguinus) revealed by a long‐term capture–mark–recapture study
※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且須註明來自阿尼尛 ANIMA、附上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