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打亂市場!專家憂缺藥潮 台大院長籲強化學名藥產業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美國關稅衝擊各項產業,且美國總統川普曾表示,為了讓藥品「在美國製造」,稅率可能先調整至150%,再提高到250%,有專家擔憂可能造成缺藥。對此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認為,川普政策已經造成「全球碎片化」,台灣應加強學名藥研製能力,降低對原廠藥的依賴性,才能減少後續可能的藥價衝擊。
余忠仁分析,醫院過去會缺藥,大多是藥廠無法繼續供應藥品所致,而前一段時間,許多國內藥廠投入學名藥生產,如果原料藥無法進口,就有可能影響後續生產,但美國祭出250%關稅的動機,是一種對於國外藥物的防護機制,在此面向上可能影響不大。
余忠仁說,美國關稅措施影響的應該是台灣出口的學名藥與原廠藥,但就學名藥來說,台灣主要出口對象是東南亞或其他亞洲、中南美洲國家等,進入美國的相對不是那麼多,而原廠藥方面,台灣有數種通過美國FDA認證的藥品,多是癌症用藥,其影響又會牽涉到全球藥廠的藥費互動。
針對藥價相關影響,余忠仁指出,藥廠會依據每個國家的市場與相關法規調整藥價,而這次川普除了提高關稅外,也要求藥廠調降藥價,是否會造成全球藥物定價原則改變,還有待觀察。
余忠仁說,若其他國家的藥品跟著調降藥價,對台灣來說確實是好事,但也不排除藥廠在其他市場反而調升藥價的可能,屆時健保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力,也影響民眾使用原廠藥的機會,為加強這類情況下的應變能力,國內各大藥廠應強化學名藥製造能力,降低對於原廠藥的依賴性。
此外,余忠仁強調,學名藥產業的研發與推廣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讓我國藥廠可以在具競爭性原廠藥的環境下,有機會開發藥品。
余忠仁坦言,這些價格調整涉及國際大藥廠的全球定價策略,台灣的市場小,不太容易做相應的調整或應對,而川普的政策其實也讓藥廠對於定價感到非常頭痛,過去全球化的現象,在川普這一段時間的操作下,已經完全瓦解,甚至可說是「全球碎片化」,各地區都要分開討論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等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