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主持王浩一車上驟逝享壽68歲!5天前剛送別母親 2檢查抓心臟問題
憑藉行腳節目《浩克慢遊》二度獲得金鐘獎的作家王浩一昨(6/29)驚傳驟逝,享壽68歲。他在6/24才剛送別母親,沒想到事隔5天,就因駕車外出途中心臟不適,停靠路邊後遠去。醫師表示,胸悶胸痛若合併冒冷汗或喘,應立刻到急診就醫,千萬不能輕忽。
王浩一母逝後5天也驚傳過世
王浩一日前才在臉書PO文告別91歲的母親,還提到母親離開時很平靜,沒有太多病痛,不料5天後,就傳出王浩一離世噩耗。與王浩一一同主持節目的劉克襄指出,王浩一日前就傳出有心臟問題,在都蘭休養,沒想到在駕車外出中途因身體不適,停靠路邊後過世。
王浩一曾二度獲得金鐘獎 也是知名作家
王浩一和劉克襄一同主持的《浩克慢遊》,在2017年(第52屆)、2023年(第58屆),奪下「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二度獲得金鐘獎肯定;而他不但是金鐘主持人,還著有「台南舊城魅力之旅三冊」、「慢食府城」、「在廟口說書」、「黑瓦與老樹」、「人生的十堂英雄課」等書;更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入圍金鼎獎「最佳藝術生活類圖書獎」。
胸悶胸痛合併喘或冒冷汗是警訊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加護病房主任陳沂名表示,胸痛的原因較常見的包括以下3種:
- 心臟病
- 肺問題,例如氣喘、空氣不好導致的胸悶
- 胃食道逆流
心臟病算是其中比較典型疾病,很多人因為胸悶胸痛看診,若合併冒冷汗或喘,連走去上廁所,或是坐著都喘就要特別注意。他也提醒,胸悶胸痛嚴重時甚至可能暈過去,如果家人胸悶後去休息,以為休息會好,要注意可能是暈過去而不是睡著,這種情況就要緊急做CPR。另外,胸悶後,如果有左邊手麻、左邊下巴不舒服等症狀,也要提高警覺。
冒汗和冷汗的區別:不熱但流汗、皮膚冷都是冷汗
他進一步解釋,當心臟缺血時會刺激副交感神經,所以會冒冷汗,但很多人只知道流汗,無法區別真正的流汗和冷汗區別。陳沂名指出,如果不覺得熱但流汗,就是冷汗;或是摸流汗的地方,例如額頭或脖子,皮膚冷冷的,就是冷汗。只要有胸悶胸痛又冒冷汗,就高度符合心臟病警訊,其中以心肌梗塞機率最高,也可能是主動脈剝離,但主動脈剝離通常還會合併背痛。有這些情形,都要趕快叫救護車,如果是開車上路,也不要硬撐,應盡快到路邊停下並求救。
含舌下含片能改善 一天發生3次仍不可輕忽
陳沂名提醒,如果身上帶著舌下含片,胸悶時含一下會改善,就比較像是心肌梗塞;含了沒改善就可能不是心臟病,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或肺部問題。舌下含片通常5分鐘就能發揮藥效,但效果不會持續太久,如果半小時後又發生胸悶胸痛,但含了舌下含片又改善,一天發生3次就應該要急診就醫,若一周偶爾發生幾次,則建議儘快門診,不要再拖。
心梗前會有症狀 身體不適非單純老化
而心肌梗塞通常發生在男性50歲後,男女比大約是7比3。陳沂名特別提醒,其實心肌梗塞前就會有症狀,但很多人以為是單純老化,或是逞強不就醫,這個疾病最怕輕忽,建議有不適症狀都要提高警覺。
症狀沒發作一樣可抓到異常 2檢查了解心臟問題
另外有些人以為要症狀發作時才能檢查,陳沂名強調,就算當下沒發作,也能透過心臟掃描或冠狀動脈電腦斷層,不發病一樣可抓得到原因。心臟掃描可以看缺氧與否,這檢查有健保給付;而高階電腦斷層則可看冠狀動脈的心臟血液供應,是否有血管阻塞等問題,但這檢查沒健保給付,自費約新台幣25000元左右。而要預防心肌梗塞,平常要做到不抽菸、控制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血脂。
◎ 圖片來源/翻攝自《浩克慢遊》臉書
◎ 諮詢專家/陳沂名醫師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