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擬推 3 新政助 C 肝消除!B 肝、脂肪肝成下個防治目標
每年 7 月 28 日為世界肝炎日,我國肝炎防治專家表示,台灣今年已提前世界衛生組織完成消除 C 肝目標,預計 10 月申請認證,B 肝及脂肪肝則是下個防治重點。對此,國健署、健保署宣布,8 月起 B、C 肝篩檢年齡將放寬至 39 歲,研擬將肝癌篩檢納為第七癌篩檢,並擴大 B、C 肝個案追蹤方案,盼。
病毒性肝炎肆虐全球,尤以亞洲最為嚴重,故世衛誓言 2030 年消除,並訂立計畫性目標為超過九成 C 肝病人被診斷、其中超過八成被治療,確保醫療性注射及輸血血品 100%安全性,每年提供每位靜脈藥癮者(PWID)300 個清潔針具;影響性目標則要求一般族群感染發生率小於 10 萬分之 5、PWID 小於 2%,B、 C 肝相關肝硬化及肝癌死亡率降至 10 萬分之 6 以下。
我國鑑於肝病是國病,誓言提前 2025 年消除 C 肝。據統計,台灣 B、C 肝篩檢人數累計逾 734 萬人,轉介率近八成,衛福部 B、C 型肝炎防治辦公室臨床醫療組召集人簡榮南表示,台灣兩項目標幾乎已達成,包括 C 肝診斷率 93.5%、治療率 92.9%,每年提供 PWID419 個清潔針具,一般族群、PWID 感染發生率分別小於 10 萬分之 2.8 及 1.9%。
簡榮南指出,降低肝硬化、肝癌死亡率不易,且癌症登記資料更新有時間差,故經世衛同意,改以長庚各院區與花蓮、大林慈濟分院的數據作為替代,獲得未達標者中成果較佳的金牌,但仍有進步空間。
將推 3 新政,從感染高風險群揪潛在個案
簡榮南表示,C 肝雖無疫苗,但 DAA(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癒率近 99%,因此防治關鍵在於找出潛在感染者加以治療。慢性病患、PWID、照護機構住民、矯正機關收容人等因免疫系統、代謝功能異常或共用針頭,成為感染高風險群,是首要篩檢對象。
目前國內透過健保給付 DAA、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藥癮愛滋減害計劃、一站式 HIV 匿名篩檢結合 C 肝抗體快篩等方式協助間肝炎篩治、減少再感染機會。日前國健署、健保署再加碼宣布 3 項新政,包括 8 月起放寬成人健檢 B、C 肝篩檢年齡至 39 歲、研擬肝癌篩檢納為第七癌篩檢,擴大 B、C 肝個案追蹤方案的治療與追蹤範圍,如納入主、次診斷符合條件者、追蹤期延長至 12 個月,及新增酒精性肝炎、代謝性脂肪肝與晚期肝纖維化個案,追蹤頻率提高至每 3 個月等。
此外,簡榮南表示,B 肝與 C 肝消除標準相同,明年將初步計算出 B 肝成果,其中篩檢、治療率達標不難,僅影響性目標中的肝癌死亡率須蒐集更多數據,對於達成 2030 世衛目標「審慎樂觀」。脂肪肝則以抗纖維化藥物居多,建議民眾先調整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若有脂肪肝或肝炎,則進入醫療系統追蹤。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