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治療「手術」只是起點!後續「呼吸道肌力訓練」更重要
一名 49 歲周先生長期受打呼困擾,自覺睡眠品質下降,忽大忽小的打呼聲,也引起妻子的注意,甚至多次半夜伸手確認他是否還有呼吸,更擔心他睡一睡就沒氣了。周先生因此接受正壓呼吸器治療,卻因為無法適應機器聲響,反而睡得更差。後續他接受「睡眠內視鏡檢查」,發現其舌底組織肥厚向後塌陷及睡眠呼吸道肌肉鬆弛,造成嚴重呼吸道阻塞,最後以達文西手術治療;不過,醫師提醒,在做完手術後,仍要配合口咽肌力訓練。
打呼的人自覺睡得很好抗拒就醫 長期恐影響專注力
台中榮總睡眠呼吸障礙照護中心副主任王勁傑指出許多人的睡眠,經常被床伴「如雷貫耳」或「忽大忽小」的打呼聲打斷,甚至被迫分房睡,睡眠品質嚴重下降,影響白天精神狀態,希望對方能接受止鼾治療;相反的,不少嚴重打呼的人卻自覺「睡得很好」,自認不需要接受治療,甚至排斥就醫。
事實上,嚴重打呼若合併睡眠呼吸中止,會在夜間反覆出現短暫窒息與缺氧,不僅導致清晨喉嚨乾澀、白天嗜睡疲倦、情緒不穩,長期下來更可能因夜間慢性缺氧導致細胞損傷,進而增加高血壓、心臟病、夜間頻尿、聽力改變,甚至癌症等健康風險。
王勁傑更進一步表示,長期低品質的睡眠,也會影響專注力與反應速度,對於部分職業需要專注的情況,容易引起危險,像是職業駕駛員來說,更可能因疲勞駕駛而引發交通事故。
誘發嚴重打呼的高風險因素有哪些?
王勁傑指出,超過 5 成國人有打呼問題,近年發現 3% 至 4% 可能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且比例恐逐年上升。嚴重打呼與肥胖、睡姿、疲勞工作、抽菸飲酒及安眠藥物使用等多種因素有關。男性、年紀增加、肥胖、下巴後縮、脖子短粗或有高血壓者也屬高風險群。
如何治療嚴重打呼的狀況?
王勁傑說明,若嚴重打呼合併睡眠呼吸中止,正壓呼吸器是目前公認的首選治療方式。然而,若配戴失敗,手術調整呼吸道結構可為有效替代方案,成功率約 6 至 7 成,多數個案術後打呼頻率與音量皆顯著改善。
打呼的根本原因是氣流經過睡眠呼吸道時,使組織產生震動,聲音來源可能在鼻腔、軟顎,也可能深藏於舌根或會厭處。由於舌根或會厭位置隱蔽,一般門診難以診察,需藉助「睡眠內視鏡檢查」,在模擬睡眠狀態下準確找出阻塞部位,導引治療。
當阻塞位於舌根或會厭等深處結構時,因視野及器械限制,傳統手術難以深入處理。透過達文西手術系統,醫師可突破手腕轉動的角度限制,精準處理傳統手術難以到達的咽喉部病灶。手術仍有出血、疼痛、味覺異常等風險,須由專業醫師評估可行性。
王勁傑強調,許多人誤以為手術可以一次性徹底根治打呼,這其實是一種迷思;手術只是治療的起點,若要降低復發風險,術後仍需積極配合體重控制、睡姿調整、呼吸道肌力訓練,以及過敏預防的整合管理,換句話說,完整的整合式照護,應該從術前睡眠內視鏡評估、手術執行,到術後呼吸道肌力訓練,才能恢復健康睡眠。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醫師:台中榮總睡眠呼吸障礙照護中心副主任王勁傑
延伸閱讀:
減肥總失敗竟與 1 疾病有關!醫提醒:不治療還可能讓心血管出狀況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