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斷食善終、安樂死是出路嗎?台大金山分院院長蔡兆勳:善終是被理解照顧到最後

Heho健康

更新於 06月17日03:11 • 發布於 06月17日05:09 • 楊依嘉

台大金山分院院長蔡兆勳醫師舉辦新書《生死兩相安》分享會,除了感性分享「告別」的重量,也具體回應社會對「安樂死」與「斷食善終」的議題。他以30年安寧療護經驗直言:「不是人想死,而是苦痛到活不下去。」善終,不應只是「結束生命」,而是讓人在痛苦中被理解、被照顧,走得沒有遺憾。

陳建仁:愛,是唯一能跨越生死的事

「被愛、去愛,是人生最重要的任務」,前副總統陳建仁並分享自己比丘尼姊姊罹患乳癌,接受安寧療護後圓滿離世的故事。他說:「我們原本講不出,你要走了沒關係,尤其姊姊在往生前,無法放棄,不斷在生命中掙扎,本來家人們都不知如何是好,但在安寧醫療團隊的陪伴照護下,姐姐才能釋然,對生命充滿無限感恩。有這麼多家人陪伴關照,讓她走得沒有罣礙。

鄭麗君:整個家庭都要被安撫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則以自己母親過世的經歷說明,安寧療護不只是醫療,更是一場生命教育。在進入台大安寧病房後,她全家學會放下與圓滿:「我代替媽媽,向蔡醫師說謝謝。」

她也表示,明年長照3.0即將上路,將把「安寧善終」納入社區支持系統,幫助更多家庭能走完這段旅程。

吳明賢:科技再進步,也不能代替陪伴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指出,醫學處理生老病死問題,但臨床上還是會遇到怎麼救都救不回來的病人,若把科學當醫學目標,絕對沒辦法變成好醫師。

現代醫學過度仰賴科技,卻常忽略病人真正需要的是「人與人的陪伴」。他引用佛陀看見老病死後出家的故事,反思現今醫學教育應納入死亡教育。科技可以延命,但靈魂不會因此比較安定。吳明賢說每個人都應該心懷感激揮手道別,希望大家可以快樂活、自在死。

安樂死、斷食善終熱議 蔡兆勳醫師給出不同解答

根據台大公衛團隊調查,67.6%民眾支持醫師協助死亡,其中對癌末病人更高達86.2%。但蔡兆勳強調:面對社會上越來越多對「醫師協助死亡」的支持聲音,他說:「人會想死,不是想結束生命,而是太痛活不下去。如果能減輕痛苦、改善照顧,就不會想要提前離開。」

蔡兆勳也提醒,像斷食善終或安樂死的倡議,雖有其訴求,但背後往往反映的是「病人沒有被好好照顧」的現實困境。更應看見它背後真正的訴求──我們的善終照顧制度仍不夠完整

真實故事 道出善終的力量

領帶的意義:一位癌末病人的感謝

蔡兆勳分享,當年實習時照顧一位未婚癌末病人,陪她曬太陽、聊天,她離世後,家屬送來一條領帶:「是她交代的,要謝謝你。」這份感動,讓他走上安寧療護這條路。

建緯的故事:我不需要希望 我只想無憾

建緯,15歲罹患鼻咽癌,10年後復發舌癌,歷經舌切除、氣切、重建手術。當蔡兆勳醫師與他對話時,他打字說:「我不是想死,我只是好累。我不要希望,我只想無憾。」他還說:「我最怕的不是死亡,是別人一直叫我要加油。那讓我覺得,我不夠努力、不夠堅強。」

蔡醫師反覆與他對話,並說了這句話:「別讓處境定義你,也別讓處境限制你。」

建緯從一開始不理蔡兆勳,在幾次聊天過後,傳訊息給他:「謝謝你陪我聊天,我心裡的大石頭放下了。我那天睡得很好,一度忘記呼吸,是家人叫醒我。我會等女友來,跟她好好說話。你是我人生的貴人。」

從「蔡十點」到「五良方」 教你如何陪伴臨終病人

蔡十點 溝通法:從打招呼、找共鳴到讀出話中情緒,幫助醫護與病人建立信任。

  • 親切打招呼:用眼神、稱呼與笑容拉近距離
  • 拉近彼此距離:調整語速與身體距離,讓病人安心
  • 找共同點與差異:拉近人我之間的理解落差
  • 先投其所好:從病人感興趣的話題開場
  • 我一見你就笑:用肢體語言營造安心氛圍
  • 細心用心:關注病人講話以外的表情與動作
  • 先積極請聽:讓病人講完、不急於回應
  • 說出病人感受:解讀話語背後的情緒
  • 高敏感度:觀察家屬互動與細節
  • 水滴石穿:每天短時間互動,建立穩定關係

五良方 善終步驟

  • 靈性成長,找到未來方向
  • 回顧生命,肯定自己
  • 和解衝突、彌補遺憾
  • 完成心願、找替代方式
  • 道謝、道愛、道別、放下

不要讓沒被照顧的人 只剩選擇「死亡」

蔡兆勳說,人是有被關懷的權利。在善終與死亡之間,我們要努力打造的是好好活到最後一刻的系統,而不是讓人默默承受痛苦然後被迫選擇結束。這本書,是他30年安寧醫療心血的總結,更是寫給每一位願意瞭解面對生命終點的你我。

蔡兆勳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吳若權專訪-從日常生活中實踐安寧意義 為生命做最好的安排

安寧醫師:或許患者不是真想安樂死,請聽聽他們的痛苦絕望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血管疾病,下肢腫脹、浮青筋都是常見症狀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別再看體重!「1數字」才決定健康:太多害心梗、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研究揭「黃金睡眠區間」!每少1小時增9%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03

不吃早餐容易膽結石?醫揭「1原因」勿空腹太久:千萬別超過●●小時

優活健康網
04

家裡賣鹹酥雞! 壯男26歲就胸悶心梗「血管全塞住」

CTWANT
05

07月30日 請記住你正在走的路,是你曾經夢想抵達的地方

Heho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有種頭痛是「脖子」惹的禍!醫揭「頸源性頭痛」症狀、治療與用藥

優活健康網

女膝蓋術後半月軟骨消失 異體移植重新找回膝關節功能

NOW健康

頭暈、肩緊、精神差?芳療中醫師教:薑茶+刮痧+精油對抗「冷氣病」

健康醫療網

為何越愛越感空虛?當親密關係影響性生活,5徵兆你可能身處假性親密

有醫靠

她辭職照顧父親,50歲被嫂轟不工作「要我老公養一輩子?」辭職照顧雙親前4個風險先思考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影音

十三年前就布局ESG!資深會計師跨足有機農業 打造永續梅菁酵素

健康醫療網影音

十三年前就布局ESG!資深會計師跨足有機農業 打造永續梅菁酵素

健康醫療網

紫質症新藥問世!從「源頭」精準抑制基因表現 患者不再頻繁掛急診

優活健康網

沈玉琳仍在昏迷!猛爆性肝炎引發腦水腫 院方急調各科醫生搶救

民視新聞網

最新「農藥殘留最嚴重」12種蔬果曝!冠軍超意外 菠菜、蘋果、馬鈴薯上榜

常春月刊

酷熱來襲,別只會吃冰、吹冷氣,心浮氣躁又傷身!中醫4大消暑飲食法,讓你涼得健康、睡得安穩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研究揭「肥胖、矮子」不易拿高薪 專家:BMI正常者求職有優勢

ETtoday新聞雲

健康網》沈玉琳疑患猛爆性肝炎 醫︰來得又急又快 嚴重須肝臟移植

自由電子報

一直打噴嚏卻不是過敏?小心是血管運動型鼻炎!醫1表比較病因、症狀

優活健康網

胃食道逆流好不了?營養師揭「這7種食物」別再吃:大蒜、奶茶上榜

優活健康網

沈玉琳昏迷「猛爆性肝炎引發腦水腫」 醫:出現這種累,要當心!

CTWANT

每天至少1杯手搖飲! 23歲男「膝蓋腫成饅頭」確診為痛風

CTWANT

沈玉琳驚傳「猛爆性肝炎」進加護!致死率高達8成 2病症快就醫

CTWANT

不是葉菜類!名醫推「它」防癌、防失智、護眼:我常吃

三立新聞網

暑假毒害1/喪屍煙彈肆虐!查獲量暴增200倍 「電子煙易散播」恐讓兒少沾毒

CTWANT

愛喝即溶咖啡小心傷眼! 醫曝最新研究:黃斑部退化風險增加近7倍

姊妹淘

暑假毒害2/大麻查獲量暴增10倍 青少年成癮易患思覺失調症

CTWANT

07月30日 請記住你正在走的路,是你曾經夢想抵達的地方

Heho健康

rTMS助攻心理韌性訓練 高壓職場迎來神經科技新解方

台灣好新聞

研究發現:早餐加「1堅果」腦力全天UP!只需吃一小把還能改善記憶力

健康2.0

抽筋不停好煩惱!醫師提醒半夜抽筋主因是「這個」多吃2食物有助放鬆肌肉

健康2.0

《折腰》女星狂瘦15公斤 減肥是最好的整形!不痛苦減重法公開了

健康2.0

早餐吃這種速食也能健康?醫師認證3種漢堡有助減重防癌

健康2.0
影音

高麗菜不用水煮?主廚教你「無水料理」這樣做 再加碼一菜兩吃更經濟

健康2.0影音

高麗菜不用水煮?主廚教你「無水料理」這樣做 再加碼一菜兩吃更經濟

健康2.0

這種飲料每周喝兩杯糖尿病風險增4成 運動也救不了,6成台灣人都在喝

健康2.0

西參玉竹四神湯/滋陰養胃、清熱生津 加一菜秒變清新時尚

健康2.0

豪雨添疫情 上週增4例類鼻疽

中華日報

尼日芝麻、日丁香魚 邊境查驗不合格

中華日報

無家族病史 腹脹痛揪直腸癌3期

中華日報

5月就驗出黃麴毒素!「福源花生醬」再檢驗仍超標 衛生局勒令停產回收

CTWANT

重症家庭聘外看 1天完成招募

中華日報

腸病毒新生兒重症增2例 4天大男嬰染伊科病毒不治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福源顆粒花生醬多批產品黃麴毒素超標 竹市衛生局令停產開罰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酷聖石冰淇淋「漂白水當白開水」供客人飲用2人就醫 台中食安處勒令停業

Yahoo奇摩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