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年吞逾10億顆安眠藥!醫:安眠藥成癮恐腦霧,「食慾素」新藥擺脫戒斷作用
國人睡眠障礙盛行率逼近四分之一,睡眠障礙不僅會造成衰弱症,甚至容易跌倒,以及造成心臟衰竭與失智的風險。失眠的人為了改善睡眠,習慣使用安眠藥,但是,長時間使用恐造成依賴與戒斷症狀。健保安眠藥申報量連年攀升,健保署申報資料,全台每年失眠使用安眠藥突破10億顆!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醒,傳統助眠藥物雖能短暫改善睡眠,卻也潛藏依賴性、認知退化,甚至增加失智風險。如何安全、有效提升睡眠品質,已成為現代人不得不面對的健康課題。
三明治世代蠟燭多頭燒,過度依賴安眠藥出現腦霧
1名40歲的科技公司主管小雅(化名),白天領導團隊衝刺業績,晚上還得兼顧年邁公婆與兩名學齡子女,長期工作及生活壓力讓她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可以說是「三明治世代蠟燭多頭燒」,原本只是偶爾難以入睡,後來逐漸惡化為整夜淺眠、頻繁做夢,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收治個案的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小雅一開始因睡眠問題到家醫科求診,服用傳統安眠藥物多年,剛開始服藥的效果明顯,但隨著時間拉長,不僅效果遞減,還出現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腦霧」現象,對藥物也產生依賴感及戒斷症狀,甚至有時候半夜醒來到廚房煮東西吃,隔天卻完全沒有記憶,嚇得她趕緊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協助。
傳統安眠藥物效果快,卻潛藏依賴與難戒斷風險
楊聰財醫師説,目前臨床常見的助眠藥物分為兩類,包括俗稱的「BZD類」(苯二氮平類藥物)及「Z-Drug類」藥物,前者歷史悠久,能透過抑制大腦神經活性達到鎮靜效果,後者則作用於特定神經受體,能加速入睡、減少宿醉感,因此在全球廣泛使用。
然而,這類藥物長期使用卻潛藏不容忽視的健康風險!楊聰財強調:「不論是BZD還是Z-Drug類藥物,使用過久、劑量過高,容易出現成癮性及戒斷反應,甚至因抑制大腦功能,出現記憶力或注意力無法集中等腦霧現象。臨床上也發現患者使用後會有嗜睡、容易昏沈、頭痛,甚至增加跌倒、車禍等意外風險。另外這類藥物在藥效過程會出現複雜性睡眠行為,如夢遊、無意識下床吃東西、打電話,甚至開車,相當危險!」
食慾素新機轉,擺脫戒斷依賴副作用
楊聰財醫師說,隨著睡眠醫學新藥研發突破,目前已有針對「食慾素系統」的新型助眠藥物上市,食慾素(Orexin)是大腦下視丘分泌的重要神經肽,負責調控覺醒與睡眠切換,當食慾素活性過高時,人體會難以入睡、夜醒,睡眠品質因此下降。
楊聰財醫師補充,食慾素受體拮抗劑能與食慾素競爭,阻斷覺醒神經元活化,達到睡眠作用。相較傳統安眠藥,不直接抑制大腦神經活性,因此不會影響隔天的姿勢穩定性或記憶力,根據為期一年的研究數據顯示,停藥後不會造成反彈性失眠及戒斷症狀。另外這類藥物的作用機轉也不會抑制呼吸中樞,對於有呼吸功能顧慮的年長者或特殊族群,提供了安全的選擇。
楊聰財醫師提醒,此藥物的使用劑量需由醫師評估,並建議3至6個月作為觀察。睡眠障礙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必需找出造成失眠的原因,才能對症治療。想要維持良好睡眠,平時應該維持運動,上床前4小時減少喝水,入睡前讓腦袋關機,注意最佳睡眠時間為晚上11點至隔天早上6點,以及可以和家人一起諮詢精神科醫師,將失眠原因找出來,共同面對、陪伴與解決。
失眠勿輕忽,用對方法才能守護睡眠健康
楊聰財醫師提醒,根據精神醫學標準,若失眠狀況持續超過三個月,且已影響到生理、心理或社會功能,應儘速尋求醫療協助。但實務上,多數人若連續超過一週睡不好,就會出現腦袋混沌、注意力下降及判斷力錯誤等狀況,應盡快諮詢專業醫師,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危機。
手刀快來點!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