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間歇性斷食是節食嗎?這種方式真的有好處?常見斷食方法分享給你!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07月07日07:25 • 發布於 07月20日16:0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在現代講求效率與生活品質的節奏下,「間歇性斷食」便逐漸成為廣受關注的飲食策略。從168斷食法、5:2法到24小時斷食,各種做法在社群與媒體間都時不時引發熱議。

不過,許多人仍容易將「斷食」與「節食」混淆,事實上兩者在目的與實行方式上式存在差異的。本篇文章將從斷食的基本邏輯出發,並介紹幾種常見的斷食方式,以及斷食究竟是否有好處!

什麼是間歇性斷食?它與「節食」差在哪?

你曾經嘗試控制飲食,卻始終在體感上,仍感覺沒什麼變化嗎?那或許是你對間歇性斷食有著一些誤解觀念喔!

快速了解間歇性斷食

間歇性斷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節食」,而是一種透過調整進食時間來管理飲食的方式,交替安排「禁食期」與「進食期」。常見的斷食模式包括每天在特定時段內進食、每週選擇數天進行低熱量攝取,或隔日執行限制飲食等。
在禁食期間,身體無法從食物中獲取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會轉而利用儲存在肝臟的肝醣分解後產生酮體供應能量。這種能量來源的轉換稱為「代謝切換」,能使脂肪燃燒、提升胰島素敏感度,並啟動細胞自噬機制,有助於清除老化細胞與降低體內發炎反應。

想減重為何不選「節食」?

傳統的減重方式通常著重於每日持續限制熱量攝取,也就是透過「吃得比較少」來達到減重效果。然而,間歇性斷食的核心概念並不在於每天吃多少,而是著重於「什麼時候吃」,讓身體有更長的時間進行脂肪燃燒和修復。
透過安排固定的進食與禁食時段,間歇性斷食調整的是進食的時間窗口,而非單純壓縮總熱量。兩種方式雖然都能達到體重減輕的目的,但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具備更高的彈性與執行順從性,讓人不會太容易感覺過程太痛苦而早早放棄。
特別是在長期減重計畫中,間歇性斷食較不會讓人產生飲食疲乏感,也較容易融入日常生活,有助於提高可持續性與長期體態管理的成功率。此外,部分研究亦發現,間歇性斷食可能帶來額外的代謝益處,如進行血糖控制與血脂數值,對於心血管狀態保持具有潛在助益。

間歇性斷食為什麼受歡迎?4大好處帶你看

體態管理效益

間歇性斷食能有效減輕體重與降低BMI,其中改良型隔日斷食法與5:2飲食法的成效特別顯著。臨床研究顯示,持續執行2至6個月的間歇性斷食,可減少約4%至10%的體重,並降低體脂肪比例。

管理脂質與膽固醇

間歇性斷食也有助於降低三酸甘油脂與總膽固醇濃度,並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這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對於高血脂或代謝症候群患者具有相當潛在益處。

維持血糖狀態

間歇性斷食也能降低空腹血糖與胰島素濃度,並改善胰島素阻抗,有助於預防第二型糖尿病或控制血糖異常。

提升身體自我修復

身體在禁食狀態下會啟動細胞的自噬機制,協助清除受損細胞與過多的蛋白質堆積,同時抑制體內發炎反應。這些生理變化有助延緩老化,並降低慢性病發生的可能性。

常見間歇性斷食方法有哪些?挑選適合你的時間窗口

間歇性斷食的方式有許多種,不同方式也適合不同生活型態與身理狀況的民眾。以下為三種最常見的間歇性斷食模式及對應的適用族群:

方法一|16:8時間限制飲食

每日於8小時內完成所有飲食,其餘16小時則完全禁食,例如中午12點至晚上8點進食,其他時間僅攝取無熱量飲品。這種斷食方式是利用時間區隔的明確性,容易融入日常生活,特別適合首次嘗試間歇性斷食或作息穩定的民眾。

方法二|5:2 飲食法

熱量控制是減重時非常注重的一個重點,而「5:2 飲食法」,則是在每週任選兩天將每日熱量攝取控制在500至600大卡,其餘五天則維持正常飲食。此方式可靈活安排於工作日或休息日之間,適合希望降低整體熱量攝取,但不想每日計算熱量的民眾。

方法三|隔日斷食

隔日交替進行正常進食與禁食,禁食日僅攝取約25%的平日熱量(約500至600大卡)。雖然這種方式對體重與代謝改善效果明顯,但此方式對意志力與身體調適需求較高,建議僅限於整體狀況良好者短期嘗試,且不宜長期實行。

間歇性斷食適合與不適合族群有哪些?

雖然以上介紹的三種間歇性斷食法,各有好壞且適合的對象也都不同,但相反地,對於以下提到的條件對象,再進行任何斷食法之前,或許可以考慮尋找專業人士來規劃會較來的妥當些:

適合間歇性斷食法的族群

一般體重過重或肥胖(BMI偏高)的人,特別是已有代謝症候群、高血脂或胰島素阻抗問題者,較可能從間歇性斷食中獲益。此外,若個人生活作息穩定,進食時間容易掌控,或正在尋找一種具備彈性與可持續性的飲食方式作為長期管理工具,間歇性斷食會是值得考慮的選項。

不適合間歇性斷食法的族群

相對地,某些族群則不建議採行此類飲食模式。例如,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女性,由於營養需求較高,對於這點條件就不宜進行長時間禁食。
另外像是青少年或尚未完成生長發育的族群,同樣也不適合進行間歇性斷食,避免影響正常發育。而如果是長期使用降血糖藥物者或服用特殊處方藥的慢性病患者,若未經專業醫師評估,實行斷食可能導致低血糖或其他潛在風險。另有營養不良、厭食症病史,或曾有飲食失調傾向的人,也應避免此類飲食方式,以免誘發舊疾或導致營養失衡。

臨床效果:間歇性斷食的相關影響與風險

間歇性斷食在臨床研究中展現出與傳統熱量限制相當,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擁有更優的減重與代謝效果。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仍有一些潛在風險與挑戰需特別留意,尤其是在執行初期或未妥善規劃營養攝取時,可能引發下列問題:

適應期不適反應

許多人在斷食初期會出現頭暈、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短暫不適,會有這樣的影響出現,主要與血糖波動及身體尚未適應代謝切換有關。而如果這些不適症狀持續多天,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還出現其他更嚴重的症狀,那就非常建議暫時停止斷食計畫,並尋求醫師或營養師的專業評估與建議。

營養不均與肌肉流失風險

若在進食期間未補充足夠營養,特別是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那就可能導致肌肉流失、礦物質或維生素缺乏,長期下來便會影響體能與免疫力。

女性荷爾蒙波動

部分女性如果在月經週期期間進行斷食計畫,可能會因熱量攝取不足而影響荷爾蒙平衡,出現經期不規則或經前不適加劇的情況,因此如果打算嘗試間歇性斷食的話,應依身體狀況調整進食策略。

去脂肪重下降

若未適當搭配運動與蛋白質攝取,間歇性斷食可能導致去脂肪重下降,也就是肌肉量與水分的流失。建議執行期間應確保充足蛋白質攝取,並搭配阻力訓練,以維持肌肉質量與基礎代謝率。

間歇性斷食會讓代謝變慢嗎?破解常見斷食迷思

Q1:斷食會讓新陳代謝變慢嗎?

「斷食造成代謝變慢」的說法,是相當多人一開始接觸斷食時,會出現的常見迷思之一。但事實上短期的間歇性斷食不但不會降低新陳代謝,反而在禁食初期促進升糖素與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使能量消耗短暫上升。

Q2:女生適合間歇性斷食嗎?

女性在斷食時可能對荷爾蒙較敏感,建議從較溫和的時間限制飲食,像是斷食12小時,進食12小時或斷食14小時,進食10小時開始,並密切觀察是否有經期變化或情緒波動。

Q3:月經來可以執行斷食嗎?

月經期間若出現體力不佳或情緒不穩,建議暫停或減少禁食時長,改以均衡飲食維持能量與鐵質補充。

Q4:會不會斷食到一半就頭暈無力?

斷食到一半就頭暈無力是初期調整期常出現的狀況,如果出現此症狀,那建議補充足夠水分與電解質,並避免進食期攝取高糖食物,以穩定血糖。

Q5:初學者該怎麼開始?

如果是首次接觸斷食法的人,可考慮從每天提早晚餐時間、延後早餐時間開始,後續再逐步縮短進食時間窗口,例如從12小時逐漸過渡至8小時。
間歇性斷食是一種兼具彈性與實證支持的飲食方式,可為我們協助體重控制與調整多項代謝指標。然而,每個人的體質與生活方式不同,建議在專業營養師或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合的斷食模式,並注重飲食內容與營養均衡,才能長期安全執行、獲得最大效益!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2

1/3台人有脂肪肝!研究揭「這飲品」能降23%風險、還防肝癌

三立新聞網
03

腹痛別硬撐!醫警告:恐是膽囊炎 這2症狀和結石有關

常春月刊
04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5

避免術中風險!麻醉科醫師提醒:「這些藥物與保健品」需提前停用

健康醫療網
06

蝦子泡過藥怎麼看?餐廳業者教分辨「2關鍵」 網驚:差異很大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