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球界火雲邪神張榮麟驟逝!「這些部位」痛是致命警訊
中華民國撞球總會證實,有「火雲邪神」稱號的撞球名將張榮麟7/14在印尼雅加達猝逝,年僅40歲,據傳初判死因是心肌梗塞。心臟內科醫師陳冠群指出,心肌梗塞的症狀可能轉移到心臟周圍的其他部位,造成患者輕忽。
左側肩膀、下頷、背、手臂、上腹疼痛 都要提高警覺
張榮麟7/10從台北出發前往印尼雅加達參加10號球國際公開賽,據傳這幾天來狀況正常,僅曾打電話向家人表示肩頸和肩胛骨不舒服,7/14上午參加完第一場比賽後,因為不舒服回飯店休息,不料第二場比賽開始前沒有現身,隊友到飯店房間尋人,發現他已經失去呼吸心跳,送醫不治。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指出,心肌梗塞症狀帶來的不舒服,不見得出現在胸口和心窩,可能轉移到左肩、左下頷、背部、左側手臂、腸胃道疼痛、胃酸分泌變多、上腹部疼痛,如果同時有胸口不舒服的輻射疼痛,代表可能心肌缺氧,由於部分出現疼痛的位置在其他器官,很難與胃食道逆流、肌肉疼痛區分。
血管內皮剝離 有如天花板塌陷
陳冠群說,心肌梗塞發生的機轉有2種,一種是動脈硬化的血管內皮剝離,在短時間內突然發生缺氧症狀;另一種是血管內皮局部剝離導致血管變得狹窄、血流減慢,並導致血栓形成,身體的保護機制會快速溶解血栓,減少血管的堵塞,但如果來不及自行疏通,血管完全堵塞,就會誘發胸痛、休克。
陳冠群形容,血管內皮的剝離如同天花板坍塌,如果僅部分坍塌,血流雖過得去但減少,會造成患者的不適症狀偶爾出現一下又緩解,再悶一下、又好一些,幾小時至幾分鐘內反覆發生,只要再度發生內皮坍塌,血栓就有可能完全堵塞血流,錯失搶救時機。
動脈硬化年輕患者 血管結構脆弱另有原因
臨床上常見的心肌梗塞大多發生在50幾、60幾歲動脈硬化的患者,40幾歲算是較早發生。陳冠群說,年輕的心肌梗塞發生原因與中老年人不同,通常有遺傳因素或血管結構較為脆弱,有不少的年輕患者是透過健康檢查的高階心臟斷層掃描,在動脈硬化狀況還不嚴重時就偵測出來。
也有少數人是在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時意外發現,陳冠群表示,L-DCT只有在動脈硬化狀況較嚴重的情況下才能檢查出來,代表血管有問題,算是間接的篩檢工具。
PM2.5造成身體發炎別輕忽
抽菸、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血管發炎也會造成動脈硬化,需要及早長期控制病情,避免惡化、盡可能減少讓身體發炎的因素。陳冠群提醒,年輕族群如果有遺傳的高血脂症,應該及早服藥控制,避免血管健康情況惡化,另外還要注意PM2.5等空氣汙染,無形中也會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平時需要多加留意,避免在戶外空氣品質不良時外出。
◎ 圖片來源/翻攝自中華民國撞球總會臉書
◎ 諮詢專家/陳冠群醫師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