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昭軍專訪2/另一半乳癌過世…任內力推癌症篩檢 感嘆死亡距離這樣近
國人10大死因中,癌症連續43年蟬聯榜首,國健署推廣防治工作,每年接受公費癌篩人數約480萬至500萬人,平均可找出1萬名罹癌患者,並揪出超過5萬人的癌前病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真的很重要,可惜我的太太沒有那麼幸運。」國健署長吳昭軍即將缷任,他的另一半因乳癌病逝,對早期篩檢感觸特別深。
八月一日起,國健署長將由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沈靜芬接任。吳昭軍卸任後轉任顧問醫師。卸任前夕,吳昭軍接受聯合報專訪。
吳昭軍回憶,太太47歲那年,兩人一起接受健康檢查,沒想到太太被告知罹癌,當時是大腸癌早期,經過手術切除,術後配合治療、回診追蹤,也進行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並保持樂觀的心態對抗疾病。不料,隔年,太太發現乳房有結節,「怎麼辦,是良性纖維囊腫嗎?」他說:「不要自己下結論,再做切片診斷吧。」
進一步檢查及評估,又是另一個壞消息,結果是2公分的惡性腫瘤。吳昭軍說,太太確診乳癌第一期,進行手術、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配合醫療團隊治療計畫,可說是最乖的病人。罹患乳癌第四年,又在同一側乳房、不同位置發現另一個腫瘤,「老天爺沒有放過我們」,他感嘆太太沒有脫離苦海。
這次,病情變複雜了,腫瘤長在比較深的位置,也是2公分大小,切片後是期別是1A1B,但兩次乳癌是不同細胞型態,一樣手術、化療、放療,卻一直產生抗藥性。「在治療過程中轉變成三陰性乳癌,治療選擇有限,能用的藥都用上,但病情在一個月內急轉直下。」吳昭軍無奈救不了太太。
吳昭軍說,太太一直配合治療,即使因為放療與皮膚灼傷了,也從不喊苦。「她是那少數的5%三陰性型病患,被稱作最惡性的乳癌。」
吳昭軍在擔任國健署長期間,太太過世了,所以每次只要推廣癌症篩檢,他總是特別有感觸,希望民眾及早出來做檢查,或許能減少摯愛離去的家庭悲劇。
「罹癌不只病患辛苦,家人也痛苦。」他說,小舅子的太太也在差不多時間過世,78歲的岳母在短時間內要承受失去女兒、媳婦的哀傷,衝擊非外人能想像。
回到癌症及慢病預防,走過這些重大的生命歷程,吳昭軍的角色在病患家屬與主管機關之間轉換,更希望健檢、癌篩能幫助國人及早發現異狀。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