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精準抗癌新思維:中西醫共治 打造「全人醫療」新藍圖

常春月刊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5小時前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隨著醫療科技突飛猛進,癌症治療早已超越傳統開刀、化療與放射線治療,邁入標靶與免疫治療的新紀元。許多癌別在早期診斷與治療的介入下,存活率與治癒率顯著提升,癌症逐漸呈現「慢性病化」趨勢。

然而,儘管療效提升,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依然是病友們揮之不去的痛苦經歷——包括骨髓抑制、免疫力低下、食慾喪失、黏膜潰爛、化療引發的腸胃道副作用,甚至免疫治療引起的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排斥反應等,仍讓患者視治療如畏途。

在此背景下,中醫藥與西醫治療互補的整合模式逐漸受到重視。然而,中西醫思維與語言存在差異,如何整合君臣佐使與西方精準醫療的邏輯,成為實現全人照護的關鍵。

中西整合的挑戰與機會:個人化治療才能「動中求和」

臨床上,無論是實體腫瘤如乳癌、肺癌、攝護腺癌,或是血液疾病如血癌、骨髓纖維化,在現今醫療已廣泛使用基因檢測與分子標記來推動個人化治療。但這也意味著病人在歷經不同療程後,其體質、腸胃吸收、免疫狀態與心理情緒都會發生變化。

中醫講求辨證論治、動態調整,正好能在西醫固定療法外提供體質調整與副作用緩解的可能。但這也意味著:

✔ 一位病人歷經8年抗癌之路,不可能只靠單一帖方貫穿療程。

✔ 每階段的體質寒熱虛實、腫瘤微環境與用藥反應都不同。

✔ 必須根據病史、用藥、基因表現進行調方,做到真正「精準化」。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同時具備中西醫學博士強調,中西整合並非西醫失效時才選擇中醫,也不是盲目疊加,而是科學與臨床經驗雙軌整合,才能發揮最大治療潛力。

他分享一個病例是膀胱癌三期復發 中西整合保留膀胱、穩定7年未復發

簡采汝分享一名膀胱癌第三期患者案例,術後灌洗化療仍復發,原醫療團隊建議切除全膀胱。患者因不願面對永久造口袋生活,轉向尋求中西整合治療。

經病理基因分析後,簡醫師採用免疫治療合併中藥調理方式進行個人化調方,每兩週依照治療反應微調中藥,搭配營養與睡眠管理。

結果:

*成功保住膀胱,病情穩定至今已超過7年

*無重大副作用,維持良好生活品質與自主尊嚴

這類實證也突顯出:中醫藥在穩定免疫反應、修復副作用、協助癌友共病處理(如口乾、潮熱、睡眠障礙)方面,可發揮重要輔助效益。

中醫藥科研突破:從芝麻素到寬心飲,中西藥協同證據愈趨完整

在基礎研究上,簡采汝團隊與陽明交大、中醫藥研究所、新光醫院泌尿科團隊合作:

*研究顯示芝麻素能增強膀胱癌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發揮協同效應。

*另發表中藥複方「寬心飲」及針灸於癌後淋巴水腫、骨關節炎的實證研究,也進一步建構出中醫治療機轉的現代化模型。

這些成果說明:中西藥並非互斥,而是在科學基礎上互補——降低副作用、延長療效、提升生活品質,才是最終目標。

簡采汝呼籲:「一帖方到底」觀念應淘汰 癌症中醫療法必須精準個人化

癌症治療並非靜態公式,而是每位病患與疾病交互作用下的變化歷程。簡采汝提醒:「千萬別拿別人的處方照抄照用,也不可一帖藥吃到底。治療要根據『人』的變化與『病』的演變同步調整,這才是中西共治真正的精髓。」

簡采汝也呼籲政府與醫界:中西整合需建立跨領域合作平台、教育醫病雙方正確認識中西整合價值,並在精準醫療的基礎上,建立可被驗證、複製的治療模式。

中西合璧,動中求和:打造癌症全人醫療的新未來

在癌症成為慢性病的新時代,中西醫整合不是傳統與現代的對立,而是「陰陽互補、動中求和」的科學實踐。從治病到養身、從腫瘤到全人,中醫藥的參與讓癌症照護邁向更全面、更精準、更有溫度的未來。

(記者 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家族沒人有乳癌,我應該也沒事吧?常喝豆漿、吃豆乾容易得乳癌?沒檢查沒事,一檢查就罹癌?
.乳癌不只長硬塊!醫師公布「乳房6種不明顯變化」 沒生過、30歲後才生、未餵母奶小心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哈佛醫學團隊驚人新發現 一款「平價藥」有望逆轉阿茲海默症

鏡週刊
02

開業吃老本、24小時開機,「不典型」急診醫生在生命的盡頭,為瀕危病人創造奇蹟

康健雜誌
03

想改善膽固醇?研究:白飯換「這1物」顯著有效 特別是糖尿病前期更該吃

常春月刊
04

小心腳下毒襪子!醫示警「恐藏一級致癌物」 這4款千萬別買

三立新聞網
05

08月10日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Heho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他酗酒、不運動,別等80歲困坐輪椅才悔憾:好好照顧身體,就像照顧還要再住70年的房子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78歲嬤陷憂鬱,靠種花草變園藝人氣王!亞東醫院開「綠色處方」療癒長輩:找回「活著的理由」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中和死亡車禍「運將吸氣喘藥」有酒精反應 名醫解答了

CTWANT

濃度提升超過十倍 今非昔比的大麻大幅提升精神病風險

信傳媒

夏天運動為什麼體力流失快?研究揭影響因素!營養師推訓練補給3策略

健康醫療網
影音

瘦子也有脂肪肝 比"游泳圈"更可怕

大愛新聞影音

「中毒者無法吞嚥」營養師曝冷吃雞胸肉恐致命 真空包裝不等於安全!加熱少送一次醫院

鏡週刊

心跳不規律=健康警訊?醫師揭心律不整警示與治療新趨勢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影音

單孔機器人手術 不必再開四個洞

大愛新聞影音

美國關稅打亂市場!專家憂缺藥潮 台大院長籲強化學名藥產業

自由電子報

慢性發炎越吃越胖?營養師:5大抗發炎食物幫你甩掉體內慢性火

信傳媒

雨季濕到長菇! 北榮示警「手機APP辨識易誤判」:誤食毒蕈恐致命

CTWANT

不要討厭它!這「便當配角」抗癌又護心 一週吃3次最棒

壹蘋新聞網

研究揭糖尿病患吃飯加「3寶」 每天血糖穩定多1.2小時

TVBS

保健品吃錯反而有負擔!醫師親授5大攝取關鍵

健康醫療網

夏天消暑必喝!綠豆湯1成分保護腸道 「這樣煮」加碼降血糖

TVBS

你有為自己獨活過嗎?賴佩霞揭30年靜心經驗:獨活是讓自己體會當下

優活健康網

守護青少年性健康! 性教育和性傳染病防治是2大重點

NOW健康

心腦活化防失智海嘯 五力共振對抗衰老

TCnews 慈善新聞網

深蹲後頭暈、胸悶喘不過氣?別忽略可能是貧血警訊!

常春月刊

張善政參觀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 盼長輩在桃園安享晚年

桃園電子報

酪梨幫助減重又抗癌是因為這「成分」?營養與好處一次看

Hello醫師

綠拿鐵新手別亂配!營養師教你健康喝對不踩雷

常春月刊

「即食雞胸肉」別打開就吃!專家喊「1劇毒」會奪命:麻痺神經、肌肉

三立新聞網

年輕梅毒續升「今年通報已破千」 疾管署免費快篩1個月256人受檢

ETtoday新聞雲

擺脫頻尿與急迫感困擾,讓年長女性重拾夜間好眠與日常自信

常春月刊

喝咖啡防癌!深焙vs.淺焙哪個好?醫:「它」是關鍵

三立新聞網

開業吃老本、24小時開機,「不典型」急診醫生在生命的盡頭,為瀕危病人創造奇蹟

康健雜誌

夜間頻尿擾眠!醫曝新解方:「1針肉毒桿菌進膀胱」救更年期困擾

太報

學會聰明吃碳水化合物 才能長命也好命

CTWANT

哈佛醫學團隊驚人新發現 一款「平價藥」有望逆轉阿茲海默症

鏡週刊

吃外食也能顧代謝!統欣生技推「究好孅」益酵素,打造順暢日常生活

姊妹淘

08月10日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Heho健康

安心亞忌口卻膽固醇超標!當心傷心也傷肝 護肝必做一檢查

健康2.0

2個月減重16公斤「不是靠運動」!林右昌瘦身祕訣是戒2物 專家曝正確進食順序

健康2.0

不是蔬菜也不是水果 1食物膳食纖維含量高得驚人!4周就改善老人便祕

健康2.0

80歲楊麗花健檢沒紅字!養生法大公開 醫:4情形容易喘要小心

健康2.0

衣服染色怎麼辦?4招快速有效處理法 讓你的衣物恢復潔白如新

健康2.0

「1習慣」恐讓糖尿病風險暴增3倍!醫師教你從3點改善 省錢又養生

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