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女孩突變懶散宅女 醫示警:7成人都缺「關鍵元素」
24歲的小美,原本個性活潑開朗,喜歡戶外運動,但今年夏天因工作繁忙、天氣悶熱,幾乎整天都待在冷氣房,常常叫外送。近1個月來,小美胃口變好,嗜睡卻睡不飽,整天提不起勁,周末也懶得出門,好像情緒被什麼東西壓著。原來她罹患了「非典型憂鬱」,維生素D指標也明顯偏低。
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兼任醫師尤冠棠說,維生素D除與骨頭健康有關,還參與腦中多巴胺、血清素的合成,對調節情緒與思緒運作至關重要。當身體缺乏維生素D,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會被打亂,使人更容易情緒低落、動力不足、嗜睡、焦慮易怒等。
「非典型憂鬱」症狀易被忽略,除情緒低落,患者還會出現食慾增加、體重上升、白天嗜睡、對人際關係特別敏感等表現,與外界印象中「憂鬱就是食慾不振、失眠」的樣貌不太一樣。
雖然台灣是陽光充足的亞熱帶國家,但國健署統計顯示,逾7成國人維生素D不足,尤其是都市上班族、宅居冷氣房的學生與長輩族群,日曬不足更嚴重。尤冠棠說,許多人在夏天更常防曬、避免外出、長時間待在室內,像小美這樣的狀況並不少見。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醒,過長的日照時間可能干擾生理時鐘,若要透過日曬補充維生素D,每天10到15分鐘即可,曬太陽時,不擦防曬產品,才能讓紫外線穿透皮膚,啟動維生素D的合成。值得注意的是,曬太陽不是愈久愈好,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後,若繼續曝曬,反而會將多餘的維生素D轉化為無作用的產物,增加曬傷、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尤冠棠則建議,若成人血中維生素D指標低於20ng/mL,可先口服D3,每日2000IU,3~6個月後再複檢;濃度若介於20~30ng/mL,建議從每日800~1000IU開始補充,搭配自然日照,強化飲食如牛奶、蛋黃、鮭魚等。
然而,長期攝取超過每日4000IU可能導致高血鈣與腎結石風險,尤冠棠建議補充前應諮詢醫師,並定期追蹤,若發現自己在夏天特別沒精神、常睡不飽、變得懶散或情緒低落,不妨安排檢查,別讓陽光季節變成情緒黑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