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台大醫院性騷爭議連環爆!從住院醫師到科系主任,白色巨塔掩蓋了什麼?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6月09日05:17 • 發布於 06月08日00:27 • 出處/康健雜誌 文/ 邱玉珍、謝佳君 圖 / Unsplash
台大醫院性騷爭議連環爆!從住院醫師到科系主任,白色巨塔掩蓋了什麼?

台大醫院近期接連傳出性騷與性侵案,涉案者涵蓋醫師到教授,不僅重創百年醫院形象,更引發外界質疑,「白色巨塔」光環下,沉默與包庇究竟掩蓋多少真相?為何單一科部問題叢生,讓院長頻遭國會質詢?

台大婦產科長年被視為國內婦產訓練最具聲望的單位之一,也是孕產婦求診首選。然而,在這個象徵醫療專業與頂尖榮耀的科別中,卻接連爆發性騷與性侵案件,暴露出制度漏洞與文化積弊,令人錯愕。

她只是求診,卻成了醫師的獵物

2021年6月,年僅20出頭的女子因腹痛、發燒前往台大醫院急診,值班的黃姓婦產科住院醫師假借診療之名猥褻。台大性騷擾防治委員會認定行為不當,並通報社會局,但院方僅給予行政處分,黃醫師仍順利完成訓練,並取得專科醫師執照。直到近日,台北地方法院才判處他3年徒刑,震驚各界,也讓人質疑院方的處置。

事實上,當年對黃姓住院醫師案採取輕描淡寫處置的兩位主管,也先後捲入性醜聞。當時的婦科主任鄭姓名醫在2023年3月,遭多名藥廠業代指控涉入性侵與性猥褻,台大卻拖延到12月停聘,並進行調查。台大性騷擾防治委員會隔年1月以「缺乏充分證據」為由,做出性騷擾不成立的決議,直到11月地檢署起訴後才記一大過,雖然名醫為此辭職,但外界普遍質疑處分過輕。

婦產部陳姓教授也在2024年2月遭6名住院醫師控性騷擾,5月經院方調查後,認定性騷擾成立,且情節嚴重,做出記2大過處分,該名教授隨即申請退休,並辭掉教職。

這幾起事件讓外界質疑台大婦產科不僅監督失能,背後有更深層的文化結構因素。20年前,在台大婦產科研修的台大醫學系教授黃韻如,於開刀房工作時遭某教授以言語口頭騷擾,當時黃韻如曾提出性騷擾申訴。最後,以查無實證結案,她也為此被人懷疑是誣告。

過程中,她曾遭遇教授勸說撤告,「當時的醫院充斥著息事寧人的姑息文化,」她回憶。如今10幾年過去了,台大婦產科再度爆出性騷醜聞,她感嘆,正是因為長期放任,才讓問題從最初的言語霸凌,一步步惡化,最終釀成性侵等更嚴重的不幸事件。

最終,她選擇離開台灣,前往新加坡的醫院工作。在離開之前,曾有一家國內私立醫院向她招手,卻開出一個令她錯愕的條件:必須獲得台大婦產科「大老」的同意。她當下只有一個念頭,就是離開這個體系。

黃韻如的故事,早在20年前,就已暴露出台大婦產科內部的沉默文化與階級權力。

台大最重手處分?「不續留體系」竟是極限

一名曾在台大醫院婦產科訓練的醫師不諱言,台大婦產科是「很畸形的生態」,沿襲日治時代醫局制度的傳統,包括有沒有背景、是否受到老師器重,都會影響次專科的選擇、升等、研究經費等等,加上長期以男性為主的環境,沙文主義無所不在,其中又以婦產科尤為嚴重。

這名醫師也根據這幾年所處環境推想,擔任婦產部主任長達10幾年的陳姓教授位高權重,「醫界這麼小,通常很難不給對方台階。」至於黃姓住院醫師沒有續留台大體系,他認為這已是台大對這類事件最嚴重的處分。

雖然很多醫療機構、甚至其他職場無可避免會發生類似事件,但他直言,台大「師徒制」風氣根深蒂固,有人自認握有大權,有人又太委屈求全,都可能讓這類憾事接二連三發生,「婦產科理論上好像應該是最重視、最保護婦女權益的地方,」他沉痛地說,「但很遺憾沒有。」

醫學倫理底線失守,台大卻選擇輕輕放下

另一不具名的前台大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也直言,台大是相當封閉的系統,流通性低,必須從底層往上爬,即使發生不名譽事件,在當下時空環境,裁判者也可能不願當劊子手斷送投入大量國家資源栽培的學生(可能是未來的醫生);又或者是被害人考量未來出路,不見得有勇氣舉發,更遑論舉證是否成案。

但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台大的倫理底線。黃韻如回頭檢視這些事件,鄭姓名醫可以說是個人行為;陳姓教授是針對住院醫師性騷,或許還有人會以「年輕醫師想往上爬、攀關係」來淡化情節。但黃姓醫師是針對病人下手,這已嚴重違反醫學倫理,是最不可被容忍的底線。台大醫院卻選擇「輕輕放下」,讓他順利完成訓練、取得專科醫師資格,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對照黃韻如的經驗,她當年申訴性騷遭質疑誣告,離開前卻還被告知,若要進入某家私院任職,必須取得台大「大老」同意。諷刺的是,同樣來自台大的黃姓住院醫師,即便對病人性侵,仍可順利完成訓練、取得專科醫師執照。

這樣強烈的對比,讓黃韻如不禁質疑,如果醫界用的是同一套性平規範,為何有人能被快速懲處,有人卻能一路過關?當標準因體制與地位而異,醫界的倫理與正義就早已被扭曲,更凸顯體制內部的雙重標準與病態文化。

別家醫院能果斷懲處,為何台大選擇沉默?

台大享有資源和光環,自然背負社會更高的期待。在採訪過程中,有受訪的台大醫院高階主管不平直言,「職場性騷擾又不只發生在台大,為何社會輿論總是集中火力在這裡?」對此,黃韻如表示,確實各醫院都發生過類似事件,但台大身為國內醫界的龍頭,所代表的早已不只是單一醫院,而是一整套醫療體系的價值標準。

「如果連台大醫院都無法落實最基本的性平機制,其他醫療機構又怎麼可能被期待有所作為?」她說,揭露台大的沉疴,不只是批評,更是對形塑整體制度的集體要求。

在「靠北婦產科醫學會」的社群平台上,曾有人分享,國內某家L醫院若發現住院醫師涉及性騷擾,會立即停職,甚至終生不錄用。黃韻如感嘆,「為什麼人家可以做到,台大卻不行?」她反問,為何私立醫院能快速處理、果斷懲處,而台大為何總是慢了一步?究竟是制度無力,還是文化選擇縱容?

醫師治醫師?台大的自治文化讓不適任者一路升遷

關鍵或許在於台大強調醫師自治,反而成為封閉的自律機制。一名曾在台大醫院婦產科服務的醫師指出,台大與私立醫院是2種截然不同的體制。私立醫院設有獨立管理階層,院長多為專業經理人角色,醫師只是「雇員」,若有違失可以立即做出停職或解聘處置;但台大醫院長期由醫師教授自治,無論是管理層或性平委員會成員,多數由院內互選產生,自律機制反而形成了一種封閉性。

「即使有外聘委員,來到台大,誰敢太恣意妄為?」他說,這樣的文化讓人敢怒不敢言,長年下來助長了包庇與姑息。他更不諱言,「不要相信人性,老人不是老了才變壞,是壞人會變老。」如果不適任醫師年輕時沒被淘汰出局,而讓他們幾乎不付代價一路往上爬,終究會釀成更嚴重的後果。

他主張,唯有明訂法規、建立淘汰機制,才能讓做錯事的人負起責任、step down(下台),真正遏止這股歪風。黃韻如也持同樣的看法,認為要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醫療機構及醫師公會應啟動醫學倫理守則,只要違反就嚴懲,才能還給醫界及病患安全的工作、就醫環境。

台大:性騷案為個案,處理依性平機制

針對接連爆出的3起性騷擾案件,台大醫院發言人陳彥元接受《康健》採訪時表示,這些案件屬於獨立事件,不必然與院內的師徒制文化相關。他強調,住院醫師是否能繼續受訓,須依照性平調查委員會的決議辦理,相關懲戒與輔導機制也依據性平三法執行,並非由個人好惡決定停訓或解聘。

他指出,若涉及醫學倫理爭議,應由性平委員會依規作出決議與處理,而不是由院方單方面裁定。至於是否應加重懲處或檢討制度,目前相關修正應回歸法律與性平制度機制處理。

對於外界批評台大「層層掩蓋」,陳彥元強調若真如此,案件不會接連被揭露,反而是因台大受到較多社會關注。他也提到,在自媒體盛行的時代,不少醫師會主動對外揭露不公不義之事,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對的事都能被講成這樣,更何況對的事,怎麼可能會被掩蓋?」

「揭露不是為了撕裂,而是為了促進改變,」黃韻如說。在醫療體系中,最該被守護的,不只是制度或聲望,而是每一位病患與醫護的尊嚴與安全。當社會對白色巨塔提出質疑,正是逼迫它重建正義、找回良知的開始。

延伸閱讀:

2025新冠肺炎總整理:最新症狀、疫情高峰期、疫苗與防疫重點一次看

單身更護腦?研究證實:未婚、離婚者失智風險低4成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血管疾病,下肢腫脹、浮青筋都是常見症狀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比防腐劑還毒!食安專家揭「1添加物」重創腸道健康、害慢性發炎

三立新聞網
02

乳癌不再最可怕!醫揭更年期後 女性頭號殺手 最大威脅是「它」!

TVBS
03

別再看體重!「1數字」才決定健康:太多害心梗、三高

三立新聞網
04

男左腹痛月餘,竟是直腸癌第3期!無血便、便祕、無家族病史,也要提高警覺

華人健康網
05

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1男嬰發燒後「隔日死亡」

CTWANT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23

Eva Yun Chin
受訪的台大醫院高階主管不平直言,「職場性騷擾又不只發生在台大,為何社會輿論總是集中火力在這裡?這位主管是誰?誰給你這樣的價值觀?你父母?低級的人品還當主管!各位民眾,這就是台大的亂源!
05月30日02:32
宵闇鳥٩(ˊᗜˋ*)و
總統府也是一堆性騷擾誒,果然有黨證就沒事嗎🤭
06月08日00:30
林威辰
表示出土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 比例原則來說,其他醫院也應該有。
06月08日00:32
爵爺 爵哥
內部員工都這樣了,那會不會也對病患這樣...匪夷所思🤔
06月08日00:30
祁子軒
跟綠共的政治文化一樣,看看那朵雲啞巴多久了
06月08日00:35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腸病毒新生兒重症增2例 4天大男嬰染伊科病毒不治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福源顆粒花生醬多批產品黃麴毒素超標 竹市衛生局令停產開罰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酷聖石冰淇淋「漂白水當白開水」供客人飲用2人就醫 台中食安處勒令停業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想靠肉毒變美?盧建勳醫師公開「9大黃金部位」:調對位置很重要!

姊妹淘

與死神拔河成功 44歲壯年男奇蹟重生

台灣好新聞

「夏季憋尿」恐釀泌尿道感染!醫示警7、8月飆高峰 5類人注意

TVBS

聲音沙啞、走路喘,竟是氣管癌找上門!切除氣管與螺旋式重建手術,重拾健康

華人健康網

在飯店「光腳洗澡」也會染HPV?「病毒疣」成因、預防方式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

陸男小便不停尿出蟲子 檢查揪出元兇:出在內褲上

CTWANT

孩子最愛的風味優格、早餐穀片不健康?!哈佛醫生揭露8款「偽健康食品」:容易造成腸道發炎

媽媽寶寶

夏天也會著涼?中醫推薦五大生活法,避免寒氣從冷氣、冰飲入侵

姊妹淘

暴雨釀災!類鼻疽創歷年新高:4大傳染病齊發,你該懂的雨災防疫3關鍵

康健雜誌

夏季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5大高風險因素,反覆感染恐「2疾病」跟著來

華人健康網

打造無歧視醫療!桃醫愛滋照護 9成感染者達U=U目標

中天電視台

平衡感和壽命長短有關?簡單「1動作」預測你的死亡風險

康健雜誌

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條文8月1日上路 6大配套1次看

NOW健康

52歲男為投票忍牙痛引蜂窩性組織炎 家人急送醫保住一命

健康醫療網

上週新增2名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其中1名早產男嬰死亡

NOW健康

薑不只是配角!營養師曝:每天攝取適量…可控血糖降發炎

中天電視台

中醫看低血壓 常見4種不良習慣引起

康健雜誌

蟲蟲危機! 南投農夫咽喉有異物 竟是4公分水蛭

民視新聞網
影音

蟲蟲危機! 南投農夫咽喉有異物 竟是4公分水蛭

民視新聞影音

子宮瘜肉、肌瘤會影響受孕!醫揭「3成女性當心病變」非經期出血是警訊

優活健康網

陪伴出院、長照不中斷 亞東推「Home Easy Go」專案

NOW健康

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切除新利器!拋棄式子宮鏡冷刀精準又安心,守護子宮

華人健康網

研究揭「黃金睡眠區間」!每少1小時增9%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4人誤喝消毒水掛急診 醫師:絕對不要催吐

NOWnews 今日新聞

久站族注意!腳麻腰痛是警訊,5大久站族職業病及正確的居家舒緩方法

有醫靠

模擬人腦學習記憶! 陽明交大研發晶片仿人腦神經突觸

NOW健康

南部暴雨!4大傳染病疫情加劇 清理家園落實防疫3步驟

NOW健康

家族病史、重度吸菸2關鍵族群 肺癌篩檢3周年翻轉期別

NOW健康

誤將漂白水當開水下肚!醫示警正確急救1招

NOWnews 今日新聞

日走7000步享6大好處 蒼藍鴿:CP值最高

NOWnews 今日新聞

遺體泡水塔12小時!醫:飲用恐害腸胃感染 煮沸也不安全

中天電視台

誤用「假壯陽藥」不只傷肝腎! 藥師:恐引起2大致命疾病

潮健康

新生兒腸病毒再添2重症!5天大男嬰染「伊科11型」不治

中天電視台

暴雨狂炸中南部!災後積水「恐釀11種疾病」醫警告:4種可能致命

造咖

睡眠品質差小心腦淋巴系統功能下降!影響記憶力恐失智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每口都是挑戰!近7成長者吞嚥困難、邊吃邊嗆:避開3種NG食物+3招軟食技巧,讓爸媽吃得香又營養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加熱菸解禁!「2家業者14品項」有條件過關 未依規定最重將撤銷核准

常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