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傑曝心跳異常!心律不整有警訊?醫籲這族群留意監控
金曲歌王林俊傑7/13在演唱會上突透露,自己被診斷出心臟疾病,目前靠藥物控制,消息一出震撼全網,直登微博熱搜排行榜。醫師表示,雖然林俊傑未詳述自己的心臟問題,但建議有三高或心血管家族病史者,在青壯年階段就應留意心跳脈波的情形。
現年44歲的音樂人林俊傑(JJ)是新加坡華裔歌手兼詞曲作家,有「行走的CD」美譽,出道至今已舉辦逾200場世界巡迴演唱會。日前他的「JJ20FINALLAP」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北京鳥巢連唱3周共9場,沒想到在7/13最後一天的演出時,他語重心長地和粉絲談話,透露自己去年4月就被診斷出罹患心臟疾病,目前都還靠藥物控制。
林俊傑:就算心跳亂了節奏仍努力不懈
林俊傑在台上跟歌迷分享自己心臟出問題,感嘆說,這個消息讓他震住,從來沒有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在那一刻他第一次覺得,「生命的沙漏加速著,我還能唱多久?」他說,這個問號,突然變得好真實,令台下歌迷不捨落淚。
林俊傑表示自己每天都要服藥才能有效控制,並表示他雖心情陷入谷底,仍打起精神勉勵自己,「我告訴自己,就算心跳亂了節奏,我還是會繼續努力。」
新竹台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俊凱表示,儘管林俊傑並未詳述醫師對他的病情診斷,但從字裡行間推測,他的心臟問題可能與心跳節律有關,也就是心律不整。心律不整可能是過快、過慢或不規則,可能發生在心房,也有可能在心室。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
陳俊凱說明,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據統計約有1-2%的人有心房顫動,65歲以上族群更達5-10%。心房顫動除了可能出現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昏厥等身體不適症狀,更令人擔心的是,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中風的風險比起一般民眾高出8-10倍。
心房顫動不一定有症狀 無法單由症狀鑑別
不過,陳俊凱指出,臨床上很多心房顫動患者並沒有明顯症狀,卻可能「平常沒症狀、一發作就中風」。事實上,人體的心跳速率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自律神經興奮、咖啡或茶的刺激、血壓、藥物及心臟本身的因素,都可能影響心跳速率及節律,很難單純由症狀來辨別是否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
40歲以後青壯年族群建議自我管理心律
陳俊凱指出,據統計,年紀越大的民眾,若合併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共病,會增加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他建議,40歲以後的青壯年族群,尤其有風險因子,應進行自我健康管理,了解自己的血壓及心律等健康狀況。
心室頻脈、心室震顫猝死率高極危險
除了心房顫動,陳俊凱指出,心室型的心律不整例如心室頻脈或心室震顫更是極度危險,極有可能導致病人突然死亡,事實上,在猝死的病人中,90%以上歸因於快速心室頻脈或心室震顫。他建議,三高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曾發生心肌梗塞,尤其曾有不明原因昏倒甚至猝死家族病史者,在青壯年時期就應提高警覺。
善用電子設備、穿戴裝置自我偵測心跳頻率
陳俊凱舉例,時下新型的血壓計有「不規則脈波檢測」的功能,可幫助提早發現心律異常。此外,部分智慧穿戴裝置具有「單導程心電圖」,可感測記錄控制心跳的電氣訊號,雖然提供的資訊無法與醫院使用的正式12導程心電圖相提並論,不能作為確診依據,但仍可提供醫師作為參考,及早發現心律異常。
新一代的抗凝血藥物方便服用 服藥遵從性高
藥物方面,近年除了傳統的心律不整藥物治療,新一代的抗凝血藥物方便服用且不易引發嚴重出血,可強化病人服藥遵從性,有效預防腦中風的發生。此外,新型的3D立體定位電燒治療及冷凍消融手術也幫助病人大幅改善平日症狀。
至於林俊傑心臟疾病的病因及治療進度等詳細情形,他本人並未多加敘述,而媒體進一步詢問經紀人,僅得知他一直有在定期就醫檢查,巡演結束就會安排更多休息的時間,好好調養身體。來自世界各地的歌迷粉絲,不斷以掌聲,或默默在為他加油打氣,祝福JJ能保持健康,繼續以歌聲溫暖這世界。
◎ 圖片來源/JFJPRODUCTIONS提供
◎ 諮詢專家/陳俊凱醫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