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有高血壓會「臉紅、頭暈、脖子緊」?醫糾NG觀念:「絕大多數沒症狀」,這4種人容易中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更新於 3小時前 • 發布於 3小時前

作者 : 郭美懿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醫師也是人,在照顧別人的同時,常沒意識到要照顧自己的三高問題!」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39歲之前體重高達84公斤,體脂率達34、35%,不但血壓高、尿酸也偏高,卻自恃年輕,「就算不舒服,也只覺得是太累而已。」但一次心肌梗塞發作,住進加護病房7天,讓他再也不敢輕忽健康問題,做好「飲食」與「運動」2件事,「過去可能50分,我現在把自己做到95分!」

曾在急診室工作20多年的陳威龍醫師日前受邀上飛碟聯播網《青春永遠不會老》節目,與主持人朱衛茵、西恩暢談高血壓與減重議題。

他說,高血壓的成因有90%來自生活和飲食習慣,這也就是所謂的「原發性高血壓」。換句話說,大多數人的高血壓,其實是可以透過飲食、運動和體重管理來改善;只有約10%的高血壓是由腎臟病、內分泌異常等「次發性」因素引起,需要額外的醫療評估。

許多人以為高血壓會讓人頭暈、胸悶、頭痛、脖子緊緊的,因此「沒症狀就沒問題!」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並沒有明顯症狀。等到血壓異常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高血壓真正的重點是,它不只是血壓問題,而是身體整體代謝失衡的結果。」特別是「腹部肥胖」、「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血糖過高」的人,更容易罹患高血壓,這就是為什麼代謝症候群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減少5~10%體重,血壓立降

陳威龍說,常有人問:「血壓高,需要馬上吃藥嗎?」其實,減重本身就是降血壓的一種治療方式。他以自己為例,過去曾每天要吃一顆血壓藥,但隨著體重下降改為半顆,後來慢慢停掉。

研究也顯示,只要減少5~10%體重,就可能讓血壓明顯下降。這不只是因為體重變輕,也是因為內臟脂肪減少後,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管發炎降低,讓血管能更正常地擴張與收縮,減少血壓負擔。

許多專家、媒體常討論各種飲控方法,其實要做好飲食控制,最重要是認識食物,才懂如何選擇。「最重要的2點,是種類與比例!」

他解釋,「種類」要盡量選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比例則是多蔬菜與蛋白質、少吃澱粉,如國健署倡導的211餐盤——「蔬菜:蛋白質:澱粉=2:1:1」就是很好的原則。

▲陳威龍常在個人臉書分享他的餐食。(圖/翻攝「陳威龍醫師|從急診到減重,走過慢病的體能大叔 」臉書)

另外,「頻率」也很重要。他笑說,加工食品、精緻澱粉難道都不吃嗎?「人生沒必要過得這麼痛苦,但頻率要掌握好。」例如過去每天都吃一塊高糖蛋糕,現在改成每周1至2次;以前每周喝5杯珍珠奶茶,或許改成2杯、全糖變半糖。

至於血壓正常值應該是多少呢?陳威龍說,血壓最理想是控制在收縮壓小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如果數值大於140、90,就是高血壓,而介於中間則是所謂的「高血壓前期」。「如果平常沒控制,血管已經慢慢硬掉,只要情緒波動讓它飆到180,就可能讓血管爆掉!」

延伸閱讀:

急診醫胖到「心肌梗塞」發病危通知!他住加護病房7天醒悟:戒「1種食物」成功甩肉20公斤

日常4關鍵管理好血壓

所以,無論是為了體態、健康,有4點是現代人必須注意的關鍵事項:

●定期量血壓:不要等到有症狀才檢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已經肥胖的人,更應該養成定期監測的習慣。

●飲食控制: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與過量鹽分,選擇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小黃瓜、深綠色蔬菜)來幫助血壓平衡。

●運動習慣: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可以顯著降低血壓。

陳威龍提醒,如果已經有高血壓的人,必須注意運動強度,或是和醫師討論安排適合的運動。

●睡眠與壓力管理:長期壓力大、睡眠不足,會影響交感神經,使血壓持續升高。

陳威龍強調,高血壓不是「突然來的」,而是長期錯誤生活習慣的結果。與其只關心數值,不如從現在開始改善飲食、運動和體重管理,唯有身體真正健康了,血壓自然會恢復到該有的平衡狀態。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57歲沈玉琳親證罹「血癌」!急性白血病8成患者是中壯熟齡…初期像感冒「出現4症狀」

每天吃2片,大腸癌率暴增18%!盤點你天天吃的五大致癌食物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美女議員驚傳罹癌!0期乳癌要化療嗎?醫曝存活率 這些人莫忘篩檢

健康2.0
02

1疾病復發「僅剩半年壽命」!健保擴大給付藥物 最多省400萬

三立新聞網
03

失智父到安養院拒食、憂鬱…孝女遭怨恨 醫嘆:時機錯誤

中天電視台
04

肥胖竟是抗癌優勢?研究給出驚人答案:降低癌症死亡風險31%

健康2.0
05

36歲美妝部落客荔枝兒驟逝!醫揭重鬱症最駭人3情況:連吃飯都沒力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B肝治療重大突破,發現新指標!2類人「肝功能正常」仍應評估治療追蹤

康健雜誌

惡夢連連可以治療嗎?科學家用聲音操控睡夢中情緒 讓惡夢轉好夢

康健雜誌

蜂蜜是素的嗎?為何全素食者幾乎都不吃蜂蜜?

康健雜誌

新生兒最脆弱!醫提醒「這病毒」開始肆虐:出現症狀立刻隔離

CTWANT

顛覆傳統觀念! 新研究:糖尿病患吃芒果可能更健康?

中天電視台

19歲大學生吸大麻後出現幻覺、妄想!醫揭大麻對大腦的真實危害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24歲男毛少又不舉 抽搐送醫「竟是泌乳激素過高」

中天電視台

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案例上升!疾管署籲:皮膚勿直接碰觸髒汙物

健康醫療網

預防大腸病變 醫師推薦6大高危險族群大腸鏡檢查

台灣好新聞

自來水煮完直接喝?母堅持不過濾「以前的人都沒事」,北水處:「這樣做」才安全

造咖

心跳停2.85秒!他跑步突暈倒竟「病竇症候群」6症狀成警訊 醫:嚴重恐死

三立新聞網

夏日結石危機!逾半患者5年內復發 預防先從喝水做起

NOW健康

半夜頻尿2次恐降低存活率 醫:這3大原因要當心

中天電視台

嚴重氣喘救星 醫師:生物製劑帶來新希望

台灣好新聞

老公顏值竟影響老婆身材?美國研究:老公長得越帥,老婆越想減肥

優活健康網

皮膚紅疹小心禽蟎上身!醫揭「這些部位」易被叮咬:嚴重恐長水疱

優活健康網

「世界蚊子日」屈公病名稱解密 專家:屈「躬」才合理!

中天電視台

不是沒睡飽!40歲男「全身無力」檢查卻正常 醫見「1數值過高」拖垮活力

三立新聞網

獨/羅志祥主持中天《綜藝OK啦》 曝健檢沒紅字:都控制住了

中天電視台

子宮內膜厚度過低,做試管嬰兒幾乎無望? 醫:仍有機會用「3階段」療程補救

潮健康

18年研究證實:多吃6類食物讓人老得慢、不生病

三立新聞網

大學生夏日球場奔馳沒喝水 當晚兩腿無力腎臟險受損

健康醫療網

7成糖友合併肥胖! 醫:「AI式控糖」助減重,預防腎功能雪崩式下滑

潮健康

「好膽固醇」太高也不行!醫提醒功能更重要:可能跟死亡率有關

太報

如何預防泌尿道結石找上門?蔡樹衛醫師:7招遠離草酸鈣結石、尿酸結石

華人健康網

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有補助!防「皮蛇」神經痛、還能降失智風險20%…全台12縣市資格條件一次看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嬌小女乳癌腫瘤竟大到27公分 醫:「沒追蹤」中西醫療法都無效

ETtoday新聞雲

金價看漲!我該買黃金嗎?林峰丕給「2個忠告」還不如買檔好的ETF

優活健康網

罹患三陰性乳癌,先手術還先化療?醫揭「這樣治療」降復發轉移風險

優活健康網

隔夜水會致癌?隔夜西瓜恐腹瀉?專家破迷思:忽略「1關鍵」才會生病

優活健康網

「咳一下就漏」不是妳的錯-醫師揭露女性內在鬆弛的真相

健康醫療網

喝牛奶肚子痛怎麼辦?營養師「3妙招」改善狀況:牛奶加熱過再喝

優活健康網

卵巢囊腫會自己消失嗎?卵巢囊腫是癌症嗎?症狀、治療與預防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

她腹股溝冒「吊鐘狀腫塊」磨到發炎 醫揭原因:最慘恐感染壞死

ETtoday新聞雲

全台學童4成近視!專家揭「5大視力殺手」 女生風險高出男生1.1倍

常春月刊

急性鼻竇炎為什麼會引起眼睛腫脹?微創削切刀加引流清除膿瘍,解除病灶

華人健康網

心肺、肌力、柔軟度和平衡力…高齡者體能退化全解析

常春月刊

鼻屎臭爆!醫拿內視鏡一照…驚見「一大坨黴菌球」挖呀挖

三立新聞網

Netflix 爆紅戀愛實境《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出演者感情觀解析!心理師陪你看見「愛自己」練習

抱抱心身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