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雞胸肉」別打開就吃!專家喊「1劇毒」會奪命:麻痺神經、肌肉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即食雞胸肉」是許多努力健身、正在飲食控制者的常備食物。(示意圖/Pexels)
「即食雞胸肉」是許多健身、正在飲食控制者的常備食物,許多人看到商品上標註「打開即可食用」,以為毋須加熱就可食用。營養師蔡正亮示警,真空包裝的即食肉品雖可隔絕空氣與外物入侵,卻可能潛藏會麻痺神經的肉毒桿菌,嚴重會致命。他提醒,民眾應將之微波加熱後再吃,可大幅降低中毒的風險。
蔡正亮在其臉書粉專表示,他的朋友每次爬山都會帶一包即食雞胸肉,雖然知道加熱後吃口感更佳,但怕未立刻吃完會壞掉,考量真空包裝給人安全的印象,且包裝上也標示「打開即可食用」,因此乾脆冷著吃。
真空包裝應可保存肉品品質 就怕加工時遭「肉毒桿菌」汙染
蔡正亮表示,理論上,真空包裝可保存肉品品質,隔絕空氣與外物入侵,可減少細菌入侵。但就怕在食品業者的加工過程中一旦疏忽,使肉品遭受「肉毒桿菌」汙染就可能潛藏風險,重點是肉毒桿菌會產生休眠孢子,以躲過外界攻擊,更容易存在於真空包裝食品內,特別是低酸性的食物,如肉品、醃漬蔬菜。
他並表示,肉毒桿菌是種廣泛存在自然界的菌,其特性是不愛空氣、卻怕熱,在真空包裝不含氧氣的無氧狀態下更易存活,加上真空肉品屬於低酸性,也適合肉毒桿菌生長。「即使已知超商販售的雞胸肉包已經煮熟,並放在冷藏條件完善的冷藏櫃中,但食用前最好先加熱再吃,最有保障。」
肉毒桿菌的神經毒素 遠比其他有害菌危險幾十倍!
蔡正亮強調,肉毒桿菌產生的毒素為神經毒素,遠比其他有害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桿菌,都要危險幾十倍。神經毒素會麻痺神經,使肌肉喪失功能,不幸中毒者會無法吞嚥,甚至抑制呼吸功能而致命。
「所幸,肉毒桿菌產生的毒素不耐熱。」蔡正亮表示,經過加熱後都能夠破壞毒素,而真空包裝的肉品屬於「低酸性+無氧狀態」,是幫助肉毒桿菌生存的極大條件。因此他呼籲,習慣「冷著吃」即食雞胸肉的民眾,多一道加熱多一道安全,微波加熱再吃,就能減少肉毒桿菌中毒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