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吳昭軍專訪1/「人工生殖法」任內尚未定案 確定與「代理孕母」脫鉤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20小時前 • 發布於 23小時前

明天是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任期最後一天,卸任前夕,國健署公布加熱菸解禁,有條件通過審查,未來將可合法在國內販售。消息一出,反菸團體指此時通過加熱菸是圖利菸商、送大禮。卸任前夕,吳昭軍接受聯合報專訪,他強調,審查嚴謹,依法行政,人都有道德底線,他「減菸減害」的立場始終一致。

八月一日起,國健署長將由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沈靜芬接任。吳昭軍卸任後轉任顧問醫師,即將於部立台北醫院服務。吳昭軍說,醫師是真正志業,很高興能重回第一線。說起缷任前通過加熱菸,吳昭軍語氣溫和解說冗長的審查過程,他說委員會經歷約60次審查才得出結果,「如果圖利的話,我就被抓去關了啊。」

吳昭軍擔任國健署長4年3個月,他謝謝各部會支持,「人工生殖法」修法在他任內尚未定案,但已確定與「代理孕母」脫鉤處理,「希望能有好的結果」。加熱菸審查通過雖有不同聲音,但自認做了該做的事,一切都有專業審查。

吳昭軍來自雲林農業大縣,考上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的公費生,畢業後不留戀大城市,回到故鄉發展,分發到衛生所。服務屆滿後,選擇在家鄉附近開業,一方面回饋鄉里、一方面就近照顧父親。在基層單位貼近民眾需求,而開業過程也累積了扎實的經驗,心中種下「公共衛生服務」的種子。

「我在雲林鄉下,看見台灣偏鄉醫療照護的現況樣貌,反思民眾到底需要什麼、政府應該挹注哪些資源。」吳昭軍說,除了在診所看病,也會到病人家中,甚至社區活動中心、村里辦公室、宮廟等,時常聆聽長者訴說自己的掛心事。日以繼夜為鄉親看診,看見雲林醫療缺乏的困境,居民跨縣就醫竟高達四成多。

吳昭軍觀察,雲林縣早已進入超高齡社會,但醫療照護資源長期不足,要達到「健康老化、在地老化」是一大難事。因緣際會,時任縣長蘇治芬邀他擔任衛生局長,「那時已晚上11點,縣長親自來訪,當下一口允諾。」自此踏上公職這條路,希望為鄉親努力。

一上任,吳昭軍就與雲林台大分院、成大斗六分院、雲林基督教醫院、雲林長庚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的院長聯繫,希望整合資源,朝特色醫療邁進,不要相互競爭、醫療設施過度重複。「雲林的醫療資源雖然不足,卻有五大醫學中心的分院設在此,應該好好運用。」後來,居民跨縣就醫比例降到一成多,互助政策奏效。

除了整合在地醫療資源,吳昭軍也超前部署長照藍圖,當時正執行「長照十年計畫」(長照1.0),中央原本希望資源布建畫分為三區,他認為不足以滿足在地老年人口需求,於是與衛福部長照司溝通,按照長照6個分級畫分4區,奠定後來發展基礎。

吳昭軍縝密的心思與拼命三郎的精神,被其他縣市看見,108年離開雲林縣衛生局後,沒多久便受新竹市政府之邀擔任衛生局長。他在新竹的成績,是建立兒童醫院,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正式揭牌,再度打下成功一役。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肯定成果,延攬擔任國健署副座。

「從基層開業醫師到地方政府,再進到中央,我從來沒想過,人生永遠趕不上變化,但很高興走了這一遭。」吳昭軍說,進入部會,並接下署長一職,把地方看到的、資源待補足的,全部銜接起來,尤其是婦幼健康、高齡長者照護,要做的事情雖然複雜,但目標只有一個:國民健康促進,朝這方向做就對了。

回憶剛接下署長時,正值新冠疫情爆發,但台灣歷經SARS、H1N1新型流感,民眾自主管理、配合政策的態度令人動容,雖然過程有紛爭,但終於挺過這場世紀大流行。不過,疫情之後,國健署要加倍宣導慢病管理,著實費了一番功夫,而危機也帶來轉機,健康促進導入AI,提供了個人化照護方案。

未來的路,吳昭軍為自己加油打氣,他說:「醫學是我的專業、醫師是我的志業。」會繼續為全民健康而努力。

即時新聞不漏接,點我加入聯合新聞網好友

即將缷任的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4年3個月的署長職涯,感謝各部會的支持,未能定案的「人工生殖法」,已確定代理孕母脫鉤處理,希望能有好的結果。記者胡經周/攝影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60歲婦不菸不酒不咳嗽!照X光驚見「7、8公分腫瘤」 蘇一峰:肺癌末期

三立新聞網
02

30歲女便秘就醫 醫查雲端驚見「1事」:胰臟癌三期了

三立新聞網
03

不菸不酒!婦照X光驚見「超大腫瘤」 醫嘆:肺癌末期

藝點新聞
04

男小便從尿道「噴出一堆蟲」 醫也嚇壞!追查主因:內褲惹禍

鏡週刊
05

60歲婦不菸不酒...「1症狀」拖3個月癌末 驚見8公分肺腫瘤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不是懷孕都會孕吐!醫師揭「無症狀懷孕」迷思:月經觀察、兩項檢測才是關鍵

姊妹淘

沈玉琳驚傳猛爆性肝炎! 6成患者與過量服用「乙醯胺酚」有關,醫揭肝臟大罷工4徵兆

潮健康

出身擁有60多位醫生的家族,因一場火警而嶄露頭角!台大醫院新院長余忠仁如何做醫界龍頭老大?

康健雜誌

看護、篩檢、公費藥規定都變了!8月新制6件事一次看

康健雜誌

不只變胖還肌肉流失! 營養師揭「肌少型肥胖症」恐怖後果:死亡風險顯著升高

潮健康

大學生使用大麻 出現被害妄想!家人醫師聯手救回失控的他

健康醫療網

吃鳳梨抗發炎、改善高血壓 但3類人食用前要注意!

康健雜誌

氣管重建手術難度高!台南名醫「創新手術」2月救2命

中天電視台

高血壓不分年齡,從20到80歲都該警覺!營養師推得舒飲食,助血壓控制管理

華人健康網

加熱菸反增紙菸雙重使用率、總吸菸量,專家拋 3 法補救

Heho健康

哺餵母乳不只對寶寶好!醫:媽媽可降低罹乳癌、子宮內膜癌風險

Heho健康

包飯糰釀腕隧道症候群 中醫師針灸4穴位解麻痛

台灣好新聞

過度攝取代糖飲料,死亡率比喝含糖飲更高

常春月刊

吃麵也能瘦!顛覆麵食定義的「全方麵」,宵夜族、健身控狂推的夢幻神麵

媽媽寶寶

不只上班族!包飯糰10年早餐店老闆娘遭「滑鼠手」纏身

中天電視台

貧血可能不是洗腎造成的!醫籲:9萬洗腎病友別忽略的腫瘤警訊

華人健康網

保健品開封要放冰箱嗎?乾燥劑、棉花要丟嗎?藥師教你「正確保存法」

優活健康網

講座報名/遠離腦中風這樣做! 神經科醫師授保健秘訣

NOW健康

不攝腺,就行動!抗癌腺上見

永續幫

辣媽甩肉20公斤!出國1周大吃仍瘦 醫揭「2關鍵」不復胖

三立新聞網

暴雨淹水後恐藏致病菌 嘉縣籲落實清潔消毒防感染

中華日報

多重原發性癌症免驚!複合型達文西手術一次切除多處腫瘤,併發症與復發率低

華人健康網

皮膚病與3臟腑有關?中醫:搭配「青黛」內外兼治改善膚況

中華日報

PSA異常卻找不到病灶?次世代攝護腺癌檢測技術預計今年上路

中華日報

糞便夾雜血液不可輕忽 北榮桃園分院:恐是大腸癌

中華日報

猛爆性肝炎是什麼?爆肝進展快致命、死亡率高,醫師提醒停止補肝

有醫靠

夏天泌尿道感染風險增!醫示警5行為

NOWnews 今日新聞

高醫揭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5年過關」迷思 持續追蹤成保命關鍵

優活健康網

貧血恐非洗腎造成!他貧血不癒…一查竟是大腸癌作祟

中天電視台

趙少康「視力模糊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醫:換水晶體前先注意1事

優活健康網

響應國際母乳週! 國健署募集短影音舉辦抽獎活動開跑

NOW健康

一杯咖啡拉近醫病距離 彰基U Café打造愛滋零歧視與友善醫療

健康醫療網

減肥必備!黃瓜低卡助排水、促排便 但和「這1物」一起吃恐變胖

常春月刊

荷爾蒙陽性乳癌術後「5年過關」?研究:逾半病友5年後才復發,3指標屬危險族群

華人健康網

營養師評價⟫魚油推薦,娘家高濃度、黃金比例,貼近各族群健康需求,3款魚油功效分析!

好食課

猛爆性肝炎致死率高達8成!營養師點名「6種人」超危險 這1物千萬別共用

常春月刊

腎性貧血暗藏危機! 醫曝9萬洗腎病友恐忽略腫瘤警訊

NOW健康

小孩胸部提早發育別輕忽!恐為性早熟警訊,醫教如何預防

常春月刊

重金屬藏在魚身上?鮭魚煎熟才去皮 營養師:殘留多一倍

中天電視台

糗!18洞打到一半常「尿遁」球友揪團看泌尿科 竟「攝護腺」出問題

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