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翁攝護腺癌轉移全身如滿天星!精準放射標靶新利器,狙擊攝護腺癌助延命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22年全台有超過9000人確診罹患攝護腺癌,高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名,且成長率高居十大男性癌症之冠,較前一年增加6.3%,是大腸直腸癌的2.3倍。攝護腺癌過去20年來,每年新確診數更飆升超過3倍以上。此外,攝護腺癌也是國人第5大癌症死因,一年奪走超過1800條寶貴性命。
年逾9000人確診攝護腺癌,攝護腺癌3成病友確診已晚期
全台每年逾9,000人確診攝護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一個原因是3成病友確診已晚期合併癌轉移,一旦荷爾蒙療法和化學治療失效,不但常因癌症轉移至骨骼造成劇烈疼痛、影響生活行動力,還可能面臨無藥可用窘境。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接軌國際,在最新版治療指引中針對「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納入新療法,宣告轉移性攝護腺癌正式邁入精準治療新時代,有助延長兼具生活品質的生命。
PSA檢查未列入公費篩檢,50歲以上男性錯過早期診斷機會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指出,攝護腺癌晚期確診比例高,主因在於初期幾乎沒症狀,許多男性即使有排尿困擾,也容易被視為正常老化且諱疾忌醫,加上「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查未列入公費篩檢,導致50歲以上男性往往錯過早期診斷的機會。
轉移性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失效後,5年存活率與轉移性腸癌一樣低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院長吳俊德表示,攝護腺癌好發於60歲至75歲高齡男性族群,由於症狀不明顯,往往腫瘤已壓迫到膀胱、尿道或轉移至骨頭產生疼痛時才驚覺有異,約3成癌友確診時已經癌轉移。
吳俊德院長說,早期攝護腺癌患者主要以手術或放射線治療,5年存活率逼近9成。若病程進展至晚期,主要使用荷爾蒙藥物治療,降低體內雄性素(睪固酮)濃度,藉此抑制癌細胞生長,即使是轉移性攝護腺癌,5年存活期也有將近5成。不過,一旦抑制荷爾蒙的手段失效,即屬於「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5年存活率將驟降至15%,治療棘手。
突破晚期攝護腺癌治療瓶頸,精準標靶治療新利器
美國癌症治療指引(NCCN)的新版指引中,已經將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藥物增列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為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吳俊德院長指出,台灣泌尿科醫學會也接軌國際,在最新發表的2024治療指引中加入新療法不僅補足過去治療上的空白,也讓醫界在面對棘手的「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時,有了更精準的治療選擇,助患者走出無藥可用窘境,顯示台灣攝護腺癌邁向精準治療新時代。
吳俊德院長解釋,目前醫界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治療上,主要握有5大治療武器,包括化學治療、新一代荷爾蒙治療以及放射標靶鐳-223,倘若這些前線治療都無效,仍可進一步進行檢測,如PSMA陽性表現者可使用「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BRCA1/2基因變異者,則可使用過去用來治療乳癌、卵巢癌的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
診療合一!精準放射標靶療法降4成死亡風險
當病友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階段,治療選項相對有限,因此事前的檢測,將成為精準治療的關鍵。查岱龍理事長說,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指標之一,只要抽血就能檢測,主要用於評估攝護腺的發炎情況,包含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或感染等風險,因此又被稱為「攝護腺發炎指數」。不過,PSA無法判斷腫瘤的位置與轉移程度。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核子醫學科黃玉儀主任表示,相比之下,攝護腺特異膜抗原(PSMA)則是一種高度特異性的標記,主要存在於攝護腺癌細胞膜蛋白上,且惡性程度越高、表現量越高。近年研究發現,超過8成的攝護腺癌細胞都具有PSMA抗原,因此在進行「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前,會先透過正子掃描等檢查確認病灶是否為PSMA陽性;若為陽性,表示腫瘤具備清楚的攻擊目標,治療效果也更值得期待。
黃玉儀主任進一步說明,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有「診療合一」的特性,可將放射性同位素結合在能辨識PSMA的藥物分子上,就像為藥物裝上導航系統,靜脈注射進入身體後,藥物分子會自我導航標靶癌細胞並與之結合,接著由放射性同位素殺死癌細胞,有如魔術子彈ADC藥物一般,可精準攻擊腫瘤,避開正常組織、減少副作用。研究顯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病友接受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鎦-177治療,疾病惡化風險降6成、整體死亡風險降低近4成,不僅能緩解疼痛、減少骨骼相關併發症,更有助於改善癌友生活品質。
1名74歲的服飾業退休老闆蔡先生,早年健檢發現PSA偏高,誤信只是尋常的發炎,拖了4年,再次因「蛋蛋緊緊的」異狀就醫,檢查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癌細胞轉移全身,陸續接受手術與荷爾蒙藥物等治療,但治療一段時間後,病症惡化,屬於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幸好後來透過更精準的PSMA正子造影檢查,發現適合接受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第一次治療後便明顯緩解疼痛、精神恢復,不僅重拾日常,更在高爾夫團體賽中奪冠。他以自身經歷呼籲:攝護腺檢查不可忽視,及早發現才能守住健康人生。
醫籲50歲以上定期篩檢PSA,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面對攝護腺癌發生率快速上升,查岱龍理事長呼籲,針對50歲以上男性及具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進行檢查。他強調,美國推行PSA檢查多年,成功將攝護腺癌第4期確診率降至5%,相較之下,台灣仍有近30%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將是提升存活率的關鍵。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查詢系統,若能在第1至第3期發現攝護腺癌,5年存活率可超過8成以上;但若延誤至第4期,五年存活率將驟降至5成以下。他指出,對象正確、時間恰當的篩檢,能大幅提升治療成效,同時實質降低死亡風險,有望將晚期確診率從30%降至10%以下,進一步提升早期診斷比例與整體存活率。
手刀快來點!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