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用阿公的抗生素竟起紅疹住院,食藥署:「4不1要」原則避抗生素不良反應
2 歲男童感染 EB 病毒後,祖父母擅自取用家中留下的退燒藥及成人抗生素減量給男童使用,不料男童竟陸續出現過敏反應,最後住院治療。食藥署提醒,兒童多為病毒感染,不適用抗生素,且兒童身體發育未成熟,若未依醫囑使用恐產生不良反應,近 5 年 12 歲以下抗生素不良反應案件共 154 件,呼籲民眾遵守「抗生素四不一要」原則。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據 2020 年截至今年 6 月統計,抗生素用藥不良反應通報件數占全體 3.6%、共 2354 件;其中 12 歲以下兒童案件數量合計 154 件,最常見症狀依序為皮膚出疹 69.9%、腸胃道相關症狀 13.1%、呼吸道相關症狀 3.4%,而通報最多的成分是「安莫西林(Amoxicilin)」、占 55%。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醫師吳昌騰表示,兒童是呼吸道、泌尿道、皮膚等感染症高風險群,重症者須以抗生素治療,但若不遵從醫囑使用,不僅療效不佳、感染未癒,更可能引發皮疹、腹瀉、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影響腸道菌叢平衡,甚至產生抗藥性。
開頭所述的 2 歲男童誤用大人抗生素後,出現噁心嘔吐、食慾明顯下降、活動力變差及全身皮膚疹等延遲型過敏反應,反而加重病情。吳昌騰表示,兒童身體發育未全,對於藥物的吸收、代謝、排泄和作用方式與成人截然不同;即使減量,也難準確推估安全劑量,部分藥品恐使兒童發生呼吸抑制、腸阻塞、抽搐、心律不整等嚴重不良反應。
吳昌騰表示,家長須依照醫囑協助兒童準時、足量完整服用抗生素,過程中若未能遵從醫囑或出現新症狀,應盡快回診由醫師重新評估、開立藥物。食藥署也提醒,民眾應嚴守「抗生素四不一要」原則:
- 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感冒多為病毒感染,不一定需要抗生素。
- 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使用藥品前應諮詢醫師及藥師等醫療專業人員。
- 不吃他人的抗生素:須由醫療專業人員依個人體質、病況、生理狀況等評估用藥;若若因吃別人的藥品而發生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因藥品非正當合法使用,將無法申請藥害救濟。
- 不隨便停藥:應完成療程切勿自行停藥,以避免造成抗藥性。
- 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應確認使用原因、使用劑量、頻次與療程天數。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COVID-19/網傳「耐適恩+紅黴素」治療新冠?藥師:不當使用恐有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