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到來!人總是虛累累又仙仙?中醫師教防中暑 4 招
大暑節氣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候,很多人一下在大太陽下曝曬,一下又躲進冷氣房,結果常常覺得整個人都「仙仙」的,甚至覺得好像有點發燒感,覺得悶悶熱熱,但量體溫又正常,可能是「陰暑」找上門。
大暑時節高溫悶熱、空氣不流通,容易讓人體產生「實火」,免疫力不好的人就會有口腔潰瘍、喉嚨腫痛、便秘等情況;如果平常熬夜、壓力大,還會引起「虛火」,出現心煩氣躁、口舌乾燥、手腳心熱,甚至盜汗。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正常人體應該透過排汗來調節體溫,但若突然進到冷氣房,毛孔瞬間關閉,本來要排掉的熱就困在體內,就會覺得疲倦、微熱,甚至頭痛、噁心,還可能有食慾差或腹瀉等「熱感冒」症狀。
炎熱的氣溫讓很多人都想靠一杯冰涼的手搖飲來降溫,吳宛容說到,事實上,冰飲會讓毛孔收縮更快,反而不利於排汗散熱,加上含糖飲料也無法真正退火,要特別小心。
吳宛容進一步說明,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不流汗者,如果攝取太多寒涼水果或冰品,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或寒濕困體,甚至導致水腫問題。
大暑防中暑 4 招
躲太陽
豔陽高照時,要盡量避免避免太陽直射人體過久,以免曬傷、中暑等。提醒大家,太陽最大的時刻應避免出門或尋求陰涼處躲避,太陽最旺盛的時段大概落在上午 10 點至下午 3 點之間。若非要出門,可搭配物理性防護,適時撐陽傘、戴寬邊帽、戴太陽眼鏡,穿長袖衣服。
補水分
吳宛容提醒,不論在戶外或冷氣房裡,都要記得補充水分。一般上班族等低活動量的人,每天至少 2,000c.c.;如果是需要跑外務或體力工作者,更要達到 2,500〜3,000c.c.。可以隨時觀察尿液顏色和量來判斷是否缺水。
勤防曬
適當防曬品,防止肌膚曬黑或曬傷。建議一般日常生活選擇塗抹足量 SPF 15〜30 的防曬品,防曬能力就已足夠。如果在陽光下活動,建議使用防曬係數較高且具紫外線 UVA 防護功能的產品;游泳玩水時,則建議使用標示具防水功能的產品,每隔 2 至 3 小時或用毛巾擦拭過肌膚後,再次補擦足量的防曬劑。
要通風
在高溫季節,若家中有慢性病的老人,需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因悶熱潮濕造成中暑。高齡長者對高溫的感受能力較差,且排汗和散熱功能也退化,所以更需要做好措施來預防熱中暑的發生。
大暑養生飲食建議
- 檸檬水、甘蔗汁、椰子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 綠豆湯、冬瓜湯、薏仁湯、菊花茶、青草茶:清熱消暑
- 苦瓜、西瓜、小黃瓜等瓜類:有清熱解渴功效,但不宜過量,以免傷脾胃或導致腹瀉
- 深綠色蔬菜湯:協助退火
吳宛容呼籲,大暑是一年最熱的節氣,不僅要防曬、防中暑,更要顧好腸胃與體內的陰陽平衡,讓身體自然排汗散熱,才是夏季最好消暑方式。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