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21響》阿圖心梗猝逝 天熱增心肌梗塞風險!30℃以上每增1℃死亡風險增
大熱天怎麼還會心肌梗塞?前民進黨副秘書長、作家許仁圖7/10辭世,享壽77歲。民進黨高雄市黨部主委黃文益受訪證實此事,告別式訂於7/21於高雄市第一殯儀館永懷堂舉行。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提醒,不只天冷才會發生心梗,炎熱夏天也是心梗好發時間。
1949年出生的許仁圖是作家、導演、局長,也是民進黨要員,他知名的著作《鐘聲二十一響》曾被翻拍成電影,他還曾發表百萬字的武俠套書《大武林》。許仁圖歷任民進黨高雄市黨部主任委員、新聞處處長、民政局局長及民進黨中央黨部副祕書長等要職。今年6月捲入前立委陳歐珀涉嫌收賄案,未料竟傳死訊。
高溫導致血液濃稠易形成血栓
不只許仁圖,日前有「火雲邪神」之稱的40歲撞球高手張榮麟,也在印尼雅加達參加10號球國際公開賽時心梗猝逝,天氣熱為何會發生心肌梗塞?
曾有研究指出,夏天氣溫超過30℃時,氣溫每上升1℃,整體的死亡風險會增加3%,林謂文指出,炎熱時因為溫度高,血管會擴張,體表的血管擴張可加速熱能的散失。同時也會帶走水分,導致血液變得比較濃稠,影響血液的流動,較易造成心肌缺氧和循環不足。濃稠的血液也容易形成血栓,加上大量血液集中在體表,心臟負擔增加,容易造成缺氧的現象。
中暑與心肌梗塞症狀相似 須提高警覺
林謂文提醒,夏天要注意心肌梗塞的症狀與中暑很相似,心肌梗塞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喘、呼吸困難、心悸、頭暈,甚至冒冷汗等,以呼吸困難、胸痛為主要表現。而中暑則比較容易有脫水、熱衰竭、口乾舌燥、頭暈等中樞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意識不清。
冬天心肌梗塞和夏季發生機轉不同
林謂文表示,雖然心肌梗塞最好發的還是在冬天,尤其是溫差變化劇烈時,突然天氣轉冷,會造成體表血管收縮,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心肌梗塞的發生,腦血管意外也容易在此時發生。
而夏季心肌梗塞的機轉則不太一樣,大部分是因為脫水導致,尤其是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在夏天比較容易出現低血壓的情況。
夏季須補充足夠水分 高風險族群更須注意
林謂文提醒民眾,夏季要記得補充足夠的水分。本身有三高的人,尤其是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注意,有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患者要留意自己的血壓變化,如果血壓比較低,要盡快返診討論是否需要調整藥物。如果在天氣炎熱的環境下,突然感到胸悶、胸痛、喘、呼吸困難、冒冷汗等症狀,要特別當心是否為心肌梗塞。
高齡、三高、生活習慣不良者有高風險
林謂文表示,在天氣炎熱的情況下,高風險的患者要特別提高警覺,高風險族包括:
- 包括年紀較大的族群:男性45歲以上,女性更年期後55歲以上。
- 有家族心血管病史者: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族群。
- 有不良生活習慣:如酗酒、抽菸、肥胖、久坐不運動、常熬夜生活作息紊亂者。
- 過勞:工作或生活壓力大的人。
這些高風險族群,如果在天氣炎熱時出現突發性的胸悶、胸痛、喘、呼吸困難、心悸、頭暈、冒冷汗等症狀,一定要特別提高警覺,不要一開始就誤以為是中暑,也有可能是心臟問題。
盛夏應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做好防曬補水
林謂文建議,在天氣炎熱的盛夏季節,盡量要避免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這段最熱的時候外出。如果必須外出,要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老年人需要活動或運動,盡量選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的時段。盡量不要在室外待太久,尤其是在11點至下午3點之間,建議不要待超過10至15分鐘。記得做好防曬,補充足夠的水分。
◎ 圖片來源/翻攝自正修科技大學IG
◎ 諮詢專家/林謂文醫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