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汁恐讓皮膚起水泡?醫揪「植物日光性皮膚炎」曬太陽前先洗乾淨
一杯檸檬汁可能讓你皮膚紅腫、起水泡?夏天到了,去戶外運動、郊遊前,一定記得帶把陽傘、塗上防曬乳以防止曬傷,但多數人不知道還有另一種危險,俗稱「瑪格麗特灼傷」的植物日光性皮膚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瑪格麗特灼傷的原因、症狀以及預防方法。
瑪格麗特灼傷是什麼?
瑪格麗特灼傷亦稱「植物日光性皮膚炎」(Phytophotodermatitis)。它的成因相當特別,當皮膚接觸到含有感光物質植物的果實、果皮、種子、花、根、莖、葉的汁液,再曝曬到紫外線,引起光化學反應,破壞皮膚細胞、刺激細胞死亡,造成接觸部位皮膚紅腫甚至起水疱,數天後多半會形成黑色素沉澱;這種皮膚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通常需數週至數月才能自然退掉。
植物日光性皮膚炎會在陽光照射數小時後出現,可能被誤診為嚴重曬傷或其他皮膚狀況,如化學灼傷、異位性皮膚炎、蜂窩性組織炎。
但紐約西奈山醫院化妝品和臨床研究主任Joshua Zeichner指出,植物日光性皮膚炎有局部性的獨特外觀,臨床反應只在感光物質如檸檬汁低落到皮膚的區域,有斑紋或點狀等不規則形狀,輕微出現大量小點,重則起紅腫類似燙傷的大水泡;症狀起初是火紅色,接著轉為深褐色或黑色,且皮膚復原後的色素沉澱期可能達3個月以上。
感光植物是元凶
可能引發植物日光性皮膚炎的植物,常見水果以柑橘類為大宗,其中金桔、檸檬、葡萄柚、萊姆等夏日飲品原料最常見;另有愛玉、芹菜、九層塔、菠菜、香菜、胡蘿蔔、當歸、茴香、菩提樹、無花果及防風草等。
夏天喝杯消暑的檸檬愛玉、瑪格麗特雞尾酒,或是愛美人士喜歡用切片檸檬片敷臉,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植物日光性皮膚炎,消暑、美白不成,反而換來大花臉!Zeichner指出,尤其進行園藝、郊遊、釣魚、耕種和露營等活動時,最可能增加發生風險。
曬太陽前徹底清洗皮膚
了解植物日光性皮膚炎成因之後,其實預防並不難。假設你接觸到上述含有感光物質的植物或食物,務必用衣服或手套保護皮膚,並在曬太陽之前徹底清洗皮膚。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植物在其果皮上屬脂溶性,所以光用水洗是不夠的。
如果你是園藝愛好者或是調製飲品的人,在接觸這些植物前,園藝手套、食物料理手套會是你的好朋友,並和往常一樣在出門前塗上防曬乳,以免曬傷。如果你回到家後不幸發現有植物日光性皮膚炎徵兆,去找皮膚科醫師吧。
(本文獲運動星球授權轉載,原文為:大太陽下碰到檸檬汁恐灼傷!夏天出遊小心「瑪格麗特灼傷」)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