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為何越愛越感空虛?當親密關係影響性生活,5徵兆你可能身處假性親密

有醫靠

發布於 16小時前 • 有醫靠衛教健康 編輯部報導

您是否正在一段關係中感到疑惑:看起來很親密,卻總覺得心裡少了什麼?也許彼此會一起吃飯、共度時光,甚至有規律的性生活,但內心卻始終感受不到真正的連結與安全感。這種「有形無實」的親密,正是所謂的「假性親密」關係。

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這種關係的成因、特徵以及它如何影響夫妻性生活,同時也會分享實際的解決方式,幫助您朝向更真實的情感連結邁進。

真正的親密關係,需要什麼?

建立穩定的親密關係,並非憑藉激情或相處時間的長短,而是涵蓋以下幾個重要元素:

  • 對等雙向溝通:能坦率分享情緒、性需求與內在渴望,並願意傾聽對方的心聲。

  • 支持與尊重:無論面對生活難題或個人成長,彼此願意成為對方的後盾。

  • 獨立性:即使親密,仍需保有雙方個人空間與自主性,尊重彼此的界限。

  • 時間與情感投入:經營關係需長期的關注與互動,非偶爾或刻意的舉動。

上述要素的實踐,才能讓親密關係跳脫表象,帶來心理上的滿足與信任,進而反映在性生活的和諧與品質提升。

親密關係的四個發展階段

心理學家 Jeff Allen 將親密關係分為四個階段,每一階段對伴侶雙方皆構成不同挑戰:

  • 蜜月期:戀愛初期,伴侶沈浸於熱情與吸引力中,包容度較高。

  • 角力期:當熱情退去,真實差異浮現,衝突與誤解容易產生。

  • 假性親密期:為了維持和平,伴侶間可能開始逃避衝突,形式上仍維持親密,但內在情感疏離。

  • 夥伴期:雙方歷經挑戰後,建立真誠的理解與穩定連結,進入成熟、長期承諾的關係。

多數人並非線性經歷這四個階段,可能會在角力與假性親密之間反覆。關鍵在於,是否能從假性親密覺察並轉化,邁向真正的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的4樣貌與成因

所謂「假性親密(Irrelationship)」,指的是伴侶關係中表面和諧,實則缺乏深入的情感交流與心靈互動。常見特徵包括:

  • 將性生活視為維繫關係的唯一方式,忽略情感的連結

  • 日常對話多停留在事務溝通,迴避真實情緒表達

  • 害怕衝突而避免討論敏感議題

  • 角色功能化,例如一方總是給予、一方總是接受,關係失衡

假性親密往往源自內心對關係的恐懼:害怕受傷、害怕被拒絕、或是對長期承諾的不安。因此,即使在性生活上看似親密,內在卻是彼此疏離、難以真誠連結的狀態。

假性親密對性生活的影響

當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只建立在表象之上,性生活也容易受到影響:

  • 性需求失衡:一方渴望透過性獲得情感連結,另一方卻視其為壓力,產生失衡或抗拒

  • 性生活缺乏情感溫度:儘管頻率正常,性行為卻顯得機械、缺乏互動與激情

  • 性功能困擾:男性可能出現勃起功能障礙早洩,女性則可能經歷性慾低落或疼c痛感,皆與情緒壓力有關

  • 以性逃避情感需求:有時性生活本身成為掩蓋問題的工具,用以迴避更深層的關係議題

這類伴侶或夫妻性生活可能看似熱絡,實則是雙方情感匱乏的「替代品」。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真正的親密?

「害怕進入一段關係」不代表對愛無感,而是過去的傷痛讓人築起情感的防禦機制。

伴侶互動中,真正的親密代表著暴露自己的脆弱與需求,這會帶來風險感。過往的失敗經驗、成長環境中的情感壓抑,甚至是文化中對情感表達的限制,都可能讓人不自覺地害怕進入一段關係或逃避深層交流。

久而久之,即便身處關係中,也不敢真正打開心門,導致親密關係停留在表層,性生活也難以真正滿足。

重建親密的可能性:從覺察開始

若您發現自己或伴侶正處於假性親密中,不必過度自責。親密是一門伴侶雙方都需要學習的課題。以下為幾項實務建議:

  • 覺察角色模式:了解自己在關係中是否習慣扮演某種功能角色(如照顧者、逃避者),並反思這樣的模式是否仍符合當下需求

  • 建立情緒語言:透過書寫、對話練習,讓自己更能說出「我現在感到…」、「我需要…」這類表達

  • 性溝通訓練:與伴侶坦誠討論彼此的性需求與界限,讓性生活成為情感深化的橋樑

  • 探索性愛的意義:問問自己,當下的性行為是出於愛?壓力?補償?或是逃避?

必要時,也可透過心理諮商或性治療介入,協助重建安全的互動方式,找回身心同步的親密體驗。

從假性親密,走向真實連結

假性親密並非無情,而是一種出於保護自己的互動方式。然而,長期停留於此,將錯失真正親密所帶來的安全感、理解與情感滿足。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不是甜點配角!「它」是大腦專屬超級水果 營養師大讚:補腦又顧代謝

三立新聞網
02

OL「尿液全是泡泡」竟腎功能嚴重衰退 醫揭「3大風險」恐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03

07月30日 請記住你正在走的路,是你曾經夢想抵達的地方

Heho健康
04

以為只是消化不良!43歲男腹脹…一查確診直腸癌第三期

中天電視台
05

沈玉琳面黃、暴瘦疑患胰臟癌 醫:確診多已是中晚期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2025亞洲生技展美好亮相,統欣生技20年厚植根基,打造台灣保健市場新標竿

姊妹淘

張忠謀愛的木瓜是「隱藏版超級食物」這種木瓜抗氧化成分更強

健康2.0

頭髮要天天洗?抗屑洗髮精可以天天用?醫曝這種洗髮精小心越用越糟

健康2.0

這運動紓壓效果超強!效果持續1周 還能調節自律神經

健康2.0

八點檔女星微波爐煮雞蛋爆炸角膜炸破了 醫:嚴重恐失明

健康2.0

綠豆湯怎麼煮才好吃?4步驟教你煮出五星級風味 出沙、香濃、低糖

健康2.0

海鮮腸粉/越南米紙料理不藏私公開!專業主廚教1祕訣 越南米紙不容易破

健康2.0
影音

狗狗行為大解密:打呵欠、抬腳不是撒嬌!若誤解恐被咬

健康2.0影音

狗狗行為大解密:打呵欠、抬腳不是撒嬌!若誤解恐被咬

健康2.0

她腿部受術後難眠 靠護理師給1食品止痛!醫揭背後原理

CTWANT

台南衛生局公布今年首見2例類鼻疽 颱風丹娜絲過境後發病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大象醫師-周維薪】長期憋尿又很少喝水!該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問8健康諮詢網

小孩臉圓長大更漂亮?陳裕恩院長解析「天生美女骨相」:3大特徵藏優勢

姊妹淘

新手爸媽必看!女嬰腳趾遭頭髮纏繞險壞死 醫說明「頭髮止血帶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

睡太多會傷腦?醫曝「超過9小時」:心血管疾病風險增34%

藝點新聞

冬病夏治 中醫三伏貼調整體質

中華日報

心血管疾病發作前12年活動量就可看出端倪

明日科學

得過帶狀疱疹也可能再復發 醫籲:疫苗接種是防治關鍵

健康醫療網

近年大麻濃度提升 10 倍,罹精神病風險高安非他命近 4 倍

Heho健康

黃麴毒素恐無意間吃進 專家推「4招」排毒護肝

三立新聞網

吳昭軍專訪2/另一半乳癌過世…任內力推癌症篩檢 感嘆死亡距離這樣近

聯合新聞網

吳昭軍專訪1/「人工生殖法」任內尚未定案 確定與「代理孕母」脫鉤

聯合新聞網

長者下不了樓「設再多日照也沒用」 陳亮恭:社區規畫須考慮高齡需求

聯合新聞網

吃醋好處多!醫揭6大健康奇效 但「這樣喝」恐損牙傷食道

三立新聞網

【哺乳心樂園】乳房手術後的哺乳,在挑戰與希望中取得平衡!泌乳顧問可協助媽媽了解自身狀況,建立客製化的哺乳計畫

媽媽寶寶

河南婦上吐下瀉!檢查發現胃藏大量「一級致癌物」 元凶竟是筷子

CTWANT

【長庚醫師團】我的孩子被告知有心雜音,該怎麼辦?兒心醫師:有心雜音未必心臟有問題,即使有先天性心臟病,預後大多良好

媽媽寶寶

50 歲左右加速老化,研究:最明顯的是主動脈

科技新報

夏天失眠關鍵在體質?中醫解析3大「失眠型」症狀,教你對症調理有好眠

姊妹淘

台男精液無用比例逼近8成! 醫師:這些雷點導致「蟲蟲」品質下滑

藝點新聞

傳染力堪比新冠!廣東屈公病擴散 R0值達7專家憂蔓延速度快

TVBS

肝指數正常就沒事?一張表算出B肝帶原者的肝癌風險

康健雜誌

獨步全球!台灣「臨床AI驗證中心」如何將AI煉成全能醫師,走向全世界?

康健雜誌

連 5 年近千人遭蛇吻!8 月高峰注意「5 要 5 不」原則

Heho健康

35歲女靠「劉亦菲減肥菜單」狠甩8公斤!5天這樣吃,不挨餓也瘦身成功

姊妹淘

不開胸也能切腫瘤 她靠「1手術」切除胸腺瘤三天就出院

健康醫療網

塑膠微粒一旦進入血液循環 雙和研究:傷腎傷心風險增

NOW健康

泡澡泡出「浴缸毛囊炎」?醫:洗前必做1動作、洗超過15分鐘更乾燥

康健雜誌

小麥的健康筆記/騎車別穿夾腳拖!專家爆:腳跟斷了救不回

中天電視台

家中長者「量六力」了嗎? 國健署推及時評估監測健康

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