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連孫子也要我顧…」7旬嬤拉拔弟妹顧全家,淚喊「撐不住」:長女不是天生堅強,而是不被允許脆弱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2小時前

作者 : 蔡佳伶整理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東方儒教社會往往對長女充滿期待——「大姊要當弟妹榜樣」、「妳是姊姊要讓小的」、「妳就要照顧好弟妹」……

如同Netflix熱播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以三代長女扛起一家重責貫穿全劇,無論是外婆、媽媽或女兒,都是從小體恤父母、照顧年幼弟妹,同時操持家務——不是她們比別人更堅強,而是因為沒得選。

當「照顧」成為天職,「犧牲」成為習慣,她們忘了怎麼為自己而活,也不敢喊累,甚至到了孩子都長大了,還困在過去那個「要撐住」的自己裡,也衍生近來討論度極高的「長女病」一詞。

對此,精神科醫師洪敬倫指出,長女病涵蓋「蠟燭型人格」、「過度承擔」、「情緒勞動」等概念,已非單純文化現象,更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心理健康議題。

近期熱賣的新書《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引發廣大女性讀者的情感共鳴,書中談及「蠟燭型人格」、「過度承擔」、「情緒勞動」等概念,勾起許多在家庭與職場間奔波女性的真實經驗。

對此,精神科醫師洪敬倫指出,這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心理健康議題,值得社會深思。

長女不是天生堅強,而是沒被允許脆弱

振芝心身醫學診所醫師洪敬倫表示,許多來診間尋求協助的女性,尤其是長女或家中較體貼的女兒,常在無形中承擔了照顧家人、穩定情緒、成為榜樣的多重角色。「我們看到的,不光是責任多,而是這些責任帶來的慢性壓力與內耗,往往早已超出一個人可以承擔的極限。」

他指出,所謂「蠟燭型人格」,正是形容那些總是在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人——她們對外總是看起來能幹、貼心、有組織,但內心卻往往感到孤獨、壓抑與無力。「長期過度承擔會造成自我價值扭曲,忽略個人需求,甚至導致慢性疼痛,自律神經失調,焦慮與憂鬱等身心症狀。」

洪敬倫曾遇過一位70餘歲的女性來求診,家人都不知道她為什麼突然陷入重鬱,直到清場與她獨自會談,這位優雅的老太太才泣不成聲地說:

我從小就辛苦把弟妹拉拔長大,結婚後教養兒女到各自成家,現在一個個孫子又要我幫忙帶,我真的撐不住了!

但相反的,也有女性是在完成人生所有「任務」之際,突然陷入嚴重的失落與恐慌:「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幹麼,這種感覺好可怕!」

延伸閱讀:

一度暫別演藝圈,只為照顧中風母!楊貴媚年年生日許願:哪天眼睛睜開,媽媽就站我面前

懂事的隱性代價:女性獨自承擔壓力

洪敬倫指出,許多女性從小就被教導要「懂事」、「顧全大局」、「不要讓爸媽擔心」,這讓她們在面對情緒、需求或困難時,反而不敢開口尋求支持。

特別是在台灣社會,傳統文化往往默認「姊姊要讓弟弟」、「老大要幫忙父母」,這些代際與性別的無形壓力,長期下來不只影響心理健康,也會妨礙個體的自我發展。

「女性被期待扮演溫柔體貼的角色,這其實是一種情緒勞動。」

洪敬倫就以自身經驗為例:「我自己的母親念小學起就必須照顧弟妹,雖然她能力出眾,能同時維持優秀學業,心裡仍不免有遺憾:太早成為『小大人』,錯過了能自由探索與幻想的童年!」

你是蠟燭型人格嗎?用三個問題提醒自己

1、你是不是總在照顧別人,卻忽略自己的情緒與需求?

2、你是否容易因為無法達成他人期待而產生罪惡感?

3、你是否一直忽略內心需要休息的吶喊,在身心崩潰後才驚覺自己撐太久?

洪敬倫強調,「出現上述狀況不代表不夠堅強,相反地,是太習慣默默承受。如果上述狀況反覆出現,導致慢性失眠,疼痛,倦怠,焦慮等身心症狀,建議不要孤軍奮戰,可以尋求專業協助,一起拆解壓力來源,與家人好好溝通,重建健康的界線與支持系統。」

給「阿信型」女性的三個要訣

日劇中忍辱負重、卻始終樂觀微笑的「阿信」,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也不健康的。洪敬倫提供三個要訣,作為女性們日常自我照顧的起點:

界線是愛的延伸:學會劃定界線,不等於自私,而是讓關係有空間喘息。

停止內心的自我苛責:告訴自己「人不需要完美,不需要面面俱到」,是一種成熟的心理彈性。

情緒需要出口,不是封存:可透過書寫、對談、創作,運動,親近大自然等方式釋放情緒,也能預防身心失調。

他也呼籲社會,應該一起看見這群默默承擔者的壓力與疲憊。「我們該問的不只是『她怎麼會病了?』,更是『我們是否太習慣她一直都那麼可靠,那麼堅強?』」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媽媽簽「不急救」卻被鼻胃管綁到生命盡頭…夏韻芬:醫生不敢說「時候到了」,誰來提醒家屬放手?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出門比慶祝貴!起家厝公寓成「無梯地獄」,身障母出門「低消1600」…樓梯成高牆::出門太不方便了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阿嬤因細心問診流淚,想送禮卻怕被看不起,醫生:我必帶回家,讓妻兒知道我從醫以來收到最棒禮物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味美道來|63載老字號廣成冰室重開 第二代姊弟拍住上 懷舊情調不變(有片)

am730

芻狗之血︳ 影帝張家輝相隔19年再戰公仔箱 ViuTV年度話題神劇預定!

Esquire HK

香港四季酒店20周年 Caprice舉辦三晚限定名廚盛宴 十六位名廚 二十三顆米芝蓮星 每晚十道招牌菜式

am730

Pizza Hut多款新食品試食優惠 $79嘗青醬雞肉批|著數情報

明報

帶3歲孫環島,阿嬤拋夫「說走就走」!她帶孫又顧老母,用旅行留喘息空間:「愛自己,一點也不自私!」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動物冷知識解密!從3本好書了解牠們的奇趣生態真相

新閱會 Read For More

IKEA開學煥新賞 精選檯凳8折起/大學生專享9折

am730

【早鳥優惠】龍苑推出多款口味月餅

Supermami

人類替烏鴉梳毛「休息一下」 一舉動令牠不爽:誰叫你停下的?

Styletc TW

多啦A夢主題期間限定店登陸又一城 必入手香港限定收藏卡/獨家45周年徽章+打卡主題畫展

am730

吃辣真的能抗老! 研究曝:每週吃辣椒3-5天,腎臟竟年輕2歲

姊妹淘Babyou

一期一會│萬豪金殿「雲南野生菇菌六手賞鮮饗宴」 必吃菌湯六重奏/雞油菌香煎馬友/美味牛肝菌冬坡玉

am730
影音

太安樓超爆人氣$7沙嗲魚蛋 晚晚大排長龍👫👬👭 即叫即煮超惹味

Outsider Magazine 速食雜誌

近期大熱烤牛腸 正宗韓式烤肉店🔥🐮 [ 韓脈 ]

konglui.food 港女食好西
影音

搭車去邊度食嘢都得🤩 1折Call車用高德

Get Set Eat
影音

美食博覽掃街預覽|灣仔會議

田中小太郎

【LINE你睇】俄羅斯超精美立體童話書 大人細路都迷上

LINE TODAY

譚仔秘製炸醬罐頭登場 全新配方加熱即食/限量發售

am730

海港城為三大Sanrio人氣角色打造50周年夏祭慶典點亮夏夜!

Yellow Bus黃巴士

圍方「圍系生活音樂節」重量級音樂會、黑膠唱片及市集

癒報 Healpy Post

爸媽同時餵食!狗狗想破頭「不敢胡來」 牠一招秒破解

Styletc TW

古早味下飯菜~瓜仔肉燥

iCook 愛料理

柔嫩又多汁~油漬嫩煎雞胸肉

iCook 愛料理

爽口冰涼、營養好吃!厚切醃小黃瓜

iCook 愛料理

【夫妻關係】研究:產後2年僅3成媽媽仍愛著丈夫 老公無做好「爸爸」令人心淡

MamiDaily

澳洲景點必去秘境推薦!企鵝歸巢奇景/打卡粉紅湖/賞鯨餵海豚

ELLE HK

香港韓國菜餐廳推薦2025!中環人氣韓式美食/頂級1++韓牛/米芝蓮一星餐廳

ELLE HK

【ELLE Gourmet】香緹奶油帕芙洛娃蛋白餅食譜!簡單易上手的輕盈甜蜜

ELLE HK

【ELLE Gourmet】香港 Pizza 薄餅店推薦!正宗意大利風味/全球百大薄餅師/ 亞太區最佳薄餅50強

ELLE HK

【教養爭議】父母要惡霸兒子站馬路邊舉牌求公審  懲罰方式過激被批不人道

MamiDaily

「兒童現在就是觀眾」 博物館教育 讓孩子話事

明報

雲海側探雨量 花期冰川難料 寰宇氣候變萬千 港人鏡頭窺一二

明報

各處草木配搭如作詩 本地現代製香 燃多重港味

明報

威尼斯建築展最佳國家館 巴林降溫新徑 地下「取涼」蔭上

明報

陳靄凝凝悟成筆墨 「無心」寫亦盼「無心」看

明報

從小說到粵語藝術歌曲劇場 盧定彰黃怡再三搭擋 先詞後曲頌城市詠愛情

明報

首爾「照相館」 重組韓國攝影美學史

明報

啟德「機舖」落場對戰 打機文化無限復活

明報

Friday Planner:雨後脈動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