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別讓退休變成臥床人生!日本點名高齡失能4大關鍵,快做這些事存健康老本

早安健康

更新於 07月25日04:00 • 發布於 07月24日04:00 • 新聞中心蔡經謙

同樣是65歲後的生活,有人悠遊山林、樂享退休;也有人一腳踏進醫院、輪椅和看護成為日常。究竟樂齡生活差在哪裡?台灣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位是65歲以上長者,如何不讓老年生活變成醫療馬拉松,或許可和日本學習寶貴經驗。

根據日本內閣府《高齡社會白皮書》,高齡者臥床、進入長照的前4大主因分別是:失智症、腦中風、衰弱症(frailty)、骨折與跌倒。別以為這些只是「自然老化的代價」,事實上透過日常習慣的調整,就有機會打破「老了就一定會躺平」的命運,提前佈局健康老後人生。

失智症是失能最大元凶!健腦防老化,運動最有效

統計顯示,失智症是高齡者失去自理能力的最大元凶,佔比高達18.7%!原來失智症不只是「忘東忘西」,嚴重的話甚至會徹底影響生活能力,包括服藥、理財、甚至找路回家都出問題。幸好,形成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是一場長達20~30年的慢性戰爭,現在開啟「護腦行動」或許就能有效預防。

在日本專家票選的「防止腦部老化的習慣排行榜」中,「運動」獲得壓倒性票數奪冠。光是站起來動一動,就能改善心血管與腦部健康;每天走路散步,還能促進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BDNF)分泌,對抗壓力、提神醒腦,堪稱最親民的「腦部保養品」!

若想讓運動再升級,結合「動腦」效果更強,像是邊健走邊唱歌、散步時算算數,或參加網球、舞蹈等需要策略和反應的團體活動,不只促進腦神經連結、還能拓展社交圈,讓腦袋和心情都青春洋溢。

降3個關鍵數字,預防腦中風奪走生活自主權

在日本,腦中風是長者需要照護的第2大主因,佔比15.1%,而在台灣,它更是成人失能的元凶之一。一場腦中風,不只可能奪命,就算搶救成功,也常留下癱瘓、說話困難等後遺症,人生從此大轉彎。

國健署指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且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若中風,失能風險也比非三高患者高出許多,建議若要預防失能,一定要掌握3個關鍵數字:

  • 血壓<140/90mmHg
  • 醣化血色素<7%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

日常飲食方面,吃得清淡少鹽、多蔬果、不碰含糖飲料,搭配每週3-5次、每次30分鐘的規律運動,控制體重與腰圍不超標,自然能將三高控制得標準,讓腦袋繼續清楚,人生不突然「斷電」。

吃夠蛋白質+肌力訓練,避免衰弱症、肌少症

在日本,13.8%的長者因「衰弱症」走上需要看護之路。其實,這不是突然發生,而是長期缺乏活動、肌力流失、營養不良等因素累積出來的。因此,吃對蛋白質、做對肌力訓練是維持肌力的關鍵。

內科醫師福井康大建議長者每人每天應攝取約1.5g蛋白質/每公斤體重,像是雞肉、牛肉、魚類、雞蛋、豆製品,都是增肌、補充蛋白質的好選擇。而想站得挺、站得穩,光散步還不夠,深蹲、爬樓梯等能增加肌肉負荷的練習,才是真正的增肌秘密武器,預防日後站不起來的困境。

健骨3大營養素,補骨本保命防跌

日本有12.5%的高齡者是因為「骨折與跌倒」而需臥床照護。尤其跌倒導致髖骨骨折後,1年內死亡率高達30%,臥床後更會誘發肺炎、褥瘡、尿路感染、血栓等併發症,難怪又被醫師稱為「老人殺手」。

幸好健骨從不嫌晚,骨科醫師中村幸男指出,長者要補足3大關鍵營養「鈣質、維生素D與維生素K」,身體才能有效吸收鈣質,並對骨骼產生作用。例如牛奶、吻仔魚富含鈣質;乾香菇、木耳、雞蛋富含維生素D、青花菜、菠菜富含維生素K,都是不錯的健骨食材。

營養師簡鈺樺也提醒,遠離「超加工食品」才不會偷走你的骨本。常見地雷包含:零食、汽水、餅乾、糖果、冰淇淋等,這些食物大多飽和脂肪、糖分、熱量、鈉含量都較高,自然容易增加骨鈣流失風險。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別讓退休變成臥床人生!日本點名高齡失能4大關鍵,快做這些事存健康老本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聰明吃水果

水果健康可以吃很多?專家教你怎麼聰明吃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塑膠都能回收嗎?塑膠玩具、水果網袋怎麼丟?環保局揭不能回收的塑膠黑名單

健康2.0
02

眼睛也會過勞?醫示警 3 大症狀速就醫,避免視網膜病變難挽回

Heho健康
03

歌仔戲天后唐美雲60歲後還逆齡變瘦!3招讓體態氣色越來越年輕

早安健康
04

生活規律、不菸不酒仍長「大腸息肉」?醫揭真相 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

常春月刊
05

明明爆汗運動卻沒瘦?專家揭「關鍵真相」 不少人都搞錯

常春月刊
06

他早餐改喝這杯血糖藥減半!醫師一家人也喝綠拿鐵 父親高血脂改善了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