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戽斗影響咬合與消化! 機能性戽斗把握黃金期矯正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小明(化名)從小戽斗,長大後咬合異常影響消化,牙醫診斷為機能性戽斗。醫師提醒,兒童齒顎問題應早期矯正,於發育期改善咬合,避免未來複雜治療。
骨性戽斗通常需進行正顎手術 機能性戽斗則應把握黃金期矯正
慧安牙醫診所院長宋慧玲醫師表示,戽斗的成因主要分為先天與後天2大類。先天因素多與遺傳和基因相關,通常是「骨性戽斗」,骨性戽斗的上下顎骨骼比例異常,通常需要正顎手術來矯正;後天因素則可能是因為鼻子過敏造成長期習慣口呼吸、舌頭放置位置不對,或是錯誤的吞嚥方式等不良習慣,都可能導致假戽斗產生,有咬合異常現象,又稱為「機能性戽斗」,透過適當的矯正方式則可獲得改善。
若戽斗問題未及時矯正,可能導致咀嚼功能受損,進而影響消化系統,也可能因為咬合不當造成牙齦萎縮、牙齒磨耗等問題。不僅如此,戽斗對外貌影響顯著,可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外觀問題而缺乏自信,影響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因此戽斗問題不容小覷。
由於孩童9至12歲是牙齒矯正的黃金期,此時上顎骨仍在發育,可以利用矯正器逐步調整牙齒與顎骨關係,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若錯過此黃金階段,未來多需仰賴正顎手術才能恢復正常咬合。
9歲男童及早發現戽斗順利矯正 錯過黃金期須手術且傷荷包
宋慧玲醫師曾治療1名9歲男童,因為下顎咬合在上顎牙齒的外面,影響發音、日常飲食及學習狀況,而且臉型也有月亮臉的傾向。媽媽驚覺後趕緊帶來矯正,經過診治後,發現孩童是因為舌頭的不良習慣造成戽斗。於是給予舌頭肌肉,口腔吞嚥肌肉的訓練,再加上戴上擴張器做上下顎骨的調整。矯正約8個月後,男童的咬合已經變為正常,上顎在下顎的外面,咬合獲得改善,吃東西吞咽也變得順暢,臉型也整個變好看了。
若能把握黃金時期調整上下顎骨,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9至12歲的黃金期,就只能透過外科手術解決問題。曾有1名14歲男童,下顎很長,月亮臉很明顯,吃東西有困難,前牙無法咬斷食物。媽媽因為聽朋友說,牙齒要換完永久牙以後才能開始矯正,所以在男童14歲的時候才帶來矯正。經過診治後發現,男童屬於嚴重戽斗,而且已經錯過重要的黃金期,沒辦法單純靠擴張器調整上下顎骨,只能等18歲生長停止以後,再做正顎手術。
戽斗矯正一定要把握黃金矯正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早期矯正事半功倍,還能幫助孩子與父母省去許多痛苦與麻煩。反之,若錯過黃金矯正期,就像前述的14歲男孩,必須承擔手術風險,治療花費也比單純矯正來得多。因此提醒所有家長,戽斗矯正,一定要及早莫拖延。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上路 TPMS首度引進FACT國際認證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 IG│ Threads│ YT│ 官方LINE│ 醫級邦│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