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打噴嚏卻不是過敏?小心是血管運動型鼻炎!醫1表比較病因、症狀
你是否經常鼻塞、流鼻水,甚至常常打噴嚏,聞到冷空氣或香水味就鼻子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卻被告知「不是過敏」,甚至使用抗過敏藥也沒有明顯效果?醫師提醒,這種情況可能不是罹患過敏性鼻炎,而是另一種較不被大眾熟知的「血管運動型鼻炎」,認識兩種常見鼻炎差異、治療方式。
過敏性鼻炎、血管性鼻炎病因差異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表示,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疾病,當人體接觸到像是塵蟎、花粉、動物毛髮等過敏原時,會產生IgE抗體,引發打噴嚏、鼻塞、鼻癢和流清水鼻涕等典型過敏症狀。這類鼻炎常見於兒童與青少年,並常合併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
相較之下,血管運動型鼻炎則是由鼻腔內血管與神經系統對氣溫、氣味、空氣濕度等刺激反應過度所導致,並不涉及過敏原或免疫反應。王文弘說明,此類鼻炎常見於成人與中老年人,特別是對香水、冷空氣、菸味等敏感的人,主要症狀包括鼻塞、流鼻水,有時也會頭脹或有「鼻子悶悶的」感覺,但打噴嚏與鼻癢較少見。
王文弘說明,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這些常見的鼻部症狀不一定都是過敏引起的,以下整理出過敏性鼻炎及血管運動型鼻炎的常見差異:
王文弘說明,兩者雖有部分症狀重疊,但治療方式不同。過敏性鼻炎以避開過敏原、使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鼻噴劑為主;而血管運動型鼻炎則多以調整生活環境、避開特定環境刺激、改善自律神經平衡、使用局部減充血劑或噴劑緩解為主。
血管性鼻炎藥物治療困難可手術
王文弘提到,對於血管運動型鼻炎,目前的藥物治療(如鼻用類固醇或抗膽鹼藥物)效果有限,有些人服藥只能稍微緩解,但一遇到冷風或香味,症狀又再度發作。有些人長期使用鼻塞藥物(如血管收縮劑),反而產生「藥物性鼻炎」,造成鼻黏膜惡性循環。
因此,若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可考慮後鼻神經消融術,利用高頻能量(如射頻或冷凍)破壞異常活躍的後鼻神經,抑制鼻塞與流鼻水反應,透過鼻內視鏡進行,不需開刀,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新型微創治療方式。
王文弘提醒,鼻子不舒服不是小事,長期的鼻塞、流鼻水不僅影響睡眠、專注力,還可能造成頭痛、疲憊、甚至情緒低落,很多人以為只是小感冒或鼻過敏,卻長年誤用藥物、延誤治療。若已嘗試過多種治療仍無法改善,應詢問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找出病因才能擬訂適合的治療方式。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