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圓滾滾其實是健康警訊!最容易胖的「5種」飲食錯誤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許多飼主總是覺得家中貓咪「圓滾滾」的模樣可愛療癒,但獸醫師提醒,過度肥胖其實可能是潛在健康問題的警訊。不僅會提高糖尿病、關節炎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可能大幅縮短貓咪的壽命。
專家指出,造成貓咪肥胖的主因多與飼主的餵食習慣有關,以下是 5 種最常見且容易被忽略的飲食錯誤,提醒飼主務必留意。
1. 無限制供應飼料,自由進食
許多飼主為了方便,選擇讓貓咪「自由進食」,將飼料碗長時間擺著任其吃飽。雖然部分貓咪能自行控制食量,但大多數會因此攝取過多熱量。專家建議,應依貓咪體型與年齡設定每日熱量需求,並分餐餵食,建立固定的飲食節奏。
2. 餵太多零食,當作「互動獎勵」
零食是與貓咪互動的好工具,但若給予頻率過高,熱量累積驚人。有些零食的熱量甚至比主食還高。專家建議,每日零食熱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 10% 以下,並選擇低脂、無添加糖鹽的健康選項。
3. 把人類食物當成寵物餐點
不少飼主習慣「分享」自己的食物給貓咪吃,像是煮熟的魚、肉類、甚至飯菜。但人類餐點多半含鹽分、油脂,長期下來會導致貓咪代謝負擔加重,甚至引發胰臟炎。飼主應避免餵食調味過的人類食物,改以符合貓咪營養需求的專用配方為主。
4. 忽略年齡與活動量的飲食調整
成貓、幼貓與老貓在營養需求上差異極大。若繼續餵食高熱量幼貓飼料給已成年的貓咪,或未依照貓咪的活動量進行熱量調整,都可能導致肥胖。獸醫建議,應定期評估貓咪體態與活動狀況,選擇適齡與適量的飼料配方。
5. 用餵食取代陪伴與運動
許多貓咪在無聊、焦慮或孤單時,會透過進食來紓壓,飼主也容易以餵食安撫牠們。久而久之,貓咪吃進的熱量遠超過實際需求。專家建議,多花時間與貓咪互動、設計刺激活動(如逗貓棒、爬架、互動玩具),讓牠們以運動代替進食紓壓。
獸醫師指出,理想的貓咪體態應在用手輕摸時可感覺到肋骨,但不明顯突出,從上方俯視應能看到腰身曲線。若發現愛貓變得「軟綿綿」、步伐沉重,或行動遲緩,就可能已進入肥胖風險區。
預防勝於治療,掌握正確餵食觀念與生活習慣,才是守護貓咪健康、延長陪伴歲月的不二法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