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高中照顧重病父親、伴愛女走出心靈風暴,陳建仁:天主沒有承諾花常好、月常圓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6月02日09:50 • 發布於 06月02日09:50 • 出處/康健雜誌 文/ 林倖妃 圖/ 陳德信攝
高中照顧重病父親、伴愛女走出心靈風暴,陳建仁:天主沒有承諾花常好、月常圓

大眾認識的陳建仁是曾任副總統、行政院長,可說權傾一時,然而自許要當「小蠟燭」的他,卻是從建中時即開始照顧重病的父親,並在SARS期間,接下衛生署長一職時,更是全家人最煎熬痛苦的時期。他是如何走過?

陳建仁穿著擔任副總統時期常穿的白色馬來衫,神色自若地和女兒陳怡如面對面坐著,手上拿著本《麥田捕手》,順從地跟著《康健》攝影師指揮,一下看書、一下和女兒對望,「聽專業的就對了,」他露出招牌的溫暖微笑,「我不喜歡拍照,但有些時候就是必須要做。」

不喜歡卻必須做,就如同他的官場人生。原是國際知名的砷中毒和基因體流行病學研究專家,2003年臨危授命出任衛生署長,到擔任副總統、行政院長,每一次的召喚都讓他掙扎再三,翻開《聖經》向天主祈禱。至今他在臉書的自介還寫著:「我要成為世上的光,地上的鹽,像一支小蠟燭點燃自己,照亮台灣。」

女兒眼中的爸爸陳建仁是定心錨

自從去年5月卸任行政院長,這一年,陳建仁回到中研院繼續他最愛的學術工作,今年4月底教宗方濟各辭世,總統賴清德指派他為特使,前往梵蒂岡參加喪禮,5月再度銜命赴教廷,出席新教宗良十四世的就職典禮。

雖然不再有官職,陳建仁仍是行程滿檔、馬不停蹄,還跟陳怡如合出了一本書《左腦爸爸右腦女兒》,一位是科學家、一位是心靈陪伴者,從理性與感性不同的角度,進行家庭、工作、金錢、生死、信仰與愛的人生對話。一向低調的陳建仁,為此再度走入大眾眼前。

陳怡如具有護理師背景,曾是緩和病房關懷師,現為天主教康泰醫療基金會全人關懷師,她說和爸爸一起寫書,除了是結婚後難得有和爸爸獨處對話的時光,也是因為疫情讓大家面臨無常和不安,如今年輕人又擔心工作被AI取代,「從爸爸的話語中,會覺得前方有一道曙光,總會看到希望,而且是有根有據的樂觀,」她說,「在徬徨不安的時候,他就像是定心錨。」

雖說是兩代對談,書中卻處處看到陳建仁父親陳新安的影子。「爸爸,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亦父亦友的陳建仁是女兒最溫柔的後盾,相較之下,陳建仁形容自己的父親猶如「幕府將軍」,仁慈而有威嚴,雖然受到士兵愛戴,但在一起要講規矩,自然令人敬而遠之。

高二開始擔任照顧者睡在父親身邊

陳新安是國民黨地方派系白派創始者,曾是高雄縣縣長,育有8個子女,陳建仁排行第七,「在家的時候,爸爸一講話,8個小孩就要坐在那裡聽訓,」陳建仁形容,父親在訓話中教導孩子許多人生哲理,即使在他面臨生命最低潮時,仍是充滿信心。

陳新安也曾一心巴望有子傳承衣缽參與選舉,直到陳建仁返台,並升上教授才完全死心,「他常說,8個小孩如同8根手指長短不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發揮所長的地方,」陳建仁回憶,「他讓我們每個人都能追求自己的理想。」

儘管幕府將軍很難親近,但隨著太太突然過世,陳新安也因罹患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硬皮症臥床,當時還是建國中學二年級學生的陳建仁天天到醫院照顧,出院後眼看著父親手腳肌肉逐漸萎縮、行動不便,陳建仁開始睡在他身旁,每天早上為他按摩、晚上幫忙洗澡,兩人有更多的時間接觸,一直睡到結婚成家。

「我們漸漸生出不同的父子之情,」陳建仁回憶,「透過互相幫忙、擁抱和談話,爸爸從幕府將軍變成了我的知心朋友,也是一個很疼我的爸爸。」陳新安在深夜筋骨痠痛難忍的時候,會叫醒陳建仁為他按摩,直到再入睡為止;有時也會因看到陳建仁熟睡的臉龐,不忍叫醒他而獨自煎熬到天亮。

「忍耐」兩個字,陳建仁認為是陳新安留給他最好的禮物。在擔任衛生署長時,政局朝小野大,又逢世紀大疫SARS,政治口水滿天飛,陳建仁在國會中鮮少動怒,有時仍會因氣不過頂嘴,太太去買了鑲有十字架的鑰匙環,告誡他在一口氣吞不下時邊摸十字架,心裡默念著,「主啊,你原諒他們吧,因為他們不曉得他們在做什麼。」

忍耐,是父親留下最珍貴的禮物

「爸爸對我的性格陶冶有很大的影響,」陳建仁回想,陳新安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念書時,養成跑步習慣,日後常常帶著孩子一起去跑步,跑完後再去沖冷水澡。閒暇會教導孩子劍道,而劍道中的核心精神即是忍術,「爸爸給我的啟發是人生在面臨困苦時,如何忍住不暴衝。」

在纏綿病榻時,陳新安在醫師的建議下寫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說,他這一輩子堅持對付疾病要有毅力,才能戰勝病魔,所以他一直表現得很勇敢,即使被打敗過很多次。陳建仁承襲父親的精神,擔任行政院長時,自我期許為「溫暖堅韌」內閣,不論面臨任何困難時刻都要堅忍,勇敢、努力去度過。

或許是從小對「幕府將軍」的印象太深刻,陳建仁自己當父親後,即使研究工作再忙碌,仍堅持每天回家吃晚餐。「爸爸在日常中從未缺席,絕不是蜻蜓點水般存在,」陳怡如描述,小時候遇到有人問長大的夢想是什麼?她都會直截了當說「想當媽媽」,因為「家庭是我期待的、婚姻是我喜歡的,也會想要一個顧家的老公,」而顧家老公的範本,完全是複製爸爸。

陳怡如說她的夢想是「當媽媽」,因為「家庭是我期待的、婚姻是我喜歡的,也會想要一個顧家的老公,」而顧家老公的範本,完全是複製爸爸。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張國榮過世,全家人的心都揪在一起

陳建仁在家從未發過脾氣,最多是不說話,但靜默往往最有力量。在陳怡如和丈夫旅居比利時期間,父母親遠從台灣前往探望,在英國轉機時,帶著兩個小小孩前往會合的陳怡如,因為身心俱疲,對媽媽講話口氣不佳,陳建仁當場沒作聲。

事後他寫了封電子郵件給女兒,大意是「這樣真的讓媽媽很傷心」,「他當下顧及我的顏面沒有罵我,而是私下說,」戴著金框眼鏡、膚色白皙的陳怡如說,她可以感受到爸爸很疼媽咪,也照顧她的心情,於是趕緊寫了封長訊息跟媽媽道歉。

雖然在充滿愛的家庭成長,但陳怡如的人生並沒有想像中順遂。2003年,陳建仁因為SARS而接下衛生署長一職時,也正是陳怡如生命最困頓的時刻,全家都因而陷入低潮中。

當年從陽交大護理系畢業後,陳怡如選擇到安寧病房,有時會被指派到內外科支援。「有一天,我有3個病人連續進行急救、插管和送加護病房,」陳怡如回憶,她不斷回想自己是否有做錯之處,愈想愈覺得無法原諒自己,「我想要做助人的工作,為何反而會傷害人?」

因自責和內疚,讓陳怡如每天上班變得愈來愈困難,一換護士服即開始緊張焦慮、甚至沒來由地哭泣。一次要前往病房時經過急診,竟突然恐慌到過度換氣,她才意識到必須尋求專業協助,最後經醫師診斷為「適應障礙症候群」。

回憶那一段過程,陳建仁說,他們夫妻手足無措,到處詢問精神科醫師好友,太太甚至寫信給修道院請修女代禱、驅魔。那年4月,又發生張國榮結束自己生命,媒體報導鋪天蓋地,「我們的心都揪在一起,擔心女兒會不會也走上這一條路。」當人的能力都不及時,只有靠天,兩人為此更懇切地向天主祈禱。

唯有愛的力量才能驅散黑暗

在陳建仁為公務無法脫身時,全靠太太羅鳳蘋照顧女兒。過去家中是「慈父嚴母」,但在陳怡如生病時,羅鳳蘋卻用所有的時間和力氣陪在女兒身邊,帶她去田間散步、去做瑜伽,「她不會催我要快好起來,也不會急著要我做什麼,」陳怡如露出微笑,「那是第一次讓我感覺,我不用做一個好學生、好孩子,媽媽就會愛我了。」

那一年,陳怡如決定到英國去繼續學業,媽媽和妹妹陳怡文一路隨行,陳建仁則是全心投入國事,「感謝天主,我撐過來了,」他戲謔似地笑著說,唯有在困苦的環境中,在徬徨無助時,才能體會到天主的愛。

因為生活難免面臨艱難困苦,天主沒有承諾花常好、月常圓,生活都會完美無缺。走過人世間的風雨、現年73歲的陳建仁更能體會,在苦難當中能支撐我們的是愛的力量,唯有愛的力量可以驅散黑暗、帶來光明。

陳建仁與其妻子羅鳳蘋在教堂進行禱告。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直到今日,陳建仁仍保持每天清晨去教堂望彌撒的習慣,祈禱地球永續、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教會團結、兩岸和平,這是他從2016年和蔡英文當選正副總統後,給自己的期許,至今只要人在國內從未缺席。「我一個人怎麼可能做到這麼多事?只有靠天主,」他說。

延伸閱讀:

過碳酸鈉用途指南:比例調配、缺點毒性與清潔注意事項

2025新冠疫苗:預約方法、JN.1疫苗副作用、接種注意事項一次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血管疾病,下肢腫脹、浮青筋都是常見症狀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別再看體重!「1數字」才決定健康:太多害心梗、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07月30日 請記住你正在走的路,是你曾經夢想抵達的地方

Heho健康
03

每天至少1杯手搖飲! 23歲男「膝蓋腫成饅頭」確診為痛風

CTWANT
04

不吃早餐容易膽結石?醫揭「1原因」勿空腹太久:千萬別超過●●小時

優活健康網
05

研究揭「黃金睡眠區間」!每少1小時增9%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1/3不孕夫妻竟是男性有蟲蟲危機!醫揭:3個月5招健康生活,能提高男性生育力

華人健康網

睡覺就能燃燒卡路里!美國睡眠醫學會:做到「2件事」就能輕鬆瘦身

優活健康網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白內障逆轉戰 公開「抗白」心路歷程

NOW健康

喝咖啡能提升運動表現嗎?掌握時機與劑量才有效

健康醫療網

響應2030健康台灣願景 國衛院攜手台灣拜耳、醫界及病友團體打造智慧抗癌生活圈

優活健康網

迎接父親節,從現在起,實踐健康5習慣,打造幸福與長壽未來

常春月刊

你當我是塑膠?研究:塑膠微粒大量入侵,恐造成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風險

華人健康網

<常春月刊>搶先報8月號:高效低風險運動法

常春月刊

有種頭痛是「脖子」惹的禍!醫揭「頸源性頭痛」症狀、治療與用藥

優活健康網

女膝蓋術後半月軟骨消失 異體移植重新找回膝關節功能

NOW健康

頭暈、肩緊、精神差?芳療中醫師教:薑茶+刮痧+精油對抗「冷氣病」

健康醫療網

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不僅防範子宮頸癌 醫:尚有其他預防效果

台灣好新聞

為何越愛越感空虛?當親密關係影響性生活,5徵兆你可能身處假性親密

有醫靠

她辭職照顧父親,50歲被嫂轟不工作「要我老公養一輩子?」辭職照顧雙親前4個風險先思考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影音

十三年前就布局ESG!資深會計師跨足有機農業 打造永續梅菁酵素

健康醫療網影音

十三年前就布局ESG!資深會計師跨足有機農業 打造永續梅菁酵素

健康醫療網

紫質症新藥問世!從「源頭」精準抑制基因表現 患者不再頻繁掛急診

優活健康網

沈玉琳仍在昏迷!猛爆性肝炎引發腦水腫 院方急調各科醫生搶救

民視新聞網

最新「農藥殘留最嚴重」12種蔬果曝!冠軍超意外 菠菜、蘋果、馬鈴薯上榜

常春月刊

酷熱來襲,別只會吃冰、吹冷氣,心浮氣躁又傷身!中醫4大消暑飲食法,讓你涼得健康、睡得安穩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研究揭「肥胖、矮子」不易拿高薪 專家:BMI正常者求職有優勢

ETtoday新聞雲

健康網》沈玉琳疑患猛爆性肝炎 醫︰來得又急又快 嚴重須肝臟移植

自由電子報

一直打噴嚏卻不是過敏?小心是血管運動型鼻炎!醫1表比較病因、症狀

優活健康網

胃食道逆流好不了?營養師揭「這7種食物」別再吃:大蒜、奶茶上榜

優活健康網

沈玉琳昏迷「猛爆性肝炎引發腦水腫」 醫:出現這種累,要當心!

CTWANT

沈玉琳驚傳猛爆性肝炎!醫師:「死亡率7成」 有4大症狀快就醫

壹蘋新聞網

每天至少1杯手搖飲! 23歲男「膝蓋腫成饅頭」確診為痛風

CTWANT

沈玉琳驚傳「猛爆性肝炎」進加護!致死率高達8成 2病症快就醫

CTWANT

不是葉菜類!名醫推「它」防癌、防失智、護眼:我常吃

三立新聞網

暑假毒害1/喪屍煙彈肆虐!查獲量暴增200倍 「電子煙易散播」恐讓兒少沾毒

CTWANT

愛喝即溶咖啡小心傷眼! 醫曝最新研究:黃斑部退化風險增加近7倍

姊妹淘

暑假毒害2/大麻查獲量暴增10倍 青少年成癮易患思覺失調症

CTWANT

07月30日 請記住你正在走的路,是你曾經夢想抵達的地方

Heho健康

rTMS助攻心理韌性訓練 高壓職場迎來神經科技新解方

台灣好新聞

研究發現:早餐加「1堅果」腦力全天UP!只需吃一小把還能改善記憶力

健康2.0

抽筋不停好煩惱!醫師提醒半夜抽筋主因是「這個」多吃2食物有助放鬆肌肉

健康2.0

《折腰》女星狂瘦15公斤 減肥是最好的整形!不痛苦減重法公開了

健康2.0

早餐吃這種速食也能健康?醫師認證3種漢堡有助減重防癌

健康2.0
影音

高麗菜不用水煮?主廚教你「無水料理」這樣做 再加碼一菜兩吃更經濟

健康2.0影音

高麗菜不用水煮?主廚教你「無水料理」這樣做 再加碼一菜兩吃更經濟

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