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偏頭痛,這種復發性疼痛其實是一種不可輕忽的隱形疾病(且不分性別和年齡)!
你想像中的偏頭痛是什麼樣子?如果是根據電視或電影中的畫面,你腦海裡可能會浮現出一個皺著眉、用手指擠壓太陽穴、眼睛緊閉的女性。而這樣的形象其實太過單一,也讓真正研究偏頭痛的專家感到困擾。現在的醫學研究早就證實偏頭痛的成因與表現方式非常多元,跟螢幕上演的差很大,治療方式也更複雜多樣。
偏頭痛其實是綜合疾病
隨著醫學界對偏頭痛的真實本質越來越清晰,順應這個思路,醫學界會稱這個疾病為「Migraine」,而不是「A Migraine」,因為它不只是一場頭痛發作,而是綜合的神經系統疾病。根據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研究員 Teshamae Monteith 指出:「基本上,這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頭痛,有時是單側頭痛,每次可能持續 4 到 72 小時,還可能伴隨噁心、嘔吐、疲勞、易怒、畏光怕聲、脖子僵硬和感覺異常——像是視覺扭曲(像看到鋸齒狀的線)或手部刺痛等前兆,這些都預告著可怕的偏頭痛即將降臨。更不用說,偏頭痛通常伴隨一系列合併症狀,例如焦慮、抑鬱甚至腸胃功能紊亂。
偏頭痛樣貌多樣且複雜
由於這些症狀和病徵的任何組合都可能成為偏頭痛的基礎,因此偏頭痛的表現形式也很多樣,並因也各不相同:環境會刺激偏頭痛,但有些也與遺傳有關,有一半患有偏頭痛的患者都有家族病史。也正因為偏頭痛形式如此多樣,所以很難確定病因。
斯坦福大學神經病學系頭譜科主任 Niushen Zhang 表示:「我認為,即使在醫學界,人們對偏頭痛也存在很多誤解。偏頭痛其實是一種隱形疾病,不只成因複雜這麼簡單(有遺傳也有環境因素),正因如此,它常常被誤診或漏診。在美國大約有 3,600 萬人經歷過偏頭痛,只有大約 12% 被正確診斷出來。台灣數字雖然不明確,但肯定也少不了。
而在罹患偏頭痛的病患中,受此影響的以女性居多(比例是男生的三倍),這導致了它容易被貼上性別差異的標籤,醫生不容易診斷出患有偏頭痛的男性患者,也使得男性患者覺得這是「女生的毛病」而不敢主動就醫。
Monteith 認為,性別歧視可能延緩了醫學界對於偏頭痛的關注。張主任指出:「如果偏頭痛對於男性和女性的影響更加平等,也許人們會更早關注它。
偏頭痛治療其實大有進展
針對偏頭痛問題,Oshinsky 博士說現在的治療有了大突破。他可不是胡亂吹牛,事實上過去幾十年間,不僅頭痛醫學這個領域逐漸嶄露頭角,人們對於偏頭痛的了解更深入、治療技術也取得長足的進步了。三叉神經血管系統(TGVS)及其分泌的降鈣素基因相關胜肽(CGRP)被認為是偏頭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轟動的事件發生在 2018 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首次批准了抑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藥物——這是一種針對大腦中與偏頭痛有關的信號分子的治療選擇。
要了解其機制,必須先知道 CGRP 是什麼?它會擴張血管並傳遞疼痛訊息,當病人頭痛發作時,抽血就能檢測到其存在,而所謂的抗 CGRP 藥物可以與偏頭痛相關的分子直接作用,如果服用單一止痛劑,CGRP 的血中濃度也會隨之降低,使得偏頭痛獲得緩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局在 2019 年核准了抗CGRP單株抗體——恩疼停(歷經臨床實驗,2018 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准於當地上市),這是一種肌肉注射藥劑,可以做為專一性偏頭痛預防性治療,目前健保僅有條件給付難治型慢性偏頭痛患者。但不管如何,諱疾忌醫是無助於病痛,當出現頻率固定或極高的偏頭痛時,務必主動求醫才有緩解的機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