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醫生說我不能再跑跳?我才40歲,不甘心!」湯文慈靠科學訓練重返球場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5月21日04:17 • 發布於 05月21日04:17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葉懿德 圖/陳德信攝
「醫生說我不能再跑跳?我才40歲,不甘心!」湯文慈靠科學訓練重返球場

55歲國體大競技學院院長湯文慈出賽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網球55+女子單打奪得銅牌。她曾因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醫師建議只能游泳或騎車,不能再從事任何跑跳運動。但她不願接受命運的安排,竟靠意志力與訓練,順利重返球場,還要參加世壯運打網球、羽球和高爾夫。

陽光灑落在國立體育大學的網球場上,湯文慈身穿運動服、網球裙,步伐敏捷、揮拍有力,看起來青春洋溢。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充滿活力的選手,是55歲的國體大競技學院院長,曾因椎間盤突出而走不遠、站不久。

40歲椎間盤突出,醫師宣布不能再跑跳

「剛受傷時,走不到10公尺、站著講話不到5分鐘,就會痠麻疼痛。那時我只能躺在三張椅子上講課,」湯文慈回憶。這場變故源自一次小車禍與一連串意外,包括在照顧罹癌父親期間閃到腰,加上按摩不慎,導致椎間盤突出。

儘管積極復健、鍛鍊核心,甚至做到體適能檢測滿分,她仍無法久站、久走,「那種無力感很挫折,」她坦言。

湯文慈最終選擇接受手術。但手術前,醫師才告訴她,術後可能再也無法從事跑跳類的陸上運動,只能游泳或騎腳踏車。對一個運動愛好者來說,這無疑是重重一擊。

「我才40歲,難道一輩子只能騎車、游泳?」她苦笑說,運動要有對手互動、對打才有感覺,不管輸贏都開心,自己運動太沒樂趣了。

更折磨人的是手術效果不如預期,雖然椎間盤突出處理好了,但原本能劈腿180度,手術後右腿卻僅能抬高30度,「對我來說,真的是很大的衝擊。唯有在場上競技,全神貫注、熱血暢快,才是我想要的運動狀態,」她決定不聽醫師的話,靠科學與訓練,自己走出一條路。

沒辦法接受不能再跑跳,湯文慈嘗試了各種方法、訓練,終於重回球場廝殺。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從零開始強健核心,她靠訓練改寫命運

剛開完刀時的身體狀況,讓湯文慈倍感挫折。她的身體虛弱到連出門都困難,老朋友、國術教練黃連順特地上門探望,引導她從太極拳的呼吸重新開始。「我本來就有練武術,運用呼吸吐納讓氣沉下來,撐住內部的氣腔,確實能減緩疼痛,」湯文慈說。

「當時湯文慈狀況很不好,走不太動、站不太起來,但她還是很認真練習,」黃連順說,太極拳講究氣脈疏通、意念集中,從呼吸開始,搭配適當伸展,循序調整脊幹與經絡。

靠著游泳、太極拳,湯文慈慢慢復健,但很快遇上瓶頸,「最大困難是重建肌力,需要大量耐心與意志力。

為了強化核心肌群,她做大量的核心訓練,甚至每天對牆打網球,「不敢跟別人對打,怕一個動作沒控制好又受傷。我就像在研究自己的身體,每一個動作都重新學,」她也意外發現,對牆打網球更能刺激深層核心肌群,有效支撐脊椎的穩定性。

「她可是運動生物力學專家,怎麼會選擇網球旋轉量這麼大的運動?」湯文慈的學生楊芯圓聽到老師靠網球訓練時難以置信,覺得她在「拿自己身體開玩笑」。

但曾是國手、也是湯文慈學生的網球教練張凱隆,卻陪著湯文慈循序漸進重練網球,「牆是死的,回來的球可以控制,這樣才能在安全範圍內學會控制身體。」

訓練過程中難免出現不適,有時甚至得暫停、重新調整、修復,但她從沒放棄,一次次重新修正動作、找回身體控制。張凱隆說,「這樣的意志力,不是每個人都有。」

復健的漫漫長路,湯文慈不是沒想過放棄,因為復健不是線性成長,而是一場拉鋸戰。今天感覺進步,明天可能又退步,「常常游泳好像變好了,一打球又受傷,只能回去修復、吃止痛藥,重新來過,」湯文慈坦承。

「不運動可能會要她的命吧,」楊芯圓半開玩笑地說,但她在湯文慈身上看到了運動員精神,「這種不服輸的感覺,像運動員一樣,會咬著牙拚到底。」

張凱隆表示,湯文慈的意志力與堅持真的讓人佩服,也讓人相信,即使受過傷只要找到對的方法,就有機會回到自己熱愛的運動場上。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走過傷痛更能同理他人

「我也跟上帝抱怨過,但後來想通了,也許因為我能承受,所以這段經歷是要我去幫助別人,」她說,「我跟上帝說,如果我能被醫治,我一定會去幫助其她人。」

這份信念,讓她咬牙撐下去。某天打完羽球後,赫然發現腰竟然不痠了,她笑著說,「身體會記得你的努力,終究會回應你。」

「這次是真的體會到什麼叫做『限制』,也學會如何同理別人,」走過那段煎熬,她更懂得尊重、聆聽身體,「身體會找到出路,只要不放棄。很感恩,我撐過來了!

從被醫生宣判不能跑跳,到如今報名世壯運、準備上場比賽,張凱隆說,「她的意志力與堅持真的讓人佩服,也讓人相信,即使受過傷只要找到對的方法,就有機會回到自己熱愛的運動場上。」

創40+逆齡俱樂部!中年後運動「不受傷」是關鍵

為了讓更多人不要像她一樣走冤枉路,湯文慈在當健康學院院長任內, 帶著院內同仁一起創辦「40+逆齡運動俱樂部」,集結了院內銀髮、 體適能、 課程設計等專家,讓中高齡族群也能用科學方法精準訓練,達到安全有效地運動。

「很多長輩不是不願意動,而是不知道怎麼開始,更不知道怎麼安全地訓練,」她希望打造一個友善、專業又科學的場域,俱樂部配備芬蘭的AI智慧重訓設備,以每100克為單位精細調重,系統會根據每個人的狀態開出專屬的運動處方,「很多人以為走路就是運動,但走路刺激不夠,而且上身軀幹不一定有力氣,需要全方位訓練才能抗老化、延緩失能。」

此外,湯文慈也積極將運動科學應用在各類運動項目,例如此次世壯運,就透過運動科學協助高爾夫選手,提供專業的運動表現分析與建議。

「如果覺得運動重要,自然會找到時間,」湯文慈會盡量找零碎時間運動。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再忙都要動!等電梯時就深蹲,盼能一直動下去

「誰打了不受傷,誰就是贏家。這年紀,打得好不是重點,不受傷才是首要目標,」今年世壯運,湯文慈報名羽球、網球和高爾夫項目,不求得名,而是要以球會友試水溫,「如果我喜歡,未來會設定目標,針對世壯運項目更有系統訓練。」

如今,她也開始為10年後的退休生活預先準備。湯文慈除加入住家附近的羽球與網球隊,且不論多忙都會把握瑣碎時間動一動,等電梯沒人時就深蹲,餵狗時就打太極拳,「運動不一定要多長時間,重點是持續和累積,」她說,如果覺得運動重要,自然會找到時間。

「希望80歲的我像60歲,盡量讓自己的身體,不要退化那麼快,還能繼續打球、學瑜伽、做喜歡的運動,」她笑說,雖然人生已走過55年,但她相信身體與心靈的潛能尚未封頂。

湯文慈走過低谷,用身體寫下了一段復原的奇蹟,更用經歷回饋社會,告訴更多人:受傷不是終點,放棄才是。

延伸閱讀:

小滿養生可吃3食物 按摩勞宮穴

不論年齡都可參與!用「法式滾球」下一場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血管疾病,下肢腫脹、浮青筋都是常見症狀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比防腐劑還毒!食安專家揭「1添加物」重創腸道健康、害慢性發炎

三立新聞網
02

乳癌不再最可怕!醫揭更年期後 女性頭號殺手 最大威脅是「它」!

TVBS
03

別再看體重!「1數字」才決定健康:太多害心梗、三高

三立新聞網
04

男左腹痛月餘,竟是直腸癌第3期!無血便、便祕、無家族病史,也要提高警覺

華人健康網
05

男吞嚥困難竟是雙癌警訊!3個月分階段治療,成功根除食道癌與肺腺癌

華人健康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4

我也一樣啊 勃子椎間盤突出開刀 也不能跑跳 限制了身體 希望可以回復身體 理解他了感受 健康很重要了
05月22日06:21
不踩雷
05月21日14:13
ㄚ鑫
所以是打臉醫生是蒙古的
05月23日05:34
Fred鄭漢龍
真的太棒了👏👏👏
05月23日05:22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腸病毒新生兒重症增2例 4天大男嬰染伊科病毒不治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福源顆粒花生醬多批產品黃麴毒素超標 竹市衛生局令停產開罰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酷聖石冰淇淋「漂白水當白開水」供客人飲用2人就醫 台中食安處勒令停業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想靠肉毒變美?盧建勳醫師公開「9大黃金部位」:調對位置很重要!

姊妹淘

與死神拔河成功 44歲壯年男奇蹟重生

台灣好新聞

「夏季憋尿」恐釀泌尿道感染!醫示警7、8月飆高峰 5類人注意

TVBS

聲音沙啞、走路喘,竟是氣管癌找上門!切除氣管與螺旋式重建手術,重拾健康

華人健康網

在飯店「光腳洗澡」也會染HPV?「病毒疣」成因、預防方式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

陸男小便不停尿出蟲子 檢查揪出元兇:出在內褲上

CTWANT

孩子最愛的風味優格、早餐穀片不健康?!哈佛醫生揭露8款「偽健康食品」:容易造成腸道發炎

媽媽寶寶

夏天也會著涼?中醫推薦五大生活法,避免寒氣從冷氣、冰飲入侵

姊妹淘

暴雨釀災!類鼻疽創歷年新高:4大傳染病齊發,你該懂的雨災防疫3關鍵

康健雜誌

夏季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5大高風險因素,反覆感染恐「2疾病」跟著來

華人健康網

打造無歧視醫療!桃醫愛滋照護 9成感染者達U=U目標

中天電視台

平衡感和壽命長短有關?簡單「1動作」預測你的死亡風險

康健雜誌

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條文8月1日上路 6大配套1次看

NOW健康

52歲男為投票忍牙痛引蜂窩性組織炎 家人急送醫保住一命

健康醫療網

上週新增2名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其中1名早產男嬰死亡

NOW健康

薑不只是配角!營養師曝:每天攝取適量…可控血糖降發炎

中天電視台

中醫看低血壓 常見4種不良習慣引起

康健雜誌

蟲蟲危機! 南投農夫咽喉有異物 竟是4公分水蛭

民視新聞網
影音

蟲蟲危機! 南投農夫咽喉有異物 竟是4公分水蛭

民視新聞影音

子宮瘜肉、肌瘤會影響受孕!醫揭「3成女性當心病變」非經期出血是警訊

優活健康網

陪伴出院、長照不中斷 亞東推「Home Easy Go」專案

NOW健康

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切除新利器!拋棄式子宮鏡冷刀精準又安心,守護子宮

華人健康網

研究揭「黃金睡眠區間」!每少1小時增9%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4人誤喝消毒水掛急診 醫師:絕對不要催吐

NOWnews 今日新聞

久站族注意!腳麻腰痛是警訊,5大久站族職業病及正確的居家舒緩方法

有醫靠

模擬人腦學習記憶! 陽明交大研發晶片仿人腦神經突觸

NOW健康

南部暴雨!4大傳染病疫情加劇 清理家園落實防疫3步驟

NOW健康

家族病史、重度吸菸2關鍵族群 肺癌篩檢3周年翻轉期別

NOW健康

誤將漂白水當開水下肚!醫示警正確急救1招

NOWnews 今日新聞

日走7000步享6大好處 蒼藍鴿:CP值最高

NOWnews 今日新聞

遺體泡水塔12小時!醫:飲用恐害腸胃感染 煮沸也不安全

中天電視台

誤用「假壯陽藥」不只傷肝腎! 藥師:恐引起2大致命疾病

潮健康

新生兒腸病毒再添2重症!5天大男嬰染「伊科11型」不治

中天電視台

暴雨狂炸中南部!災後積水「恐釀11種疾病」醫警告:4種可能致命

造咖

睡眠品質差小心腦淋巴系統功能下降!影響記憶力恐失智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每口都是挑戰!近7成長者吞嚥困難、邊吃邊嗆:避開3種NG食物+3招軟食技巧,讓爸媽吃得香又營養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加熱菸解禁!「2家業者14品項」有條件過關 未依規定最重將撤銷核准

常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