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郁失智 妻用快樂陪伴與旅遊喚回「 牌是上帝在發,我們可以決定怎麼玩 」
從台大、榮總到到亞東醫院,林芳郁院長是醫界公認的制度改革者與溫柔典範。罹患失智症後,他逐漸淡出第一線,昔日帶領無數醫師的身影,如今轉為需要被照顧的病人角色。妻子林靜芸面對無數挫折,仍不放棄耐心陪伴,也完成他未竟的心願。林靜芸約好林芳郁的學生、好友們,重新站上林芳郁過去最常授課的台大醫學院講堂,宣布成立「林芳郁教授醫學教育衛生基金會」,並發表書籍《謝謝你留下來陪我》,勉勵病人和照顧者家屬,牌是上帝在發的,我們可以決定怎麼玩,一起走出隧道看到光和希望。
曾是醫界改革者 現在需要人牽著
林芳郁醫師曾任三大醫學中心院長與衛生署長,是改革制度、推動外科教育的重要推手。但自2020年退休後,他逐漸出現記憶混亂與情緒變化,最後被診斷為失智症。林靜芸回憶,一開始只是覺得他「好像沒在聽話」,後來出現走失、生活步調紊亂,才意識到是病症發作。「我們曾是最親密的情人,後來我罵他是外星人,什麼地方派來的趕快把我先生還我,整個過程造成我只要一說這件事他就會很生氣,我和他竟然在屋裡追來追去。」她坦言,自己一度感到崩潰無助,直到重新建立起照護節奏,才找到與他相處的新方式。
從醫界巨人變成病人 她記下每一步轉變
照顧林芳郁的這幾年,林靜芸每天都在記錄、適應與思考。她說,病程初期的衝突與崩潰,到後來建立生活節奏與情感互動,過程充滿反覆與學習。她觀察丈夫雖然語言能力退化,仍保有對生活的某種感知與記憶,「每天早上他還是會說我愛你。」也因為這樣,她決定用書寫方式把這段歷程記下來,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讓孩子與社會理解這段轉變。「我不想讓孫子只記得阿公是失智症患者,這本書讓他們看到他年輕時聰明、幽默又堅持原則的樣子。」她強調這不是一本苦情書,而是一封寫給所有照顧者的信。
他沒說出口的夢想 她用行動替他完成
林芳郁生前在榮總任內和林靜芸曾成功向尹衍樑募得2.7億元經費,送年輕醫師出國進修。他也曾多次提到,希望能為母校台大外科建立相同的制度,但因病未能實現。林靜芸接手這個願望,成立「林芳郁教授醫學教育衛生基金會」,募款目標同樣為2.7億元,目前已初步達標。林靜芸說,以前林芳郁偷偷拿家裡的錢捐給急診室買書,現在換她主動來完成這件事。基金會將長期用於支持外科醫師養成、教育訓練與制度改善。
他對病人親力親為 連蓋棉被都不假他人
台大心臟外科主任虞希禹說,林教授是手術標準化的執行者,也是最尊重病人的醫師之一。林芳郁總是親自與病人說明高風險手術的流程,語氣平穩溫和,讓病人安心。他強調,即使是麻醉中的病人,教授也會輕聲說「手術成功了」,因為他相信人的意識恢復,從聽覺最先開始。林芳郁甚至親自將病人送到加護病房,幫他們蓋被子、交代輸血與體溫維持細節,展現醫師的尊嚴與人性光輝。
一句話影響一輩子 這就是林芳郁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林芳郁是台大推動健康管理中心的關鍵人物。當年面對質疑「醫院應該看有病的人」,他堅持預防醫學與健康促進是未來方向。吳明賢說:「他講話不多,但每句話都很深刻。他第一次找我談,是用迪士尼樂園當例子,叫我思考怎麼讓病人想回來健檢。」他形容林芳郁「生活簡單、靈魂豐富」,是台灣醫界少見能跨域、能即興、也能規劃未來的人。
榮總的重要建設與改革 他拍板定案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他在林芳郁擔任榮總院長期間擔任部屬六年,見證許多關鍵決策與突破。「包括亞洲第一台SI達文西系統、重粒子治療系統、新門診與醫療大樓,都是在林院長任內拍板。」他強調,這些建設不只是設備升級,更象徵林芳郁對醫療未來的遠見與實踐力。陳威明回憶:「在我最失意的時候,林院長紅著眼眶鼓勵我,這讓我非常感動。」陳威明強調,林芳郁不僅是改革者,更以身作則串起台大與榮總的合作精神,「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是他留給我們的態度與溫度。」
沒在挑女婿 他在挑醫療改革的種子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回憶在台大時,林芳郁曾突然問他:「你爸爸做什麼?你家缺錢嗎?」當時以為是挑女婿,後來才知道他在挑人推動主治醫師進急診制度。石崇良說,以前急診都是住院醫師值班,但病人是最急最陌生的情況,教授認為應該要有經驗的主治醫師進來承擔。林芳郁本人也親自到急診看診、示範制度改革的可能性,從不只是在會議上提案,而是身體力行的第一人。
他曾拍桌爭制度 如今留下制度幫年輕人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指出,林芳郁在台大任內經常為年輕人拍桌爭取制度公平,不畏高壓與爭議。在醫院會議中,他常為年輕醫師爭取權益,對處於低谷的外科醫師或外科學子來講是更充滿溫情,如今成立基金會培育醫師,非常感動。
選擇快樂陪伴和旅遊 林芳郁真的進步了
林靜芸說,照顧林芳郁這幾年,最難的是接受他變了,她說,每個照顧者都會經歷情緒波動、否認與掙扎,但她選擇用快樂陪伴、旅遊、美食與儀式感維持生活。林靜芸每天早上會跟先生說我愛你,告訴他今天做甚麼事好不好?林芳郁有時候會點頭,說「一點點」,有時候說「很大喔」,他忘了名詞,但形容詞還在。
曾經離線像外星人 如今等著王子歸來
林靜芸說,照顧林芳郁的過程,就像演出「美女與野獸」。「我會想像我們正在扮演野獸與公主,時間到了,野獸會變回王子。在等待的過程中,我打扮漂亮、懷抱夢想、做快樂的事,帶他出去吃飯、旅遊,讓生活繼續有光。」
她也想對所有照顧者說:雖然林芳郁失智,但是有慢慢回來了。看了許多失智的書和報導,總覺得暗黑和苦情,所謂的長照悲歌好辛苦。
「牌是上帝在發的,我們可以決定怎麼玩,希望我的人生是陽光快樂,也希望把這種苦難中的光及希望散播給別人。」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
延伸閱讀: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