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高精度深腦刺激破400例 協助重症病童獲新生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戴著墨鏡的江同學是大二學生,外觀看起來與一般年輕人差不多,很難想像他年幼時「嚴重肌張力不全」發病,軀幹肢體扭曲,「身體不聽使喚,像扭毛巾一樣」,連走路都成問題。12歲那年脊椎嚴重側彎,無法站直。所幸及時接受「雙側蒼白球內側核深腦刺激植入手術」,才讓青春不走調。
以往「肌張力不全症」患者幾乎無法治癒 高精度深腦刺激治療後病情好轉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戴春暉表示,原發性肌張力不全症與遺傳、基因有關,通常於6、7歲前發病,必須在青春期之前接受治療,如延誤治療,病情將在青春期急速惡化,嚴重影響正常行走,生活功能受損,無自理能力。
江爸爸表示,兒子在發病前,活動自如,但國小高年級時時,漸漸扭不開瓶罐、身體總彎著。當時陪同就醫,卻找不出原因,12歲時發病,整個人歪曲、站不直,成為同學嘲笑的對象。至台大醫院就醫,確診為肌張力不全症。
戴春暉說明,以往「肌張力不全症」患者幾乎無法治癒,在台大醫院醫療團隊謹慎評估,江同學於2019年接受高精度深腦刺激治療,也就是「雙側蒼白球內側核深腦刺激植入手術」,病情逐漸好轉。
戴春暉說,深腦刺激治療是一種透過高科技精準治療腦部疾病的治療方式,先將電極植入在大腦深部腦核,進行電流刺激,可有效改善包括巴金森氏症、肌張力不全症、原發性顫抖症及癲癇症等多種腦部疾病。
深腦刺激治療需高度專業團隊合作 台大醫院由「巴金森暨動作障礙中心」主導
至於「雙側蒼白球內側核深腦刺激植入手術」,戴春暉坦言,執行難度極高,術前仔細評估病人是否適合此項手術,如評估結果順利,再以高科技監測定位等方式精確植入電極,術後則需繁複地調整電刺激參數,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許多患者接受深腦刺激治療後,在疾病控制和生活功能上均獲得顯著改善,在醫界及病友團體的倡議下,健保於2015年起將此項手術納入巴金森氏症給付,於2024年擴大涵蓋肌張力不全症,嘉惠更多病友。
深腦刺激治療需要高度專業團隊合作,台大醫院由「巴金森暨動作障礙中心」主導,結合神經部、外科部、影像醫學部、麻醉部、護理部及社工室等多科室專家。目前完成400多例,累積豐富臨床經驗。
# 首圖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再生醫療雙法明年上路 TPMS首度引進FACT國際認證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 IG│ Threads│ YT│ 官方LINE│ 醫級邦│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