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來得又快又猛!醫揭「致病元凶」 這個最早症狀常被當作小毛病
血癌為何會令人聞之喪膽,可怕之處在於它沒有任何預兆或病徵,不像其他癌症能把腫瘤一刀切去,也沒有早期或晚期之分,一旦發病便來勢洶洶。話雖如此,血癌仍是一個可以醫治的疾病,只要積極治療依然能擁有健康的明天。
白血病依病程分緩急 致病因複雜
根據台灣癌症基因會資料指出,白血病(Leukemia)俗稱血癌。白血病是源發自人體內最主要造血組織器官-骨髓的惡性疾病。臨床上依其自然病程之緩急可先區分為: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與慢性白血病(Chronicleukemia);其次再依白血病細胞之來源與型態學上的特徵,再細分為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blasticLeukemia; AML、ChronicMyeloblasticLeukemia; CML),以及急、慢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 ALL、ChronicLymphoblasticLeukemia;CLL)。
白血病的成因複雜,不僅呈多樣性,有些致癌機轉的細節,迄今仍然不清楚,目前癌症專家學者經常提及的白血病致癌病因包括:基因突變(如唐氏症)、暴露於有放射線污染的環境(如車諾比爾核爆意外)、病毒感染(如第一型人類T淋巴球細胞性病毒HTLV-I)、化學物品的刺激(如有機苯的接觸),以及體質的因素(癌基因的表現型)等。
急性、慢性白血病表現不同 常見症狀一次看
急性白血病(AML、ALL)的臨床表現多是由於骨髓的正常造血細胞被白血病細胞所取代,導致造血功能的喪失,症狀可能突然、急劇發生,出現嚴重虛脫、急性高燒及出血現象,相關臨床症狀也可能是潛在性逐漸發作,如體力逐漸衰弱、臉色蒼白、間歇性發高燒、輕度出血傾向,或反覆性細菌或黴菌感染現象。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依其病程可分為三階段,「慢性期」除了周邊血液與骨髓的異常結果外,約有20%的患者沒有症狀,其他患者可能會有體重減輕、貧血、出血傾向與發燒的現象,疾病演變為「加速期」時,常見症狀為肝脾腫大、不正常白血球或血小板的增生,進入「芽球期」後,臨床症狀會與急性白血病相似。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初期症狀不明顯,甚至全無自覺不適感,當病程惡化,多數患者會有全身淋巴腺及脾臟腫大現象,較嚴重者可能因腹膜腔後或腸繫膜的淋巴腺腫大,引起胃腸道與泌尿道阻塞,少數患者則會出現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或血小板缺乏症。
疾病共通性及最早期的症狀可能是全身倦怠。約有一半的患者是在常規的血液檢查後才發現有不正常且不成熟的白血球,經轉介至專科醫師處才被診斷為白血病。白血球數目過多加上不成熟的血芽細胞,是診斷白血病最早且最有力的證據。
抽血+骨髓檢查確認病因對症下藥
當患者出現疑似症狀時,醫師可以從血液檢查、周邊血液抹片檢查,以及骨髓抽吸及切片檢查來鑑別診斷。血液檢查中常見白血球數目增高,甚至可能增高到數十萬以上,且大量出現未成熟的白血球,但有少部份的病人白血球數目反而減少。其他常見的血液變化有血紅素下降以及血小板數目減少等。另外,為了要詳細知道病人的血球組織型態,以便診斷為那一種類別的白血病,必須做骨髓抽吸及切片檢查。這些詳細的檢查,光從抽取手上的血是無法查得的,需做骨髓檢查才有辦法下診斷。因為骨髓造血就如同工廠出貨般,若品質不好,則需調查工廠的作業情形,才知何處出了問題。
一般骨髓抽吸的部位通常是抽取胸骨或骨盆腔腸骨脊的少許骨髓血,再經過多種特殊染色加以檢查。骨髓切片做法同骨髓穿刺,只是使用的針為特殊的切片針,這兩項檢查可同時完成。無論血液、骨髓的檢查,對評估疾病預後均也相當重要的影響,在治療過程中,除了提供醫師調整治療計劃的指標外,也能早期偵測疾病是否有復發情形。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白血病怎麼治療?血癌能治癒嗎? 專家揭「4類血癌差異與存活關鍵」
·重症醫曝「罹癌前10大身體警訊」:你常沒自覺! 一直咳嗽、頭痛頻率增加注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