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我的爸媽是否適合自宅養老?住安養機構,是種孝順?有5狀況,可能讓溫暖的家變意外溫床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更新於 07月11日05:29 • 發布於 07月11日05:29

作者 : 康哲偉

圖片 : Shutterstock

不是每個高齡者都適合自宅養老

根據調查,六八%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希望老了之後能和子女住在家裡,願意去住安養機構的不到二%,顯示自宅還是長者心中最理想的養老地點。

即便如此,並不是每個長者都適合住在自己的家裡,因為只要具有以下狀況,都可能讓溫暖的家變成意外的溫床:

一、居家環境不佳:如果居家條件不適合年事已高的長者,如位於高樓且無電梯、動線障礙物多容易造成跌倒,或所處區域因治安不佳有居家安全的顧慮,在無法改善的情況下,便需有遷出的準備。

二、缺乏親人照料:無論是不婚、失婚或喪偶,獨居生活因無人照應,平日得煩憂日常生活大小事,意外發生時亦缺乏立即的協助,選擇老人公寓或安養機構,不僅能維持一定的自主性,亦能解決安全上的顧慮。

三、配偶生病:當銀髮夫妻有一人無法自理生活,另一半常得扛起主要照顧的重責,若狀況嚴重到得二十四小時照料,為維持妥善的照顧品質,以及照顧者的健康,就必須仰賴照護機構的資源,而非待在家裡。

四、身體機能衰退:許多長者雖然外表看似健康,但因老化緣故,常常身體不受控制、力不從心,像是手腳無力、視力與聽力退化等,使得日常生活變得不便,也增加意外發生的風險。

五、缺乏社會互動:即便與子女同住,因世代生活步調與價值觀不同,一天可能講不到一句話或見面便叨唸個不停,長久下來難免會心生嫌隙,甚而罹患心理疾病,因此,有些長者會轉向安養設施,尋求年齡相仿的友伴,參加各式活動以獲得社會支持。

讓爸媽住安養機構,也是一種孝順

安養機構成員為生活可自理的長者;養護機構、長期照護機構、護理之家成員為需他人長期照護的長者;綜合多層級照護機構則兼具前三者的功能。

過去,安養中心良莠不齊,總讓人有「入住」就是「等死」的恐懼,隨著社會進步,力求專業的機構愈來愈多,除了設備先進,還配有護理、社工、照護人員,甚至各種宗教、心理治療等人才,亦有豐富的休閒活動與學習課程,吸引不少健康的老者入住,熱門的機構甚至得排上好幾年才輪得到。

因此,孝與不孝,不該再以「住家裡」或「住機構」二分法論定,而是該問彼此,哪一種方式最適合:

一、帶長輩親自挑選與體驗:與其要長輩「遵守」子女的決定,不如親自帶他看看未來居住環境及生活模式,許多人看完之後,態度便會完全改觀。

二、評估居家照顧的資源:以獨居長者為例,考量子女多在國外或外縣市,若有突發狀況或意外,遠水難救近火。而安養機構裡有專業護士,以及二十四小時輪班的看護在照顧,相對較為周全。

三、經濟能力是否足以支應:入住安養與照護機構,需支付費用除了抵押金,包括管理費、伙食費、公用與私人電費,每人每月至少約需二萬五千元以上,經濟能力會是一個門檻。

四、家裡與安養中心互相搭配:擔心長輩久待機構難免孤單或怕照顧不周,除了可定期探視,亦可於固定時間接長輩回家,安排孝親行程,讓子孫同樂表達孝順之意。

如何選擇優質的安養機構?

幾乎每個家庭在尋找安養機構,都會歷經貨比三家的過程。由於安養機構是針對生活能自理的長輩所設置的,因此,在挑選的時候,不妨掌握以下重點,才能覓得優質,又有保障的養老空間:

一、參考政府相關評鑑: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與各縣市政府社會局的網站,皆可查詢合法立案的安養機構及最新評鑑,評鑑為優等或甲等的機構較有保障。

二、軟硬體設備:硬體方面,如房間設備、扶手、電梯、動線、座椅設計、呼救系統、隱私安排等是否符合老人需求。軟體方面,如社工服務、醫護服務、膳食服務、復健及緊急送醫服務等是否安排完善。

三、周邊生活機能:由於長者身體健康,可以自由進出活動,應將周邊交通與購物、就醫的便利性考慮進去,如此才能維持對個人生活的掌控感,去除被遺棄的感覺。

四、學習課程:若機構具備豐富的活動與學習課程,除了可幫助長者快速融入、結交朋友,還能接觸新知,增加成就感,帶來更多生活的樂趣。

五、不迷信低價:不少機構以低價攬客,強調只要五十萬、一百萬元就能一價到底,不需要支付額外費用,此類機構以量制價的行銷方式,代表多無長遠的規畫,在安全與服務品質上必然打折扣,也容易因經營不善而倒閉。

六、具多種照護功能:由於長輩年事已高,若已住慣了一個地方,多不愛再度移動,因此,挑選安養機構時,若同一地方亦有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養護」功能,比較不用擔心將來身體變化時,為了尋覓下一個機構而疲於奔命。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摘自《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全新增修版】》先覺出版,康哲偉著)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媽媽簽「不急救」卻被鼻胃管綁到生命盡頭…夏韻芬:醫生不敢說「時候到了」,誰來提醒家屬放手?

每月3千塊定期定額ETF,她3年滾出100萬!「1個買法降成本」,快速累積張數、3年獲利100%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血管疾病,下肢腫脹、浮青筋都是常見症狀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選舉輸贏後才是真正考驗!專業醫曝「選後症候群」 連勝方也難倖免

CTWANT
02

46歲健身網紅睡夢中去世!年輕健身網紅多人傳意外 醫提出警示

健康2.0
03

多種「癌細胞套餐」一堆人每天吃 醫師揭恐怖菜單:8成患者都沒症狀

鏡週刊
04

腦部遭入侵!他「喪失語言」陷混亂 一查是奪命寄生蟲作祟

TVBS
05

夜貓子注意!研究揭「這時間入睡」慘了:害憂鬱、焦慮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罹癌讓她水腫成象腿、右眼移除,問要不要見三子女時:我開心、漂亮的樣子才是他們該記得的媽媽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白飯vs麵條」哪個比較好?專家給答案了 搭配這2種食物血糖更穩定

常春月刊

頭暈還是眩暈?醫教「1招」快速分辨 這1種休息沒用需吃藥3至6個月

常春月刊

47歲媽「求子11年」打超過200針 醫揪流產5次原因

健康醫療網

擺脫更年期煩惱,原來這麼簡單!40後女性必試「黃金三豆」,告別潮熱、骨鬆,輕鬆護心又享瘦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50萬人研究證實!喝「即溶咖啡」恐增加7倍失明風險

中天電視台

選舉輸贏後才是真正考驗!專業醫曝「選後症候群」 連勝方也難倖免

CTWANT

吃不胖的秘密!營養師曝「3時機吃不會胖」:吃錯當心越吃越餓

聯合新聞網

吃蔬果能瘦?台大專家揭「吃對顏色」事半功倍:紅色助燃脂、黃橙色代謝

三立新聞網

NG早餐害血糖飆升!醫:全麥吐司、三明治都上榜

中天電視台

不只身體會中暑!研究證實:高溫讓憂鬱風險暴增24%

中天電視台

腦部遭入侵!他「喪失語言」陷混亂 一查是奪命寄生蟲作祟

TVBS

台大團隊打造全方位醫學級減重計畫 助你建立易瘦體質

NOW健康

不是甜點配角!「它」是大腦專屬超級水果 營養師大讚:補腦又顧代謝

三立新聞網

不只雞蛋勿微波 專家揭「8種食物」也上榜

民視新聞網

醫起看/30歲男入珠一圈化膿!醫師嘆:像黃金流沙包

EBC 東森新聞

外籍男意識不清又躁動!驚見「寄生蟲」鑽腦 金蘭醬油二代「5條人命」也因它

太報

專家曝吃對6食物「DNA也能變年輕」:自然界的逆齡密碼

聯合新聞網

健保署推「假日輕急症中心」 台大:檢傷不該丟給民眾

台視

搭機時有發作機率!「這疾病」是靜脈殺手 醫曝「6危險因子」嚴重恐猝死

三立新聞網

戶外打球2小時沒喝水!男大生尿出「可樂尿」 醫:腎臟已受損

TVBS

看平板、滑手機「傷身」?他13歲竟中度脂肪肝 醫曝研究:風險暴增2.1倍

三立新聞網

OL「尿液全是泡泡」竟腎功能嚴重衰退 醫揭「3大風險」恐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單單肥胖就能引發心衰竭! 專家給「四大護心措施」建議

健康醫療網

無糖也一樣!夏天喝「這飲料」消暑 醫師示警:恐引發蛀牙

TVBS

才13歲就被診斷「中度脂肪肝」 醫師點關鍵:暑假狂滑手機

TVBS

健康網》放寬申請移工資格 80歲以上長輩免巴氏量表

自由電子報

天氣太熱情緒也會中暑! 研究顯示每升1°C「憂鬱風險增7%」

CTWANT

30歲男入珠一圈「突腫痛急問GPT」 醫驚:像黃金流沙包

CTWANT

夏天腸胃炎倍增…30°C最易滋生細菌黴菌 醫:「這方式」是保存大忌

聯合新聞網

因應永續發展環境 北榮舉辦健保改革暨智慧醫療研討會

NOW健康

氣色差不一定是老化!吃「黑芝麻、深綠色蔬菜」有效補鐵

中天電視台

中風後疼痛不可忽視!醫師分享疼痛成因與最新治療攻略!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13歲患中度脂肪肝!每日3C 5小時起跳、久坐又肥胖 肝病悄找上門

太報

13歲童有脂肪肝?原因竟是暑假「狂做這事」 醫曝脂肪肝高風險族群

壹蘋新聞網

看似健康卻傷身!「5食物」是血糖炸彈 全麥吐司也上榜

三立新聞網

不是手搖飲!養生男日喝2杯「這飲品」 慘洗腎維生

三立新聞網

檳榔+菸不是法力無邊!口腔癌風險飆123倍 49歲男臉變「這樣」才就醫

壹蘋新聞網

挺罷方情緒低落 醫建議暫離政治訊息:選舉的影響才剛開始

ETtoday新聞雲

情緒也會中暑!醫曝研究:每升1度「憂鬱風險增7%」

ETtoday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