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關鍵! MRD陽轉陰成癌友「存活指標」 醫:復發死亡風險差7成

潮健康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小時前

潮健康/林昱彣

疲勞、發燒竟是血癌警訊?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恐在「數週內奪命」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ALL)是一種高致命性的血癌,雖然初期症狀不典型,患者未必能及時察覺,但病程發展卻極為快速短短數週內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李欣學醫師指出,儘管ALL在兒童患者中較為常見,但成人患者的治療較為困難復發風險也相對較高,因此治療需要更為積極。他強調,病患在完成初步誘導性化療後,應接受「微量殘存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檢測。MRD檢測能透過高靈敏度的技術,辨識體內是否仍有殘留癌細胞,即使傳統顯微鏡無法察覺也能檢出。若MRD檢測結果為陽性,代表有高復發風險,建議可進一步接受免疫治療清除殘存病灶。對於身體狀況許可者,再進一步安排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有助於降低復發風險,並提高疾病的長期控制率治癒機會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ALL) 早期的常見症狀包括疲勞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以及異常瘀青出血等,不少民眾誤以為只是工作「爆肝」或壓力大。李欣學醫師說明,急性白血病的特徵就是「來得又急又快」,若身體出現持續超出預期的發生不明原因發燒臉色蒼白頭暈疲勞莫名瘀青出血,應提高警覺,儘速接受血液檢查,並由專科醫師進行評估。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治療藏在細節裡! 「MRD」是預後關鍵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治療藏在細節裡! 「MRD」是預後關鍵

成大醫院血液科李欣學醫師說明,隨著醫療檢測技術的進步,醫師在評估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療後體內是否仍有殘留癌細胞的方式,除了傳統的顯微鏡檢查(骨髓抹片)以外,現今已經可以透過流式細胞技術(flow cytometry)定量聚合酵素鏈鎖反應(qPCR)次世代定序(NGS)等方式,進行更精密的檢測。若微量殘存病灶(MRD)檢查結果為陽性,代表著患者治療後仍存在著癌細胞。

李欣學醫師接續指出,「達到MRD陰性,是ALL病患在治療後的重要目標!

過去有許多臨床研究已經證實,在治療期間若能達成MRD陰性可降低超過七成的死亡與復發風險1。對於需要接受異體幹細胞移植的高風險患者而言,若移植前達成MRD陰性約有六成患者能在三年內維持疾病穩定不再復發2,大幅提升了長期存活的可能性。

反之,若ALL病患在治療後,還能偵測到MRD,表示有癌細胞存在,代表著未來復發機會較高即使使用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進行鞏固,移植前MRD陽性的患者在移植後仍有較高的復發風險。針對這些MRD陽性的患者,臨床醫師必須據此調整治療策略,積極清除殘存癌細胞。

從MRD陽性到穩定控制 免疫療法助年輕癌友重獲新生

從MRD陽性到穩定控制 免疫療法助年輕癌友重獲新生

李欣學醫師強調,今日已有多種治療方式,且健保有條件的給付相關療程,有機會在不同疾病階段,幫助各種需求的患者,盡可能爭取更穩定地控制疾病降低復發風險。舉例而言,在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前,除了高劑量的化療以外,也可以藉由免疫治療藥物爭取較高的機率達成微量殘存病灶(MRD)陰性的目標、提升移植後的成效

「今年初,我們就有一位40多歲的患者,是陽轉陰後成功移植的案例!」李欣學醫師分享,該患者在化療後病況雖有緩解,但微量殘存病灶(MRD)檢測仍為陽性。在準備移植前,醫療團隊為其申請了健保給付的免疫療法。該患者在接受兩次療程後,微量殘存病灶(MRD)順利轉為陰性,後續也成功完成移植至今已超過半年疾病仍穩定控制中

「我常形容這種免疫療法是『強制相親』!」李欣學醫師舉例,該免疫藥物如同一座橋樑,一端抓住T細胞,另一端抓住癌細胞,將兩者強制配對後,讓免疫T細胞能精準地攻擊癌細胞。由於其作用機制與化療完全不同,因此有機會克服癌細胞的抗藥性。

幹細胞移植後別掉以輕心! 沒定期檢測治療恐功虧一簣

幹細胞移植後別掉以輕心! 沒定期檢測治療恐功虧一簣

除積極遵照醫囑、採納正規治療以外,維持良好日常照護也很重要。李欣學醫師指出,經異體幹細胞移植後的患者,在初期仍需定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以預防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在免疫功能恢復之前,仍需注意預防感染的措施,平時應避免飲用生水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出門時也建議勤戴口罩。另外,疾病穩定控制後切勿掉以輕心,應依醫囑定期回診進行血液、骨髓以及微量殘留病灶MRD檢查,避免過往治療努力功虧一簣。

最後,李欣學醫師建議,對於微量殘存病灶(MRD)持續陽性的患者,應與醫療團隊審慎評估所有後續的治療選項,並積極申請免疫治療藥物爭取較高的機率達MRD陰性。必要時尋求可執行幹細胞移植的醫學中心進行專業評估,以制定最完整的個人化治療策略。

1.Berry DA, et al. JAMA Oncol. 2017; 3:e170580.

2.Bar M, et al. Leuk Res Treatment. 2014;2014:421723

本衛教資訊由台灣安進提供

TWN-103-25-80001

延伸閱讀:

沈玉琳自曝白血病病情! 長年抽菸「餵養癌細胞」害血癌,醫嘆:影響恐遍及全身

化療效果差、幹細胞移植風險高! 「急性淋巴白血病」佔兒癌2成人口 醫曝「它」或成治療希望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月經來吃「這5種食物」恐害經痛加劇!專家示警 乳製品上榜

常春月刊
02

照顧病母過勞叫葬儀社送走被說沒擔當 兒:我顧到老婆跑掉沒存款,你跟我說擔當?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3

工人「身首異處」幾乎宣告死刑!上海醫完成全球罕見手術 創醫學奇蹟

CTWANT
04

醫起看/她水煮沸直接喝 從沒用濾水器...掀一票人共鳴

EBC 東森新聞
05

年輕工程師不菸、沒家族史!「1症狀」揪出肺結節 醫驚:不寒而慄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最新消息

開學季注意「1病毒」高傳染力,醫生示警:「這類人」無疫苗可防

造咖

防代謝症候群防先降三高!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42萬人受惠,遠離慢性病威脅

華人健康網

上班族腰痛到送急診 醫查「輸尿管結石」1年後竟又復發

TVBS

吃魚小心暗藏重金屬、寄生蟲風險 營養師:「3部位」要謹慎食用

健康醫療網

背痛竟是骨質疏鬆在掏空骨骼!微創骨水泥手術治療頑固性背痛新選擇

華人健康網

心臟罷工2.85秒!他突暈厥 醫揪「病竇症候群」惹禍

中天電視台

Jolin蔡依林9點半就睡!營養師揭「早睡減脂法」關鍵 瘦得快又不復胖

常春月刊

常覺得累、頭暈?男子確診急性血癌 中西醫合攻穩定抗癌

健康醫療網

他背痛、身高縮水3公分!醫揪「1問題」找上門:死亡率3成

三立新聞網

年輕工程師「堅持做肺癌篩檢」 醫驚:竟有毛玻璃結節

中天電視台

晨勃消失別怕!真男人只看「硬度」 壯陽神藥就在你身邊

中天電視台

不菸工程師「無家族病史」狂咳竟是肺有結節 醫示警:年輕人罹肺癌不罕見

CTWANT

贅生皮多為良性增生 醫: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需就醫

NOW健康

亞東醫院突破萬例開心手術 打造全方位心臟守護平台

健康醫療網

為了自己好而強迫對方?小心「For me思考」害你失敗:1招修正心態

優活健康網

不敢踏出舒適圈?Google創意博士教你「毫無保留的開放」活出成功人生

優活健康網

膳食纖維比蘋果、水梨高!便祕吃「棗子」清腸道:還能降血壓、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

可可抗發炎、防失智!專家提醒:與香蕉食用間隔2小時

中天電視台

年輕工程師「1症狀」 醫查驚「肺部有異狀」:不寒而慄

三立新聞網

竟有「超級老人」!80歲腦齡卻像50歲,祕密可能不在生活習慣!

造咖

吃蛋可補「膽鹼」抗發炎 醫:孕婦、停經女性要足量攝取

ETtoday新聞雲

ESG無痕胃拉提是什麼?為何成為新一代減重利器?專業醫師一次說明

健康醫療網

NG早餐猶如吃下脂肪 8食物能吃飽!還製造快樂荷爾蒙

中天電視台

這疾病雖無法逆轉 多專科治療可延緩病程、改善生活

常春月刊

上腹痛「大便變1色」!4旬男急看診 醫見2cm腫瘤:罹癌了

TVBS

血脂高別怕!醫師教你降膽固醇秘訣:吃這「3種好油」守護心臟

常春月刊

贅生皮雖屬良性 紅腫疼痛勿輕忽!專醫提醒:避免摩擦、自行處理恐致感染

常春月刊

世界第2營養食物令人害怕 外型像極了「外星人分娩」

中天電視台

大林慈院蔡宗晃醫師深耕成癮戒治 獲反毒有功人士

TCnews 慈善新聞網

心臟停2.85秒!中年男跑步突暈厥⋯醫揪「病竇症候群」讓心跳異常

優活健康網

慢性攝護腺炎是什麼?一次掌握2大原因、症狀及治療方式

Hello醫師

大腸癌危險因子恐從兒童期就悄悄上身!薑黃素干擾癌細胞,成抗大腸癌明日之星

常春月刊

堅守好穀力銀養好煮意 雲林電鍋料理競賽

TCnews 慈善新聞網

他大便顏色改變 竟長2公分腫瘤

ETtoday新聞雲

怕甜不敢吃水果?最新研究:「高營養密度低GI水果」每天吃200克可預防糖尿病

信傳媒

處暑「秋老虎發威」致過敏、皮膚癢?中醫推「黃耆百合茶」改善秋燥

優活健康網

今年秋冬當心 流感恐出現2病毒「共舞」

CTWANT

他當兵「軍中唯一杜比全景聲男人」 醫:威風但不是好事

ETtoday新聞雲

作息紊亂、外食應酬,讓你代謝卡關?專家提醒:體內循環才是保養關鍵

姊妹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