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破解都市傳說》為何正在火化的遺體居然會動?送走萬多名往生者的日本火化技師曝「2大原因」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1月10日01:00 • 下駄華緒

在往生者的身體還完整時,提供他們最後的服務,送走一萬多名往生者的火化技師下駄華緒現身說法。

遺體居然動了?

正在焚燒的遺體,明明已經死亡了,卻好像在動……這個聽起來似真似假的傳聞,到底是真還是假?

雖然不是每具遺體都會如此,但遺體在火化的過程中,肌肉與肌腱等會因為受熱而收縮,所以,遺體會呈現拳擊手的戰鬥姿勢。將魷魚乾擺在煤油暖爐上烘乾的時候,魷魚乾會因為受熱而捲起──就是這樣的感覺。

人的遺體在火化時,也會像魷魚乾一樣捲起來嗎?並非完全如此。

那麼遺體到底會怎麼動呢?

其實,這個過程並非肉眼清晰可見。只是我們在檢視火化中的遺體時,看過一次後再繼續焚燒20分鐘,會覺得「啊,手好像抬起來了」。

遺體絕對不會明顯的捲動,而是耗費數分鐘至數十分鐘慢慢變動,等注意到時,手腳已經抬起來,或是腰部彎曲和扭曲……遺體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動作,姿勢也不盡相同。

以我的個人經驗,越年輕的遺體,動作變化的幅度越大,越年長則幅度越小,或者是根本不會動。

儘管遺體在火化過程中,姿勢會慢慢變化,但為何撿骨時卻又保持立正?主要理由有兩個。

遺體也需要整骨

第一個原因,是火化場在火化過程中,調整了遺體的姿勢。

火化技師會利用名為撥火棒的金屬長棒,伸進火化爐中調整,如果遺體的手抬起來,就用撥火棒將手往下壓──火化場基本上會做這樣的事情。雖然已經有全自動的火化場,但還是有這類需要人工處理的事情。

第二個理由則是「經過整骨」。許多人聽到「整骨」,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大多是整骨推拿,但是這裡指的是如字面上所述的「整理骨頭」。

火化技師在讓家屬看到骨灰前,會先確認並稍微整理骨灰的位置。其中,也有火化技師會在這個階段尋找觀音骨(編按:日本稱為「喉佛」,指第二節頸椎,因為似佛盤坐時合掌的外形而受到重視)。

也就是說,遺體在火化過程中與結束後,都會經過整理。因此,即使火化過程中遺體出現變化,骨灰仍會保持立正。在撿骨時看見的狀態,其實是多虧了火化技師的努力。

燒完留下黑炭,代表身體不健康?

骨灰剩下的焦黑處,代表身體不好的部分。

這是火化場很常見的說法。我作為家屬前往火化場時,也在聽到這個說法時,心想:「喔!原來如此。」但是,我卻不記得親人的焦黑部位,曾經有什麼不適。

那麼,實際上是如何呢?首先,「身體不好的地方會變得焦黑」這個說法,並沒有特別的科學或醫學根據。

脊椎骨變褐色代表腰不好──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但其實大家的脊髓燃燒完,都會變成這樣。

此外,根據我的經驗,焦黑的部分幾乎都是「陪葬品」。其中,飯糰等更容易變成一團焦黑(譯註:為了避免往生者在黃泉路上感到飢餓,日本人習慣準備往生者喜歡的食物當作陪葬品)。或許很多人會感到意外,但這些陪葬品,多半會化為黑炭留下來。

過去我曾聽過家屬說:「啊,因為是胃癌,所以胃變黑了。」這樣的話。

我不認為凡事都必須告知真相,所以這時只會簡單接一句:「原來如此。」因為,有時家屬其實明知不正確,仍會刻意這麼想,只為求得內心的安慰,所以我們不會特別去指正他們錯誤的觀念。

但我還是想對拿起這本書的你傳達事實。

在職期間,我曾經歷過幾件與骨灰焦黑處有關的事件。其中,這起事件發生在我負責撿骨時,難得看見有僧侶參與火化(編按:日本僧侶大多只參與法事和告別式)。

火化完,往生者送出來時,僧侶高聲表示:「焦黑處代表不健康的部位。」

再次強調,這件事情沒有科學或醫學根據,簡單來說就是迷信。

而這次焦黑處(飯糰等)出現在腹部。撿骨結束後,喪主問我:「焦黑處真的是不健康的部位嗎?」

對此我的回答是:「確實有這樣的說法,但我們不會這麼向各位說明。」

喪主聞言表示:「果然是這樣!畢竟我媽是腦中風……。」

也就是說,往生者並非腹部一帶生病。

「半熟」的遺體

對現代火化技師而言,在火化過程中透過目視確認遺體狀況,已經是理所當然的工作內容了。但過去其實沒有這個習慣。

目視確認之所以會成為例行公事,和某起事件有關。接下來就要特別告訴你,這起連現役火化技師都不太清楚的事件。

昭和時期(編按: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有位年長女性往生者與家屬來到某座火化場。

火化技師一如往常的將棺材送進火化爐,告訴家屬:「○○點的時候可以撿骨。」於是家屬暫時離開火化場,火化技師在這段期間開始焚燒遺體。

如果是現在的火化技師,會在點火後10至15分鐘時,目視確認一次,因為此時棺材已經燒盡,並露出裡面的遺體。

然而,這位火化技師竟然跑去除草。他平常按下點火鍵後,都不曾再次確認,而是僅憑時間判斷火化狀況,並利用這段期間去做其他事情。

於是,預計撿骨的時間到了,這位火化技師為了關火前往點火口時,發現火早已熄滅,他卻以為有人幫他關火,並未檢查。接著,他請來家屬們。

他簡單打完招呼後拉出爐臺,沒想到映入眼簾的,竟然不是骨骸,而是焦黑的「半熟」遺體。
這是一起如同謊言般的真實事件。一想到家屬們的心情,就不禁替那位火化技師感到慚愧。

火化技師存在的理由

為什麼會有火化技師存在?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不讓家屬親眼目睹火化過程」。

這起事件等於是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讓家屬親眼目睹火化過程。不僅看見未完成火化的遺體,氣味肯定也相當驚人。

聽到這起事件,你是否認為這位火化技師太散漫了?但是,有很大的問題,是出在當時火化場的運作模式。

當時,如此不經心的並非只有這間火化場,與現在比起來,有許多地方都顯得有些隨便。事實上,也不能說是這位火化技師的個人問題,如果火化場有確實規範,就不至於發生這樣的意外。

據說正是因為這起事件,「必須目視確認火化中的遺體」這個習慣,才會普及全日本。

對現代人來說,目視確認遺體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理所當然」之前,發生過這樣的意外,我認為現役的火化技師,都要了解背後的原因。

本文摘自任性出版《我的職業是火化技師》,未經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書籍介紹

我的職業是火化技師:火化場的靈異與科學,都市傳說的破解與創造。
作者: 下駄華緒
譯者: 黃筱涵
出版社:任性出版
出版日期:2024/09/30

作者簡介

下駄華緒

前火化場、禮儀公司職員,日本一級火化技術管理士。

以專業音樂人的身分,在怪談最恐戰2019中取得優勝,榮獲「怪談最恐位」的稱號。現在除了舉辦專聊怪談與火葬場體驗的脫口秀之外,還透過YouTube「下駄的頻道」、與田中俊行共同經營的「不可思議大百科」推出影片。

著有《怪談忌中錄 煙佛》、漫畫原作《點燃最後一把火的送行者:一級火葬士的工作日常》(漫畫家:蓮古田二郎),共同著作則有「怪談最恐戰」系列以及《銜接黃泉的百物語》等書。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快戒掉2壞習慣!他吃飯喉嚨不適就醫 竟診斷出「雙癌纏身」

CTWANT
02

OL「尿液全是泡泡」竟腎功能嚴重衰退 醫揭「3大風險」恐心梗、中風

三立新聞網
03

不是甜點配角!「它」是大腦專屬超級水果 營養師大讚:補腦又顧代謝

三立新聞網
04

07月30日 請記住你正在走的路,是你曾經夢想抵達的地方

Heho健康
05

抽筋不停好煩惱!醫師提醒半夜抽筋主因是「這個」多吃2食物有助放鬆肌肉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大象醫師-周維薪】長期憋尿又很少喝水!該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問8健康諮詢網

小孩臉圓長大更漂亮?陳裕恩院長解析「天生美女骨相」:3大特徵藏優勢

姊妹淘

新手爸媽必看!女嬰腳趾遭頭髮纏繞險壞死 醫說明「頭髮止血帶症候群」

健康醫療網

冬病夏治 中醫三伏貼調整體質

中華日報

心血管疾病發作前12年活動量就可看出端倪

明日科學

得過帶狀疱疹也可能再復發 醫籲:疫苗接種是防治關鍵

健康醫療網

近年大麻濃度提升 10 倍,罹精神病風險高安非他命近 4 倍

Heho健康

吃醋好處多!醫揭6大健康奇效 但「這樣喝」恐損牙傷食道

三立新聞網

【哺乳心樂園】乳房手術後的哺乳,在挑戰與希望中取得平衡!泌乳顧問可協助媽媽了解自身狀況,建立客製化的哺乳計畫

媽媽寶寶

河南婦上吐下瀉!檢查發現胃藏大量「一級致癌物」 元凶竟是筷子

CTWANT

【長庚醫師團】我的孩子被告知有心雜音,該怎麼辦?兒心醫師:有心雜音未必心臟有問題,即使有先天性心臟病,預後大多良好

媽媽寶寶

50 歲左右加速老化,研究:最明顯的是主動脈

科技新報

夏天失眠關鍵在體質?中醫解析3大「失眠型」症狀,教你對症調理有好眠

姊妹淘

台男精液無用比例逼近8成! 醫師:這些雷點導致「蟲蟲」品質下滑

藝點新聞

傳染力堪比新冠!廣東屈公病擴散 R0值達7專家憂蔓延速度快

TVBS

肝指數正常就沒事?一張表算出B肝帶原者的肝癌風險

康健雜誌

獨步全球!台灣「臨床AI驗證中心」如何將AI煉成全能醫師,走向全世界?

康健雜誌

連 5 年近千人遭蛇吻!8 月高峰注意「5 要 5 不」原則

Heho健康

35歲女靠「劉亦菲減肥菜單」狠甩8公斤!5天這樣吃,不挨餓也瘦身成功

姊妹淘

不開胸也能切腫瘤 她靠「1手術」切除胸腺瘤三天就出院

健康醫療網

塑膠微粒一旦進入血液循環 雙和研究:傷腎傷心風險增

NOW健康

泡澡泡出「浴缸毛囊炎」?醫:洗前必做1動作、洗超過15分鐘更乾燥

康健雜誌

小麥的健康筆記/騎車別穿夾腳拖!專家爆:腳跟斷了救不回

中天電視台

家中長者「量六力」了嗎? 國健署推及時評估監測健康

NOW健康

心偲教育率28家中小企業攜手獻愛!「孩子,請多指教」公益野餐9/27登場

永續幫

兒童脂肪肝不再罕見!專家解析診斷方式、治療重點與預防對策

中華日報

頭暈、肩緊、精神差?芳療中醫師教:薑茶+刮痧+精油對抗「冷氣病」

中華日報

以為只是消化不良!43歲男腹脹…一查確診直腸癌第三期

中天電視台

升遷夢竟敗在「腋」步之遙!醫曝職場形象的潛在影響

中華日報

台灣團隊開發植物新藥平台 瞄準失智症及銀髮照護市場

中華日報

突破早期肺癌復發風險 醫師建議基因檢測及術後輔助治療

中華日報

乳房腫塊突快速變大竟是少見「葉狀瘤」 嚴重恐皮膚潰瘍壞死

健康醫療網

失戀難走出? 專家建議「分手後第一步」:丟棄舊情人物品,更快釋懷與重新開始

常春月刊

沈玉琳面黃、暴瘦疑患胰臟癌 醫:確診多已是中晚期

中天電視台

鼻噴劑沒用?醫揭3關鍵原因

中華日報

夏天「4大地雷食物」!容易滋生細菌害腹瀉 現切水果入列

三立新聞網

魚皮、魚頭、魚內臟,竟隱藏「這些」風險?營養師揭:4要訣「吃魚安心法則」

華人健康網

二尖瓣脫垂好發這類女性族群 中醫分享7重點改善症狀

NOW健康

久睡有害健康!每天睡逾9小時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34%

中天電視台

南台灣第一!高醫取得美國HIMSS第七級國際認證,獲智慧醫療最高榮耀

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