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吃冰、吹冷氣,經痛跟著來!周宗翰中醫師:6招遠離經痛,穩定生理週期
夏天天氣酷熱,喜歡經常吃冰品或吹冷氣的女性注意,可能出現經痛,再觀察一下經痛發作是否合併有其他不適症狀,像是噁心、嘔吐?中醫認為,經痛如果合併兩種以上的證型,必需辨證論治,才能依體質調理,中醫解決經痛有6招建議,大家不妨快筆記。
1名28歲王小姐於外商公司服務,自初經開始,只要生理期來,就會感到下腹疼痛,並伴隨冒冷汗及嘔吐。近幾年經痛狀況加劇,需要於經期第1-3天每日服多種止痛劑3-5顆。日前王小姐至新加坡出差時,更因為經痛嚴重掛急診,回國後至婦產科檢查,骨盆腔皆無異常,開立口服止痛劑並囑追蹤,於是找中醫尋求協助。
收治患者的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女生在經期也不只有經痛的不適表現,例如上述病案於經痛時會合併冒冷汗,嚴重時甚至嘔吐等,故臨床上需要經由醫師辨證論治,針對體質及整體評估後擬定處方,才能從根本解決經痛。
經中藥調理5個月,同時調整不合適的飲食及生活方式(如晚睡、久坐、攝取過多甜食等),王小姐的經痛狀況改善許多,不需再依賴止痛劑度過生理期,成功擺脫經痛的困擾。
經痛分為兩大類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經痛分為原發性經痛、續發性經痛兩大類:
一、原發性經痛:
是月經引起的「痙攣性」疼痛,並非源自骨盆腔的疾病,大多與生殖系統的氣血循環不佳有關,或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例如壓力大、常吃冰品或吹冷氣、易緊張等,都有可能導致。
二、續發性經痛:
指的是過去無經痛病史,後因「骨盆腔內生殖系統疾病」造成之經痛,常見原因包含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腫瘤等。
無論是原發性經痛或是續發性經痛,都能透過中醫調理,改善經期不適。
經痛分為三個類型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以中醫觀點而言,經痛大多是因為氣血經絡運行不暢,「不通則痛」造成,臨床上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類型,而需要注意的是,經痛個案可能合併兩種以上的證型,需經專業醫師評估後給予符合體質的治療方針,不建議自行抓藥,避免症狀加重。
氣滯血瘀
大多和情緒壓力相關,常見小腹墜脹刺痛,或是伴隨經前乳房脹痛。
治療→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寒凝胞宮
主要是體質腎陽不足,或是常食生冷、環境潮濕、常淋雨等,疼痛常為冷痛、絞痛,特色是熱敷後可緩解。
治療→溫陽散寒、化瘀止痛。
氣血虛弱
由素體虛弱、過勞或是節食導致,腹痛常為隱隱作痛或伴隨下墜感,且常於月經後仍有不適。
治療→補養氣血為主。
6招遠離經痛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治療經痛除了從病因著手,也會運用「月經週期療法」,在不同階段的生理週期給予不同的處方調整子宮、卵巢的氣血循環,讓一次次的生理週期更加穩定。
1.針灸
針刺關元穴、氣海穴和百會穴,可促進下腹盆腔血液循環,鬆弛肌肉,緩解痛經。
2.按摩腹部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按摩腹部能平息肝火,心平氣和,血脈流通,可緩解子宮痙攣的良好作用,改善痛經。
3.丹田灸
丹田灸對於緩解經痛有幫助,能提升腎氣和化解痰濕瘀血,改善腹腔氣血循環。 丹田灸是將無煙艾粒放入溫灸器,置於下腹部,利用熱力與藥力作用於神闕、氣海、關元等穴位。
4.緩解疼痛飲食
周宗翰醫師提醒,日常可以補充含鎂的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菠菜、皇宮菜、羽衣甘藍、芥菜等),堅果種子類也是不錯的選擇。鎂可以放鬆肌肉,減輕痙攣降低經痛。而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效果,能抗「子宮內膜發炎反應」,降低疼痛,鮭魚和亞麻籽油是好的來源。
但是,要避免過度攝取高油高糖、烤炸的食物,這類食物容易引起發炎反應,加重經痛。
5.止經痛茶飲
【薑母紅糖茶】
如果只有經痛,可以飲用薑母紅糖茶。老薑五片,加入適量紅糖(黑糖尤佳),熬成湯汁,月經時服用,可減緩經痛。
若是經痛伴有腰痠,建議食用:
【乾薑黑豆大棗湯】
乾薑六錢,黑豆三兩,大棗一兩半,水適量,加入適量黑/紅糖熬煮。
如果屬於經前不適,建議飲用:
【玫瑰花茶】
玫瑰花三錢,加入適量冰糖,沖入約150cc熱水。亦可於日常飲用,疏肝解鬱,調理氣血。
6.維持正常生活
同時修正生活型態,維持適當運動,避免生冷食物,以及保持心情愉快,有助全面地改善體質。
周宗翰中醫師最後提醒,調整生理週期大概需要3-6個月的時間,治療過程需耐心配合,才能徹底根治經痛困擾。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