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AI科學算命比人準,名醫分身24小時供你差遣!大缺工時代的救命仙丹?

康健雜誌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宜君 圖/photoAC
AI科學算命比人準,名醫分身24小時供你差遣!大缺工時代的救命仙丹?

大家都聽過AI,接下來,人人都會想要擁有「數位分身」。這個專屬分身不僅能幫助人預測未來,還能讓遠在天邊的名醫裝進你的手機,隨時為你待命。這可不是電影情節,而是在歐美及亞洲許多國家如火如荼展開的現在進行式。

想像一下,把你所有的健康資料,像是電子病歷、健檢報告、家族病史,甚至是智慧手錶裡記錄的生理數據和運動習慣 ,全都蒐集起來,在虛擬世界裡創造一個跟你一模一樣的「雙胞胎」 。

有了這個雙胞胎,醫生就能幫你預測個人健康風險、找出最適合你的治療方式,甚至為你量身打造飲食和生活建議。如果你對自己的健康有疑問,名醫的分身還能隨時為你解答 。

上述所說的,並非科幻小說情節,而是正在席捲全世界醫院與健康產業的新浪潮。這些雙胞胎就是最熱門的「數位分身(digital twin)」,而此項技術將徹底改變我們對於健康管理的想像,並為缺工與高齡化的社會困境帶來解方,也是日前敏盛醫療50週年舉辦「AI精準預防健檢研討會」,全台專家齊聚討論的核心議題。

病人分身+科學算命,慢病管理成效佳

「我們的文化很相信算命,現在也有科學算命,算得很準,」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吳明賢說,病人數位分身經過AI運算,可以算出具體可信的個人化風險數據,比傳統的概括性衛教更具說服力。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大腸直腸癌權威邱瀚模表示,社會上,約有20~30%人口不關注打疫苗、癌症篩檢、健康檢查等,若有病人分身提供個人化風險數據,直接秀出「這個歲數的你,重大疾病風險已分別達到多少,預計將在幾歲時負擔多少醫療費用」,甚至透過擴增實境的護目鏡,讓人親眼看到可能的未來,或許更能觸發這些人採取行動。

特別是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與其相關的生活教練、飲食指導,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正如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所說,代謝疾病影響遍及全身,但預防空間比癌症大,做得好就能遠離許多疾病,值得集中資源努力做。

「病人分身」應用在個人健康管理的成果,已經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印度邦加羅爾糖尿病中心根據病史、用藥、連續血糖監測資料、智慧手錶紀錄、飲食紀錄等200多項全面特徵數據,為超過1,800名18~80歲糖尿病患打造數位分身,6個月介入期間天天提供精確的健康飲食建議和運動指示,每隔1~3週才有真人健康教練的輔助支援。

介入結束後追蹤1年,2024年才在國際期刊發表成效,參與者平均減重4.8公斤,9成參與者的糖化血色素,都達到低於7%的治療目標,6成則已不需要吃藥就穩控血糖,成效遠勝傳統糖尿病管理方式。

飲食調整是預防代謝疾病的重中之重。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指出,至少9個歐洲國家已經廣泛應用歐盟資助的「Food4Me」個人化營養衛教平台,透過評估、決策樹和建議這3步驟,提供經營養師審核過的個人化指導。

就算疾病已經發生,數位分身也是幫助人安心做出醫療決策的好工具。2025年5月甫發表的歐美跨國研究,利用英國生物銀行數據,建構超過3,400個心臟數位分身,證明大規模、全自動生成數位分身的技術可行性,也充分展現心臟數位分身,在幫助病人理解疾病、預測臨床結果、優化個人化治療方案的潛力。

名醫分身+病人分身,支持24小時安心照護

「檢查報告寫這樣代表什麼?我會得癌症嗎?這種癌會很凶險難治嗎?病人想知道很多假設性的問題,醫師很難在診間有限時間內講清楚,」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林庭瑀表示,結合病人數位分身與醫師的數位分身的諮詢平台,或許是同時解決兩方痛點的好方法。

比方說,以台大名醫的著作、最新醫學實證去訓練、打造一個某專科的名醫分身。當病人有這個科別相關的問題,平台先接上這位病人數位分身的資料,再讓名醫分身,根據這些資料去提供符合這位病人情況的答覆,達成隨時隨地的精準諮詢。

在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中國,已有「名醫分身」這項付費服務。螞蟻集團開發的AI健康管家,將上百位頂尖名醫的專業知識,轉化為永不疲倦的「名醫分身」,連接全國多家醫院,每天為大量用戶提供專業諮詢、解讀繁複報告。

「AI要幫助人看得懂自己的人體儀表板,」虹映科技創辦人陳立洋表示,不只是健檢報告和病歷,現在的穿戴裝置都已經非常精準,促使政府、企業、保險業三方逐漸達成共識,要根據「可量化」的健康成果去設計各項服務和策略,這也是大缺工時代下醫療體系非常需要的助力。

新光醫院神經科主任許維志認為,現在醫院非常缺人,連看護、清潔人員都缺,人力成本愈來愈高。此外,慢性病病程長,失智或巴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數漸增,個個都有長期照護的需求。

為因應供給面緊縮,需求面又擴大的現況,若能透過數位分身技術,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照護建議,不僅能減輕醫療人力負擔,也能讓病人和家屬更安心。

但吳明賢提醒,無論人工智慧如何發展,都需要「智慧工人」來把關,才能以無可替代的真人經驗,排除AI可能出現的幻覺或偏差。數位分身時代的來臨,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自己健康的主動管理者,醫療工作者則能在科技協助下,將更多精力投入最需要人性關懷的照護工作中。

(本文諮詢專家: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吳明賢、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林庭瑀、虹映科技創辦人陳立洋、新光醫院神經科主任許維志)

延伸閱讀:

每到暑假,就想把孩子送到營隊?假期只剩一半,她們找到了增進母女感情的方法

不用再追求走1萬步了!最新研究揭每天走這步數,死亡風險就能降近5成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28歲女腎臟如80歲!沒糖尿病、高血壓 醫揪「約會前1動作」惹禍

三立新聞網
02

愛痠痛貼布1次貼逾6片竟解黑便休克 部桃:這成分影響胃腸道

聯合新聞網
03

1家5口竟3人罹癌!她罹癌後,經歷癌症的兩個癌症子女鼓勵:這是必然的過程,熬過就是了!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恐慌症常被誤診!13大症狀一次看懂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05

突然變胖還不想吃肉「肝癌已找上你」 醫:快做4檢查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諾麗果是什麼?功效、副作用與禁忌一次看!

Hello醫師

ADHD治療新趨勢:魚油輔助有助但非靈丹妙藥,專業診斷與綜合療法不可少

常春月刊

上夜班恐增肥胖風險,更可能引發糖尿病

常春月刊

雙重守護血癌患者:中西醫整合,讓抗癌不再只是硬撐

常春月刊

無語良師大愛綿延 慈濟模擬手術造福病人

TCnews 慈善新聞網

26歲女子心臟近乎衰竭 健檢發現救回一命

台灣好新聞

告別尷尬、術後無人理!守葳診所盧建勳醫師:最懂女人的醫美空間

姊妹淘

壯男疏忽高血壓 送貨途中腦幹出血險喪命

台灣好新聞

高溫旅遊不怕代謝降!營養師馬來西亞體驗「傳太醫」:每天照樣狀態穩、氣色好

姊妹淘

08月16日 不是完美才值得幸福

Heho健康

蔡依林「晚上9點半睡覺」起床驚見變化:我超漂亮! 44歲凍齡秘訣全公開

姊妹淘

怕胖不敢吃水果?營養師揭「戒水果反胖陷阱」 小資女靠5款低糖水果瘦7公斤

姊妹淘

喝咖啡預防心臟病與大腸癌!喝對咖啡和「黃金攝取量」才有用

健康2.0

防曬乳大比拚!理膚寶水、雅漾、安耐曬 保護力最好是它

健康2.0

一口氣吃7個榴槤!男歌手突發中風 治療1個月仍半癱

健康2.0

睡出心血管問題!用「3種NG姿勢」入眠害你有小腹、手腳麻痺、傷脊椎

健康2.0

長者失眠有救了!研究發現「1運動」有助改善失眠 還能加強肌肉力量

健康2.0

逆轉三高靠「3招」!營養師教你替換這些食物更健康 降血糖、控血壓沒煩惱

健康2.0

素食者必看重點!營養師推薦6大植物來源,輕鬆補足蛋白質

潮健康

老化有3大課題 想超越老化必須換個角度、持續享受生活

健康醫療網

嬰兒脊髓肌萎症防治 8成獨坐超過5秒

中華日報

側腹痛 3天後冒紅疹水泡 皮蛇上身

中華日報

4旬司機有菸癮 開車手腳麻木 腦幹出血搶命

中華日報

奇美院內中風緊急護理師 救治381名患者

中華日報

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 變熊貓眼

中華日報

中永和泰式按摩首選!景安站療癒空間結合正宗古法技法

商傳媒

善用哺餵好物,有如盟友陪伴,勇敢面對挑戰

媽媽寶寶

蕁麻疹讓你夏天又熱又癢睡不著?名醫黃耀立教止癢治療法+避免急性休克

Heho健康

魚油濃度不是重點!營養師:挑選魚油要看「這個」指標

健康醫療網

處女膜正名為「陰道前膜」,衛福部將討論修復術存廢

Heho健康

沒甜味 ≠ 沒加糖! 營養師揭4大「隱藏澱粉炸彈」,無糖˙飲料竟也出事

潮健康

1家5口竟3人罹癌!她罹癌後,經歷癌症的兩個癌症子女鼓勵:這是必然的過程,熬過就是了!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新加坡生三胎補40萬、台灣少子化卻無改善跡象...立委與專家齊呼「兒少專責單位」盡速成立

信傳媒

無語良師大愛綿延 慈濟模擬手術造福病人

TCnews 慈善新聞網

太極拳助延年益壽,輔助改善肺癌病況

常春月刊

中年「罹憂鬱症」恐增晚年失智風險!維持心理健康是關鍵

中天電視台

前議員劉育豪肝癌病逝 醫:4徵兆日常自測

民視新聞網

醫師揭「評估植髮6指標」錯過黃金期恐只能動手術

商傳媒

AI 研發兩種新抗生素,為超級細菌危機帶來解方

科技新報

56歲保全喪失方向感、情緒不穩 竟是罹「年輕型失智症」 

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