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歲人瑞長壽祕訣!愛吃馬鈴薯超過100年 營養師揭長壽關鍵
外電報導,美國密西根州的人瑞阿嬤波尼塔(Bonita Gibson)7/4迎來114歲生日,是目前全世界年紀最大的人瑞之一,她透露自己長壽祕訣,就是吃馬鈴薯和保持樂觀心情。營養師表示,馬鈴薯相對其他主食類食物高鉀,對心血管可能有益,但對長壽影響並不大。
美國長壽阿嬤不菸不酒 樂觀微笑是她長壽主因
波尼塔出生於1911年,兒時體弱多病,曾罹患腮腺炎、麻疹和百日咳,109歲時還染上新冠肺炎,她在7/4迎來114歲生日,是繼115歲最長壽者凱特勒姆(Ethel Caterham)之後的高齡代表。波尼塔表示自己不喝酒、不抽菸,而且有健康飲食、保持樂觀和經常微笑也是長壽重要因素。
波尼塔經常吃馬鈴薯 吃超過100年仍愛吃
而她還有一項特別的養生方法,就是「常吃馬鈴薯」,超過100年都在吃,尤其她1930年嫁給從事馬鈴薯產業的丈夫理查(Kenneth Richard)後更是如此,縱使理查2003年去世,波尼塔吃馬鈴薯的習慣從未改變、直至今日。
波尼塔99歲仍能開車 有望打破世界紀錄
波尼塔的家人表示,她在99歲時仍能開車、100歲時首次坐飛機、102歲時第一次去賭場。現在她最喜歡的事,是和88歲的兒子每晚一起閱讀。114歲的她如今有望打破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年齡最大的人,全球目前比她年長的人是115歲的凱特勒姆。
馬鈴薯為澱粉類 抗氧化成分沒想像多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舒宜芳表示,美國人吃馬鈴薯就跟台灣人吃米飯一樣,有些族群則是吃玉米,這種主食都歸類為澱粉類。馬鈴薯並沒有特別突出的營養價值,老人家可能覺得跟長壽有關,但其實關聯性並不大。理論上長壽的關鍵是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可合理推論能減少發炎、降低自由基傷害,但馬鈴薯的抗氧化成分不見得多。
不會建議用馬鈴薯取代白飯 纖維比不上雜糧飯
舒宜芳指出,馬鈴薯的煮法多變,可以烤、做咖哩、勾芡或做成餅類都可以,營養價值就是單純澱粉為主。馬鈴薯就是塊莖,發芽後會有毒性,可能出現腸胃症狀。此外,馬鈴薯的纖維不算高,比不上雜糧飯的纖維,勉強含有一些少量的類黃酮、槲皮素,可能可以間接穩定血糖、血壓,但不會建議用來取代白飯。
糖尿病吃馬鈴薯要控制分量 加工品並不健康
由於馬鈴薯是澱粉類,因此糖尿病要控制分量,而且盡量直接吃,不要吃馬鈴薯的加工品,坊間很多馬鈴薯是加工食物,像是薯餅,就是壓成泥之後再塑形,還會添加油脂、起司、糖等,甚至油炸過,因此這類加工過的馬鈴薯反而不健康。
馬鈴薯帶皮吃更好
舒宜芳建議,馬鈴薯用烤、蒸、煮、微波都可以,而且帶皮吃營養價值高,可以保留纖維和維生素。台灣人習慣吃法都是去皮,其實只要洗乾淨、來源選有機的,確保沒有農藥殘留或少量農藥,帶皮吃好處更多。
馬鈴薯鉀離子高 有益血壓、心血管
舒宜芳提醒,馬鈴薯的鉀離子稍微高一點,腎臟病人要小心,血鉀高的人也不建議。不過,鉀離子有助血壓控制,可保護心血管,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把白米飯換成馬鈴薯。但她也強調,想要獲取鉀離子,吃蔬菜更好,吃馬鈴薯還要擔心澱粉量高,可能提高血糖,只是相對其他主食類來說,馬鈴薯相對高鉀而已。
長壽祕訣是飲食型態不是靠單一食物
舒宜芳表示,長壽原因很多,健康老化強調多蔬果、抑制發炎的深海魚、堅果等好油脂,而且水分攝取要足夠,才能讓代謝廢物排出。規律運動、充足睡眠也很重要,長壽不是靠單一食物,而是飲食型態,包括地中海、得舒、沖繩飲食都是好選擇。
◎ 圖片來源/翻攝自People
◎ 諮詢專家/舒宜芳營養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