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清明掃墓當心恙蟲病:外出掃墓、踏青,健康防線不能鬆懈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04月07日01:48 • 發布於 04月21日04:1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不少家庭會選擇在清明連假期間掃墓祭祖、踏青出遊。但每年這段期間,也是恙蟲病的好發季節。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恙蟲病從每年3月開始進入流行期,4至7月為感染高峰,尤其以花東地區及離島地區病例數最多。

由於恙蟲病的傳染途徑與草叢環境密切相關,清明時節接觸草地、山區環境的機會增加,民眾若未做好防護措施,將面臨感染風險。

什麼是恙蟲病?了解病原與傳播方式

恙蟲病是一種由恙蟲病立克次體所引起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此病主要經由恙蟎的幼蟲叮咬人體而傳播,恙蟎體型極為微小,約僅0.2至0.3毫米,肉眼難以察覺,常棲息於潮濕、雜草叢生的自然環境中。

恙蟎本身並不以人類為主要宿主,而是寄生於囓齒類等野生動物體表,因此在野外活動中,尤其是山區、草地、林間、農田或墓地等處,當人體經過這些環境時,恙蟎會趁機附著並叮咬皮膚,將體內所帶的立克次體透過唾液傳入人體,進而引發感染。

恙蟲病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也不會經由飛沫、糞便或食物傳染,因此一般日常接觸並不會造成感染風險。然而,一旦遭受感染,若未能及時診斷與治療,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恙蟲病的潛伏期與好發地區

  • 潛伏期約為6至21天,常見為9至12天。

  • 在台灣,病例主要集中在花蓮、台東、南投、屏東、金門、馬祖等地的山區及離島。

恙蟲病的典型症狀與併發症

恙蟲病的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或登革熱相似,常因不易辨識而延誤治療。若未即時診斷與治療,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主要症狀

  • 持續性高燒(可超過39°C)
  • 頭痛、背痛、倦怠、盜汗
  • 淋巴結腫大
  • 發燒後約一週出現紅色斑狀丘疹,從軀幹擴及四肢與臉部
  • 特徵性焦痂:在叮咬處出現黑色潰瘍樣無痛性痂皮

併發症與死亡率

  • 肺炎、腦炎、肝腎功能異常、心肌炎
  • 嚴重者可能出現低血壓、休克或意識不清
  • 若未治療,死亡率可達60%;但接受適當抗生素治療後預後良好。

恙蟲病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目前恙蟲病無疫苗可用,治療主要依賴抗生素。

  • 首選藥物為四環黴素(Doxycycline),病情較嚴重者也可使用氯黴素(Chloramphenicol)進行治療。
  • 若有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有無近期草叢或山區活動史,以利正確診斷。

清明節如何防範恙蟲病?

面對春季疫情風險,防護措施的落實至關重要。以下建議可有效降低感染機率:

戶外活動前的準備

  •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長靴等包覆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減少皮膚暴露。
  • 使用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防蟲藥劑,塗抹於皮膚裸露處與衣物上。

活動中注意事項

  • 避免坐臥於草叢地面。
  • 若需長時間停留草叢環境,建議穿著經防蟎藥處理的衣物。

活動後處理

  • 離開草叢後應立即沐浴,並換洗全身衣物,防止恙蟲隨衣物帶入居家環境。
  • 仔細檢查身體有無異狀,特別注意腹股溝、腋下、膝後等皮膚皺摺處是否有焦痂或蟲咬痕跡。

只要落實正確的防護措施,掌握相關知識,就能安心參與戶外活動,平安健康地度過清明假期。如出現持續發燒、淋巴結腫大、皮膚疹或黑色焦痂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近期活動史,避免延誤診斷與治療。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2

1/3台人有脂肪肝!研究揭「這飲品」能降23%風險、還防肝癌

三立新聞網
03

腹痛別硬撐!醫警告:恐是膽囊炎 這2症狀和結石有關

常春月刊
04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5

避免術中風險!麻醉科醫師提醒:「這些藥物與保健品」需提前停用

健康醫療網
06

蝦子泡過藥怎麼看?餐廳業者教分辨「2關鍵」 網驚:差異很大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