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危機!深層靜脈栓塞恐致命 坐飛機、打麻將都會增風險
58歲的王小姐,本身有在使用荷爾蒙藥物,平常工作需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最近出差搭了幾次長途飛機,發現左小腿腫、痛、熱、緊繃,到醫院檢查,發現是「深層靜脈栓塞」。國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劉怡均表示,深層靜脈栓塞主要分為急性、慢性,若血塊完全堵住,可能造成器官衰竭及休克致命。
劉怡均指出,深層靜脈栓塞指的是血栓形成於深層靜脈,阻塞血液回流後造成靜脈血管發炎及患側肢體腫脹,較常見於小腿或大腿的深部靜脈。典型症狀包括單側下肢腫脹、疼痛、皮膚變色或發熱。如果栓塞嚴重、沒有妥善治療,可能導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日前中職洋將「魔鷹」愛妻來台相聚,卻在飛機上不明原因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緊急搶救仍回天乏術,疑因深層靜脈栓塞猝逝。這個狀況又稱「經濟艙症候群」,即是因為旅行中長時間坐著不動,腿部深處的靜脈容易形成血塊,在突然起立或走路時順著血流跑到肺部,堵住肺血管引起肺栓塞。
劉怡均說,深層靜脈栓塞成因分為凝血缺陷的先天因素,以及環境、疾病、脫水、久坐等後天因素。高風險族群包含術後病人、長期臥床、懷孕、癌症病人、年紀大、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是荷爾蒙替代療法、肥胖與有凝血異常體質者。另外,長途飛行、打麻將久坐不動也會提高深層靜脈栓塞風險。
深層靜脈栓塞的急性期治療,以抗凝血藥物為主要方式,目的是防止血栓進一步擴大,並降低發生肺栓塞的風險。但是部分血栓範圍較大、對藥物反應不佳,或已有患肢缺血症狀者,則可能需要進一步的侵入性血管介入治療,如導管取栓、溶栓或置放下肢靜脈過濾器手術等。
等到急性期過後,穿戴醫療等級的彈性襪可幫助減輕患肢腫脹,並預防日後出現「栓塞後症候群」。劉怡均指出,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適當的運動訓練在恢復期也具有關鍵作用。
預防深層靜脈栓塞的生活方式調整:
1.避免久坐久站:長時間乘車或工作,應每1至2小時起來活動。
2.飲食與水分控制、維持正常體重:避免脫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有助於維持血液流動順暢,降低血栓風險。
3.避免按摩患肢:如果是急性期,禁止按摩腿部,以防刺激血栓脫落進入循環。
劉怡均建議,運動訓練包含下肢抬高、關節活動運動、短程行走等,經評估後可在家中短距離行走,每次2至5分鐘,穿著壓力襪效果更佳。根據研究顯示,有計畫性的運動訓練如走路、腳踏車、游泳等,能有效減緩症狀並改善靜脈功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