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益生菌怎麼挑?營養師曝4大原則,這5大菌種與腸道保健相關性高!
根據國內營養健康調查,超過四分之一民眾有排便不順、消化不適的情況。
腸道健康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也與免疫、情緒調節息息相關;市售益生菌產品選擇多樣,該如何針對「腸道順暢需求」做出合適挑選?營養師提出4大建議原則,幫助民眾聰明選菌不踩雷。
菌種要菌種選擇是關鍵:這5種菌株常見於消化保養應用對,才能幫助排便
本文專訪《豐傑生醫》營養師潘品嘉,營養師指出,不同益生菌菌株在人體腸道發揮的功能略有差異。
根據過往文獻探討,以下幾種菌株經常被研究與腸道健康議題相關聯:
-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 副乾酪乳桿菌(L. paracasei)
- 鼠李糖乳桿菌(L. rhamnosus)
- 發酵乳桿菌(L. fermentum)
- 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這些菌種被認為可協助維持腸道菌叢生態平衡,有助日常消化機能正常發揮!但需留意每款產品所使用的菌株種類與活性保存技術不同,仍建議依個人狀況搭配選擇。
圖/馬桶坐到腳麻,就是大不出來嗎?
益生元與菌數穩定性不可忽視
除了菌種,配方中的「益生元」也具重要角色,常見的果寡醣(FOS)、半乳寡醣(GOS)為益生菌的營養來源,有助其在腸道內發揮作用;
建議選擇每包含菌數落在 100 億以上且有經耐酸包覆處理的產品,更能提升菌種通過胃酸、抵達腸道的穩定性。
粉包劑型與包埋技術有助維持活性
益生菌怕熱與胃酸,因此產品設計上須留意是否具備「包埋技術」保護菌體,提升腸道定殖機會;此外,劑型也影響活性保存,營養師指出粉包型產品常被採用於此類配方,相較於錠劑、膠囊,在菌種釋放與保存上表現較佳。
避開添加刺激性成分,建立自然排便節奏
部分市售產品為了「短期效果」,可能添加非宣稱成分如阿勃勒、番瀉葉或氧化鎂等瀉劑,營養師提醒此類設計應謹慎選用,長期可能影響腸道正常蠕動。
真正有助於腸道健康的益生菌產品,應以「建立菌相平衡」與「循序調整代謝節奏」為目標,並搭配規律生活與均衡飲食,才是穩健排便的關鍵。
圖/腸道有好菌,排便順暢不苦惱
營養師建議挑選排便保健益生菌時,務必留意以下4點:
1.菌種選對:選擇與腸道保健有關的菌株,如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等
2.搭配益生元與高活菌數:每包建議含菌數100億以上,並搭配FOS或GOS
3.具包埋技術與穩定劑型:優先選擇粉包或凍晶技術保護菌株
4.成分單純、無添加刺激性物質:避免依賴輕瀉劑達成短效作用
健康從腸道開始,穩定排便靠「養」不是「逼」
腸道環境就像人體的防線第一關,透過攝取營養均衡、培養良好飲食與排便習慣,搭配科學選菌與持續補充高品質益生菌產品,有助維持消化順暢與整體代謝節奏。
免責聲明:
本文為一般健康資訊整理與營養觀點分享,不構成醫療行為或療效保證。產品實際作用依個人體質、作息與使用習慣而異。若有長期腸胃不適、便秘等問題,建議諮詢專業醫療人員評估與診療。
延伸閱讀:
FJ豐傑生醫-部落格專欄
排便益生菌推薦怎麼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