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假日補眠可能傷健康?醫:固定作息才能維護身心健康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2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
許多人因平日工作疲憊、睡眠不足,假日選擇晚睡晚起以「補眠」。然而,這種作法可能打亂身體的晝夜節律,反而增加健康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無論平日或假日,維持穩定的作息對身心健康都有顯著益處。許多人因平日工作疲憊、睡眠不足,假日選擇晚睡晚起以「補眠」。然而,耳鼻喉科、功能醫學醫師許嘉珊表示,這種作法可能打亂身體的晝夜節律,反而增加健康風險。晝夜節律由大腦的視交叉上核負責調控,與光線變化密切相關,決定了我們對白天與夜晚的感知與身體運作模式。

生理時鐘混亂 將全面影響身體健康 

許嘉珊醫師指出,晝夜節律(規律的日夜作息)不僅影響睡眠品質,還有調節體溫、荷爾蒙分泌(如皮質醇與褪黑激素)等重要功能。一旦失調,可能導致睡眠障礙、情緒不穩、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與代謝症候群等問題,甚至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腸道菌相失衡與免疫功能下降,也與作息混亂有關,可見維護穩定的生理時鐘對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白天盡快接觸自然光 以同步生理時鐘

起床後應盡快接觸日光,最好在一小時內完成。許嘉珊醫師提到,日光是最有效的「同步訊號」,能抑制褪黑激素、促進清醒並提升精神狀態。即便是陰天,戶外光線仍可發揮作用,建議每天安排室外活動,讓生理節律與環境同步,進而改善睡眠品質與情緒。

維持規律睡眠時間 避免時差效應

每天應維持固定的入睡與起床時間,假日也不宜與平日差距過大。若睡眠時間變化過大,身體需頻繁調整生理節律,形同反覆經歷時差反應,長期可能引發代謝異常與慢性疲勞。許嘉珊醫師建議,每日睡眠與起床時間的差異不超過一小時,以保持穩定的內在時鐘。

降低夜間光線干擾 以促進睡眠

許嘉珊醫師提醒,夜間應減少藍光暴露,包括手機、電視與平板等螢幕裝置。睡前1至2小時可調暗燈光,並改用暖色系光源,如黃光或紅光,減少對褪黑激素分泌的抑制。睡眠環境應保持全黑,可使用遮光窗簾,以提高深層睡眠比例與整體休息品質。

作息與壓力荷爾蒙 影響皮質醇分泌節奏

不規律的作息與晚睡習慣,會影響皮質醇分泌節奏,導致早晨精神不振、白天疲倦、夜晚反而清醒的惡性循環。許嘉珊醫師表示,長期下來不僅影響工作效率,還可能對情緒穩定與免疫功能造成負面影響,因此規律的生活步調對荷爾蒙平衡極為關鍵。

腸道菌相也受晝夜節律影響 作息規律減少肥胖風險

腸道菌群也存在晝夜節律,規律的進食時間與充足睡眠可維持菌相平衡,減少消化不適與肥胖風險。許嘉珊醫師認為,每日應固定用餐時間,晚餐應提早結束,避免宵夜,以減少腸胃負擔並促進夜間修復功能。

養成穩定生活節奏 維護長期健康

許嘉珊醫師呼籲,依循固定節奏安排生活,是預防慢性疾病、維持情緒穩定與促進新陳代謝的重要基礎。從白天曬太陽、規律睡眠、減少夜間光害,到固定用餐時間,這些日常細節共同構築了健康的晝夜節律,使身體各系統協調運作,為長期健康打下穩固基礎。

【延伸閱讀】

醫揭6大失眠原因!下午喝咖啡晚上能入睡 睡眠品質同樣被影響

90歲婦突變「健忘」以為失智就醫 醫揭真相: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禍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屈公病防蚊大全

屈公病是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登革熱相似卻不容輕忽。一次掌握症狀辨識、傳染方式與防蚊關鍵。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逆轉失智有解了!哈佛研究揪「1物」是關鍵 專家揭有效吃法

三立新聞網
02

重量級Uber doctor!退休醫界大老扛7公斤裝備,把行動診間「外送」到你家

康健雜誌
03

高學歷老了較不易失智? 33國研究揭「驚人真相」:1類人腦子就是好

三立新聞網
04

快檢查!痣長在6部位最危險 醫:恐變異成皮膚癌

TVBS
05

百歲阿公的最後一天:不插管、不急救,拒絕「醫到死」...戰友探視後含笑辭世,在愛與陪伴中圓滿告別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前牙美學樹脂關縫治療

信傳媒

兒童熱到中暑怎麼辦? 中醫提供清熱解暑小妙招

健康醫療網

工研院抗TIGIT抗體新藥授權藥華醫藥 盼縮短研發時程

NOW健康

脂肪肝、高血壓都消失了!譚敦慈3招助兒甩肉40公斤

中天電視台

高血脂OUT!譚敦慈血脂檢查零紅字:晚餐必吃小型魚

中天電視台

夏天狂吃水果當正餐? 中醫推「1茶飲2穴位」保健脾胃

中天電視台

不抽菸、不下廚女老師健檢驚罹癌 醫揭:女性肺癌病人八成不抽菸

三立新聞網

小便正常腎臟就沒事? 醫搖頭「雙腳先透露警訊」:腫脹、發癢注意了

聯合新聞網

無糖、少油卻傷身!「1類食品」害人慘失智、慢性病跟著來

三立新聞網

23歲大學生沒遺傳病史卻患糖尿病 醫揭2致命習慣一堆人忽略

聯合新聞網

台大醫院高精度深腦刺激破400例 協助重症病童獲新生

NOW健康

頭髮多久洗一次才乾淨?夏季「天天洗」傷髮質?醫給中肯建議:3關鍵影響頭皮健康,1動作千萬別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排尿正常代表腎臟無礙? 醫示警「這裡」先發警訊:緊急求救信號

CTWANT

打火英雄快撐不住了!消防員7成失眠、3成壓力破表,救災防護網失靈中?

康健雜誌

夏日防曬擦了還是黑?營養師激推芭樂、奇異果…5款「吃的防曬神器」:不只變白,更抗紫外線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健身、打針都失敗!90公斤醫靠「211餐盤」瘦20公斤

中天電視台

夏天吃水果一定退火?醫揭「這3款」常吃恐傷胃腹瀉

三立新聞網

比糖更毒!「1添加物」會殺死腸道好菌 2週就害人胖、易糖尿病

三立新聞網

吃甜點導致失智?腸道菌叢失衡人變呆滯!5種飲食方式

有醫靠

10顆鍋貼熱量770卡!醫:包餡美食高油、高鹽恐傷腎

中天電視台

驚!每週吃3份薯條「糖尿病風險暴增20%」烤、煮、搗碎結果大不同

三立新聞網

8成賭徒用手機下注!醫揭「嗜賭症」高風險群

ETtoday新聞雲

親子旅行如何省錢?手洗衣服、喝自來水、和房東住⋯旅遊作家揭妙招

優活健康網

恐慌症該怎麼辦?自我測驗、症狀、治療、自救9方法一次了解

有醫靠

23歲男「無家族病史」卻罹糖尿病 醫見2生活習慣直搖頭:惡性循環

CTWANT

男性喝啤酒別只顧涼爽!啤酒肚背後隱藏脂肪肝、高血壓與性功能危機

常春月刊

男性喝啤酒別只顧涼爽!啤酒肚背後隱藏脂肪肝、高血壓與性功能危機

常春月刊

月經來能吃冰嗎?醫揭「3大反應」代表妳不適合 恐影響備孕、經痛加劇

常春月刊

眼睛異物感又狂流淚?醫揭「睫毛倒插4大症狀」 小心害角膜受損

常春月刊

想讓孩子長得高? 骨科醫揭「4大關鍵營養」:光喝牛奶沒用

常春月刊

HPV不只影響女性!男性更高風險 九價疫苗守護全齡健康新選擇

常春月刊

黑豆水可以每天喝嗎?「這5類人」不適合喝!

Hello醫師

爬樓梯延壽有感!死亡風險降24%、心臟病降39%

常春月刊

沒家族病史!23歲男「皮膚差」確診糖尿病 醫驚:肝指數也爆表

TVBS

沒有家族史 23歲男竟糖尿病!醫揪「2習慣」釀禍:很多年輕人中

三立新聞網

逆轉失智有解了!哈佛研究揪「1物」是關鍵 專家揭有效吃法

三立新聞網

大家都吃錯!運動完亂吃=關掉燃脂開關 專家:「2心理因素」全白費

三立新聞網

蘿蔔腿才健康!醫急喊:「1類人」容易生病還慘失能

三立新聞網

活潑女孩突變懶散宅女 醫示警:7成人都缺「關鍵元素」

CTWANT